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2月14日 · 永明雷志海同你拆解高中低風險投資策略. 強積金. 發布時間: 2022/02/14 15:10. 最後更新: 2022/03/02 10:00. 分享: 前文 提到永明資產管理首席投資策略師雷志海談及今年強積金投資展望。 強積金是一項橫跨數十年的投資,雷志海接受本網訪問時亦指,打工仔應以仍有多長時間退休去界定自己強積金投資的風險承受能力。 對於高、中、低風險投資者的取態及配置都有不同的建議。 高風險投資者. 雷志海指出,初踏入社會的年輕人雖然賺錢不多,但有的是時間,可以採取高風險投資。 在強積金投資角度來看,由於是採取每月供款的方式,因此就算所投資的資產價格下跌,亦是意味在用一個較低的價錢去吸納。

  2. 2021年3月17日 · 強積金. 發布時間: 2021/03/17 13:21. 分享: 【MPF】晨星基金獎出爐 中銀保誠我的強積金獲最佳強積金計劃獎. 投資研究機構晨星(Morningstar)(亞洲)公佈2021最佳基金獎(香港)得獎名單,今年最佳強積金計劃獎由中銀國際英國保誠信託有限公司—我的強積金計劃獲得。 【大中華vs香港vs美國 MPF股票基金應點揀? : 按此 】 晨星最佳基金獎(Morningstar Fund Awards)旨在表彰同類型基金中,不論是當年度還是更長期間,都能夠為投資者創造最高價值之基金。 今年獲得最佳強積金計劃獎的是中銀國際英國保誠信託有限公司—我的強積金計劃,最後三強包括安聯強積金計劃及富達退休集成信託。

  3. 2023年6月28日 · 現代投資組合理論之父諾貝爾獎得主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哈利·馬可維茲Harry Markowitz近日以95歲高齡離世。 Markowitz的研究顛覆了傳統的選股思維,在華爾街掀起一場革命,他亦和提出夏普比率的William F. Sharpe一同取得1990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在Markowitz之前,投資界認為最好的股票市場策略,是選擇具有最佳前景的公司的股票。 而在1952年,Markowitz發表了論文《投資組合的選擇》,用現代投資組合理論(Modern Portfolio Theory,MPT)推翻了傳統股票策略。 投資組合風險 更多依賴相互關係.

  4. 2024年4月15日 · 2024年第一季表現重點如下: 兩者美股基金近1年回報強勁,大賺逾26%,智優逸美股指數長線跑贏同行; 兩者歐股基金近1年回報亦不俗,賺逾11%,智優逸歐股指數長線處於行內前列; 環球股票基金長線處於行內前列; 「懶人基金」表現排名長期較佳。 數據來源: 積金評級. 滙豐強積金智選回報表現 . 點擊圖片放大. 要留意的是本文引用的回報率僅為歷史數據,不代表、不保證未來表現,而3年、5年及10年的數據,皆為每年平均回報率。 滙豐強積金智選計劃. 近1年短線表現綜合. 2024年第一季,美國經濟仍過熱,減息預期急挫,債券價格受壓,中港股繼續低迷。 近1年,20隻基金中有五隻見紅,當中四隻為中港股票基金、一隻為債券基金( 環球債券基金 );

  5. 2021年6月24日 · 科斯托蘭尼10多歲起便開始接觸股票,並深受當中投機的刺激及風險所著迷,並對自己是一個投機者感到驕傲。 在二次世界大戰後,他大量投資於德國重建,及後的經濟復甦令他擁有大量財富,在35歲之齡時,投資所得已足以退休養老。 但他之後的人生都仍是離不開股票、債券、貨幣、期貨等投資工具,一直與它們打交道。 【大師都有損手時 「偷師」自通駕馭股海心法(上篇): 按此 】 德國股神都有經歷過低潮. 不過,科斯托蘭尼都不是沒經歷過失敗,曾試過兩次破產,但亦因為有這些經歷,令他擁有敏銳的觀察力及判斷力,繼續不斷累積財富。 他更曾道出:「沒有經歷至少兩次破產經驗的人,不算是真正的投機家! 他在50歲時得了精神官能症,一名心理學教授建議他透過寫作來排解鬱悶,他因此決定寫有關投資理財的書籍及為雜誌寫專欄。

  6. 2023年11月1日 · 個人增值. 發布時間: 2023/11/01 13:30. 分享: 紅牛繼承人Mark Mateschitz、歐洲最富90後,單是收息已獲逾48億元。 彭博社報道,全球最年輕億萬富翁之一、紅牛(Red Bull)繼承人Mark Mateschitz獲得5.82億歐元(約48.14億港元)股息,這是他去年從已故父親手中繼承公司以來的第一筆派息。 持股49% 獲48億元分紅. 根據彭博社引述奧地利企業登記處公佈的文件,紅牛將去年15.6億歐元(約129.02億港元)利潤的一半分給了股東。 Mark Mateschitz擁有公司49%的股份,按比例獲得3.83億歐元(約31.68億港元),還額外獲得1.99億歐元(約16.46億港元),這遵循了紅牛向奧地利所有者支付額外款項的傳統。

  7. 2023年7月31日 · 麥樸思上周接受外媒訪問時稱,他的投資重點是台灣、韓國及印度。 他也有關注香港上市公司,因為它們的估值有吸引力。 不過他對中國市場的態度顯得謹慎,認為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在經歷巨大的調整,會使許多企業的經營變得非常困難。 另外,許多國家的企業也在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雖然許多觀察家認為內地及台灣之間面對潛在衝突,但麥樸思認為緊張局勢不會在短期內爆發。 麥樸思在數月前曾經向投資者發出警告,指中國內地有資本管制,他無法從上海的戶口中提取資金。 他後來表示問題已經得到解決。 相關文章︰. 渣打︰定期存款會面臨「再投資風險」 建議對中國股市保持耐心. 投資心態比技巧更重要 該何時感性理性? 投資大師的5大關鍵心態. 通脹下行趨勢已定 股市、債券何去何從? =====. 開市追揸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