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11月26日 · 共融社會 從教育開始. 2017年11月26日. 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 香港是一個多元文化社會,不同種族、宗教,以至語言在這裏相遇,和諧共處。 學會理解、尊重、欣賞跟自己不同的文化,平等對待每一個人,是邁向共融的基礎。 為此,營造關愛的校園文化,讓每個孩子以開放態度,彼此接納,互補長短,把差異轉化為學習資源,是我們的願景。 融合教育政策是達致願景的重要途徑。 協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融入主流學校,與同齡的孩子一起接受教育,並因應他們的不同需要,提供適切輔導及支援。 為了解全校參與、三層支援模式的推行情況,我們到訪不同學校,通過觀課,與校長、老師和同學交流,見證融合教育政策落實,發現大家的願景相近,但辦學各有特色,各自閃耀着處理不同文化學生的教學亮點。

  2. 2016年2月13日 · 是次更新中國語文教育領域課程諮詢文件,由課程發展議會編訂,成員包括不同界別的代表。 一如既往,在諮詢過程中,教育局透過多方渠道,包括教師諮詢會、調查問卷及焦點小組會議,蒐集學校持份者的意見,亦透過上載文件鼓勵其他人士提交建議。 是次諮詢期定為兩個月,較以往慣例為期一個月的諮詢期延長一倍;在整理各方意見後,將交由課程發展議會及委員會討論和議決,修訂中國語文教育領域課程指引(小一至中六)。 完成諮詢後,教育局亦會繼續進行恆常的課程檢討,蒐集不同意見,以持續優化中國語文教育的發展。

  3. 2019年10月27日 · 全面支援少數族裔融入社會. 2019年10月27日. 理性、共融、包容、多元、自由、開放是香港社會的質素,港人引以為傲的核心價值,也是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基石。 這些重要元素是經過幾代港人努力建立,要好好珍惜。 過去十年,香港的少數族裔人口上升70%,撇除39萬多外籍家庭傭工後,現時約有26萬3,000人,佔全港人口約3.8%,而當中約三成(約8萬人)是南亞裔人士(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及尼泊爾裔)。 很多少數族裔人士與香港人一樣,幾代人在港扎根,土生土長,以香港為家。 少數族裔人士普遍自力更生,勞動參與率較高,男性的勞動參與率為79.9%(對比整體人口69.7%為高),女性則為51.2%(與整體人口的數字相若;以尼泊爾籍女性為例,勞動參與率則高達63.2%)。

  4. 2019年1月18日 · 促進非華語學生中文學習. 2019年1月18日. 香港的兒童不論性別、種族,均有接受資助教育的機會。. 我們同時為有特別需要的學生提供適切的協助,以期讓每個學生都能發揮自己的潛能,貢獻和融入社會。. 非華語學生在家的常用語言並非中文,接觸中華 ...

  5. 2020年9月29日 · 2020年9月29日. 教育局今日向全港中學日校、小學、特殊學校和幼稚園發出通函,公布由2020至21學年起為日校學生提供2,500元津貼的安排。 政府在上學年為中學日校、小學和幼稚園學生提供一次過 學生津貼 ,以減輕家長的負擔。 由本學年起,該津貼予以恆常化。 該津貼不設資產審查,所有在申請日在香港就讀於提供本地或非本地課程的中學日校、小學、特殊學校和幼稚園,包括公營、直資、私立和英基學校的學生均可獲發津貼。 在有關學年9月1日年滿兩歲八個月並因有特殊需要而入讀社會福利署資助特殊幼兒中心的兒童、就讀教育局資助全日制啟動課程的新來港兒童,以及就讀職業訓練局為中三離校生而設全日制課程的學生,也符合資格獲得津貼。

  6. 由此可見,誠信實在是人格的基石,也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的重要資產。. 無論在朋輩間、長幼間、手足間、僱主與僱員間,誠信都是待人處世臻於至善的表現。. 誠信有助建立互信。. 有互信才有真摯坦誠的溝通,才可避免無謂的臆測,才會較容易解決問題 ...

  7. 2023年10月25日 ·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政府會建設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擴大政府資助專上院校非本地學生限額,並推動成立應用科學大學,在發揚傳統學術教育的同時,大力提升職業專才教育地位。 李家超今日發表施政報告時說,青年是香港的未來,由2024至25學年起,政府資助的專上院校非本地學生限額將提升一倍至40%。 專上院校可因應本身條件,循序漸進吸引更多外國,尤其是「一帶一路」國家和內地的學生來港升學。 李家超又提出向政府獎學基金額外注資十億元,由2024至25學年起增加一帶一路獎學金的名額五成,並逐步增加香港博士研究生獎學金計劃名額,由每學年300個提升至400個,吸引更多傑出人才來港就學和進行研究。 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的大學將繼續推展多項宿舍項目,目標是在2027年前增加合共約13,500個宿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