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vawongsir. vawongsir 是 香港 一名黃姓 香港 中學教師及業餘 政治漫畫 家的 網名 ,其人曾於 聖公會莫壽增會督中學 [1] 任教 視覺藝術 和 通識科 。. 其熱愛藝術及繪畫,中學時期為了修讀視藝科而從一所band 1中學轉到 香港兆基創意書院 ,在求學期間立志 ...

  2.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vawongsir 是 香港 一名黃姓 香港 中學教師及業餘 政治漫畫 家的 網名 ,其人曾於 聖公會莫壽增會督中學 [1] 任教 視覺藝術 和 通識科 。 其熱愛藝術及繪畫,中學時期為了修讀視藝科而從一所band 1中學轉到 香港兆基創意書院 ,在求學期間立志將來當教師。

  3.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vawongsir 是 香港 一名黄姓 香港 中学教师及业馀 政治漫画 家的 网名 ,其人曾于 圣公会莫寿增会督中学 [1] 任教 视觉艺术 和 通识科 。 其热爱艺术及绘画,中学时期为了修读视艺科而从一所band 1中学转到 香港兆基创意书院 ,在求学期间立志将来当教师。

    • 歷史
    • 特色
    • 課程結構
    • 設施
    • 著名/傑出校友
    • 外部連結

    香港兆基創意書院於2006年創立,是香港第一所藝術高中。開校前由現任宏恩基督教學院學校領導發展中心總監許為天擔任校長,籌備開校的工作。開校後的第一任校長為前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第二任校長為獨立文化藝術工作者,藝鵠海豚馮美華(英語:May Fung),別號 「微瘋」[來源請求]。第三任校長是陳婉芬,第四任校長是謝國駿,第五任校長是劉天明,及後由陳婉芬再度出任校長,現任校長由香港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前講師許漢榮擔任。 以前的校舍是借用政府位於紅磡青洲街的九龍船塢紀念學校舊址,現在位於九龍九龍仔聯合道135號的校舍則是永久校舍,由知名建築師嚴迅奇設計,前身是2001年清拆的九龍城荔枝園寮屋區及1950年代末遷出的長城片場及其後不同的小型工廠。 2021年9月,創意書院開辦首屆初中。

    該校注重培養學生藝術文化修養,學習氣氛自由。 其自由度是: 1. 學校雖然有校服,由設計師陳米記設計,但學生可以選擇搭配。如有POLO-shirt、T-shirt、恤衫等等,而且有不同的顏色可供選擇。 2. 基本上只要不令校服損壞和尊重設計師設計,學生可在校服上做任何設計。 3. 該校容許塗鴉。 4. 學生可選擇稱呼老師其名。 5. 學生可自由舉辦任何學會。 6. 班別可設計有自己風格的教室。 該校也是比較着重師生平等的學校,有關學生的事務也會和學生討論,如學生應否畫枱、遲到缺席問題、使用電子產品問題等

    香港兆基創意書院自於2014年開始,進行雙軌課程,即同時提供「香港中學文憑」及校本「創意藝術文憑」課程。書院將於2021/22學年開辦首屆中一,全面提供六年中學教育。 香港中學文憑課程: 必修科:中文、英文、數學、公民與社會發展科 選修科:視覺藝術、設計與應用科技、音樂、倫理與宗教、中國文學、資訊與通訊科技 創意藝術文憑: 課程已於2014年7月通過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的評審,頒授資歷為資歷架構第三級。 學習內容包括: 1. 設計與視覺傳意 DVC 2. 電影與錄像藝術 FDA 3. 表演藝術 MMPA 4. 空間研習 ESS 5. 創意藝術基礎 CPOP 1. 研究方法 2. 人文通識(藝術史、哲學、香港電影) 3. 實用中、英文

    位於九龍城的永久校舍由國際知名的本地建築師嚴迅奇先生設計,理念具體地配合建構創意學習社群的願景,空間佈局開放流動,教學區域和社區平台兩個部份的組成強調了師生之間、以及與社區和業界的溝通和互動。其中一個設計的特徵是南北走向的創意大道,連結了校園的各部份,亦將社區的資訊交流和動力引入校園。 香港兆基創意書院的校舍設計源於對教育願景,校園內設有專業水平的文化藝術場地。場地作為教育、交流、展覽及演出的平台,在配合學生和老師的學習和創作之餘,且作為本地文化藝術及產業界的培育中心,為實驗和創作主動地推動和支援。

    相關網站

    1. 學校網址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 學校Facebook的頁面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3. 九龍仔延文禮士道的1所直接資助計劃中學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立法會工務小組委員會文件)

    相關新聞

    1. 民主入校 學生學妥協藝術 2. 兆基書院校友互潑顏料 行為藝術諷社會黑白不分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3. 創意書院增辦創藝文憑 4. 香港兆基創意書院 助年輕人投身創意產業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5. 香港兆基創意書院拒考試定生死 重學生知識吸收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6. 你們一起種下無花果樹──訪問創意書院師生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7. 傳媒眼中的創意書院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8. 兆基書院救港青280磅超齡F.6仔「想做李安師弟」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9. 香港最「潮爆」校服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10. Open Day:我們不是籮底橙 教改叛徒騷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4. 佛教善德英文中學 (英語: Buddhist Sin Tak College ,縮寫:BSTC)是一間位於香港葵涌興盛路的政府津貼男女校,於1973年創校,是 香港佛教聯合會 開辦的 英文中學 ,為區內的名校之一,也是會內唯一的男女資助英文中學,教學人員總數55人。 [2] 該學校設有家長教師會,以作為家長和老師溝通的一大橋樑。 [3] [4] [5] 創辦人 [ 編輯] 該校是由 恆生銀行 創辦人 何善衡 博士及其夫人 李寛德 女士於1973年慨捐善款成立。 歷任校長 [ 編輯] 莫秀馨 女士(1973年至1988年;前 香港行政會議 成員 林奮強 母親,在2013年11月去世, 享年 86歲) 施鳳玲 女士(1988年至1990年) 吳文彪 先生(1990年至1994年)

  5. 聖若瑟小學 (英語: Saint Joseph's Primary School )是一間位於 香港 灣仔 摩理臣山 的 天主教 全日制資助男性小學,由 喇沙修士會 營辦,直屬中學為 聖若瑟書院 ,以英文授課,一至六年級各設五班。 聖若瑟小學位於12校網(灣仔),為全港11間免繳學費的津貼或官立英文小學之一 [1] 。 每級人數約為160人, 聖若瑟書院 每年為小學預留99個統一派位學額。 聖若瑟小學計劃於2025年起重建,期間暫遷至黃大仙 龍翔官立中學 停辦後騰出的校舍,預計三年後遷回活道原址。 [2] 簡史 [ 編輯] 聖若瑟小學的前身為 聖若瑟書院 小學部,自20世紀初期即提供八年級(小五)及七年級(小六)課程。

  6. 同年港粵教區第十二屆議會假座廣州聖三一學校舉行,何明華主教發表政綱以教區幅員廣大,應設華人副會督,用作促進華人教會自治。 主教基金籌劃需時,直到1934年華人主教基金之 20,000 元才籌足,乃於教區議會選舉港粵教區主教,經各議員一致推選莫壽增會吏長為主教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