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2月1日 · 1. 當歸三七烏雞湯. 材料. 烏雞:約1000克. 當歸:15克. 三七:25克. 陳皮:5克. 生薑:5片. 製法. 當歸和三七清洗後清水浸泡半小時. 烏雞洗淨後置於燉盅,加入當歸、三七、陳皮、生薑片,加入適量水. 隔水大火燉3小時,雞肉爛熟後,加鹽調味即成. 2. 川芎黑豆粥. 材料. 川芎:10克. 黑豆:30克. 粳米:50克. 製法. 所有材料洗淨,川芎用紗布包裹,和黑豆、粳米一起煮 粥,食用時可加適量紅糖。 3. 山楂紅糖湯. 材料. 山楂:10枚. 紅糖:適量. 製法. 山楂洗淨,去核打碎,放入湯鍋內,加適量清水,煮約半小時,加適量紅糖即成。 4. 糯米甜醋煲豬腳. 材料. 豬腳:4隻. 糯米甜醋:半瓶.

  2. 2020年12月10日 · 血瘀體質人士要盡量培養樂觀、開朗的性格,精神愉悅則整個人的氣血運行都會比較流暢,血流通暢則有利於血瘀體質的改善。 當然,生活中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所以當遇到阻礙、挫折時,要保持樂觀的精神,必勝的信念。 如果碰到問題就擔心害怕,緊張憂鬱,只會令氣行不暢,血行受阻就會加重血瘀。 同時,血瘀體質人士也要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唱歌、跳舞、集郵、書法、攝影等,當人陶醉於自己喜歡的活動中時,身心是愉快的,氣血運行更是非常流暢的,血瘀狀況自然減輕。 內容節錄自《養生有法 ‧ 體質養生》,獲香港浸會大學賽馬會中醫疾病預防與健康管理中心授權轉載。 TOPfit 推出食物資料庫,搜羅本地多間餐廳及逾千款食物營養標籤,令您食得有營又健康,立即查看: bit.ly/2UJP4dx.

  3. 2020年10月26日 · 金鶯羹. 雪耳 25 克. 紅棗 15 克. 陳皮 6克. 雞蛋 1隻. 冰糖 適量. 紅棗去核,與雪耳一併放入鍋內,加水適量,中大火煲滾20 分鐘,再放入陳皮煲10 分鐘,加入冰糖、雞蛋拌勻即成。 杏花露. 杏仁 15 克. 桂花 10 克. 冰糖 適量. 杏仁搗碎,放入鍋中,加水適量,大火煲滾15 分鐘後放入桂花再煲10 分鐘,紗布過濾後加冰糖調味即成。 沙參石斛老鴨湯. 老鴨 半隻(約500 至800 克) 北沙參 50克. 鐵皮石斛 20克. 陳皮 10 克. 生薑 5片. 北沙參、鐵皮石斛、陳皮洗淨,浸泡半小時,老鴨洗淨,斬件汆水,全部材料放入湯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煲滾15 分鐘,小火再煲2 小時,加鹽調味即成。 冬瓜陳皮老鴨湯. 老鴨 半隻(約500 至800 克)

  4. 2017年2月3日 · 「正常體溫攝氏36至37度,一杯凍飲約10度,飲下令身體流失能量來消化這杯凍飲,胃黏膜收縮,無疑凍飲對脾胃不好,不限於女士,男士都會。 但你要找到解決辦法去平衡,例如飲凍飲前先飲暖飲或攝取澱粉質『坐熱個胃』,或日常多煲淮山芡實湯,都有健脾胃效果,偶爾飲凍飲也無不可。 胃寒想飲紅豆冰又如何? 這更簡單,先用兩片乾薑泡茶,飲下才喝紅豆冰便可以了。 她說自己都不戒口,薯片、雪糕、百力滋、咖啡是至愛,但要吃得有節制,並用中醫學方法平衡體質。 煲中藥如何「翻渣」才正確? 譚醫師教路,中草藥先淨浸20分鐘,讓其纖維軟化,使易於煲出精華。 凍水放中藥至水滾轉小火,煲約一小時,倒出藥液但不要飲。

  5. 2022年2月17日 · 小柴胡湯. 作用為和解少陽,適應症狀包括:時熱時冷、食慾不振、頭暈、作嘔作悶、口苦咽乾等症;外感風寒或感冒中後期所屬少陽症。 不適用於風熱症狀。 孕婦、陰虚血少人士慎用。 葛根湯. 作用為解肌發汗、調和營衛。 適應症狀包括:因外感風邪所引致的感冒初起的不適,如怕冷、頸膊疼痛、肌肉酸痛、頭痛發熱及鼻塞等症狀。 不適用於風熱症狀。 孕婦慎用。 銀翹散. 作用為辛涼解表,清熱解毒。

  6. 2017年12月20日 · 1. 防止血栓(血塊形成)、降血脂,同時改善心腦血管系統,防止心律失常. 2. 預防認知障礙。 3. 對抑鬱症亦都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4. 在預防和治療腫瘤方面都有作用。 田七應如何服用? 卞教授認為,田七的服用方法很簡單,一般而言是用乾淨的田七磨成幼粉,一般人一日吃大約3克,用熱水沖開服用,生田七粉是生吃,怕不衛生,熱水沖可以用來消毒。 另外服用時,建議飯後服食,不要空肚食,免得會怕胃;也不要睡前服,因為睡覺前服用消化可能會差一點。 【延伸閱讀】 $5養生法寶 早上3片薑KO手腳冰冷. 懷孕婦女慎用. 卞教授強調,雖然田七是很好的中藥,適合長期服用,不過有些人不適合服用,特別是懷孕的女士,怕她動了胎氣。 另外是骨髓造血功能欠佳、血小板功能差的人,也不建議他們服用。

  7. 2017年10月24日 · 中醫認為靜脈曲張原因是寒濕凝滯、濕熱淤阻或血瘀阻絡,食療也當對症下藥。筋瘤的出現會增加患上濕疹的機會, 因此必須要預防筋瘤濕疹結合。針對以上成因, 患者可進食田七、甘橘、山楂等活血之品,寒濕者用附子、茯苓;濕熱可用金錢草、黃柏、薏米;血瘀用丹參、獨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