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劉千石, JP (英語: Lau Chin-shek ,1944年9月12日 — ),生於廣州,1950年代被打為 黑五類 而在1962年 逃港 。 [1] 香港立法會 議員(1991-1997、1998-2008)。 香港職工會聯盟 (職工盟)創會主席及前會長。 簡歷 [ 編輯] 早年工運參與 [ 編輯] 廣東 順德 人。 [1] 父親與叔伯一輩均從商,1950年代 土改 、 鎮反 、 反右 受衝擊,父親1960年(56歲)目睹右派鄰居被抓後恐懼猝死,叔叔40多歲死,其他堂兄40歲左右死。

  2. 劉千石, JP (英語: Lau Chin-shek ,1944年9月12日 — ),生於廣州,1950年代被打為 黑五類 而在1962年 逃港 。 [1] 香港立法會 議員(1991-1997、1998-2008)。 香港職工會聯盟 (職工盟)創會主席及前會長。 簡歷. 早年工運參與. 廣東 順德 人。 [1] 父親與叔伯一輩均從商,1950年代 土改 、 鎮反 、 反右 受衝擊,父親1960年(56歲)目睹右派鄰居被抓後恐懼猝死,叔叔40多歲死,其他堂兄40歲左右死。 [1] 就讀廣州市穗城(越秀)中學(小學部),畢業於竹朋小學,後來入讀黑 五類 子弟學校 廣州市第三十五中學 (粵语:廣州市第35中學) (初中) [註 1] ,畢業於 廣州市培英中學 高中年級 [註 1] 。

  3. 2023年12月13日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刘千石, JP (英语: Lau Chin-shek ,1944年9月12日 — ),生于广州,1950年代被打为 黑五类 而在1962年 逃港 。 [1] 香港立法会 议员(1991-1997、1998-2008)。 香港职工会联盟 (职工盟)创会主席及前会长。 简历 [ 编辑] 早年工运参与 [ 编辑] 广东 顺德 人。 [1] 父亲与叔伯一辈均从商,1950年代 土改 、 镇反 、 反右 受冲击,父亲1960年(56岁)目睹右派邻居被抓后恐惧猝死,叔叔40多岁死,其他堂兄40岁左右死。

  4. 其他人也問了

  5. 劉江華, JP (英語: Ray Lau Kong-wah ,1957年6月22日 — ), 香港 政治人物, 廣東 佛山市 順德 人,前 民政事務局 局長,前 民主建港協進聯盟 副主席。 他曾任 香港行政會議 非官守成員及 沙田區 區議員 ,並於1998年至2012年擔任 立法會議員 ,2012年12月起出任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 副局長,2015年7月接替 曾德成 出任民政事務局局長。 2023年1月,獲委任為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 。 [5] 簡歷 [ 編輯] 劉江華 籍貫 廣東 順德 [3] [4] ,早年畢業於樂善堂官塘學校上午校(1968年 [6] )及 聖保羅書院 [7] (1968年至1973年 [2] [8] 、1973年中五 [9] )。

    • 發展史
    • 前綫的新時代
    • 已退黨及其他著名成員
    • 外部連結

    成立初期

    前綫組成時,主要以五位當時的立法局議員:劉慧卿、李卓人、劉千石、梁耀忠及黃錢其濂為號召。何秀蘭是首任執行委員會召集人,當時會址位於中環,並定立四大綱領為:爭取普選、捍衛人權、全民制憲、維護法治。 創會時定位為一個非政黨的參政團體,成員來自各界,包括商業金融界(如曾任製衣買手的何秀蘭、證券行董事藺常念)、政界(時任屯門區議員的陳立信、黃大仙區議員羅照輝等)以及基層勞工(職工盟的劉千石、李卓人、蔡耀昌及街坊工友服務處的梁耀忠等)、學界(如前學聯副秘書長曾國豐、前學聯常委會主席陳小萍等),部份前綫為前蟻聯成員,包括羅沃啟及政府前高官黃錢其濂。當時有政界中人認為,這是一個有希望的跨階層新興政治團體。

    劉千石雙重黨籍事件

    本身具有民主黨黨籍的立法會議員兼香港職工會聯盟會長劉千石,因加盟前綫,而民主黨黨章規定黨員不具有雙重黨籍,故此將之紀律處分,劉千石被民主黨革除了黨籍。這個事件成為了民主黨內訌的原因之一,對前綫影響較少,但劉千石在事後亦退出前綫運作。

    民主黨少壯派入會潮

    民主黨少壯派投靠潮被認為對前綫的影響較深遠。2002年4月,由原民主黨少壯派人馬以及不滿馮檢基、廖成利、羅祥國及莫應帆四人參加臨時立法會的民協成員所組成之「社會民主論壇」(前稱社會民主陣線,此組織是由一班前民協成員不滿民協加入臨時立法會,而於1996年11月退出民協後成立)宣佈停止運作,大部份成員如陶君行、陳國樑、馮智活、林森成、梁永權、徐百弟、符偉樂、劉山青、黃仲棋等合共五十人加入前綫。當時政界中人認為,這會壯大前綫的根基。但後來有前綫退會成員則指出,此亦令前綫分成兩派,分別是創會成員派與前民主黨少壯派。據《太陽報》報導,何秀蘭曾在一公開場合對記者表示,不續會前綫之原因之一,包括不認同陶君行的處事手法。 據前綫資深會員透露[誰?],兩派甚或達至水火不容之階段。例如在提名參選各級會議的大會中,兩派往往發動人海戰術牽制對方,發動會眾反對另一派提名。 在2004年的立法會選舉年,創會會員派曾提名劉家儀跟隨劉慧卿出戰新界東直選立法會選舉,卻在會員大會中被否決。劉家儀一事令部分執委對前綫心灰意冷。包括鄭則文、黎榮耀、麥業成等六人不久便辭去執委一職,並淡出會務。有前民主黨少壯派中人後來表示...

    2009、2010年

    前召集人劉慧卿帶領嫡系支持者併入民主黨以後,前召集人甄燊港、執委唐小蘭,與部份社運人士,尤其那些早年脫離民主黨、改投前綫的少壯派成員拒絕重返民主黨,堅決保留前綫。此時會員人數減少越半,失去唯一的立法會議員,在政壇的影響力已大不如前。其時,前綫被稱為「名存實亡」。 2010年6月底,民主黨倒戈,投票通過「政改方案」。投贊成票的民主黨議員包括從前的前綫召集人劉慧卿。此舉引起仍然留在前綫的會員極度憤怒。 自此,狙擊民主黨成為了前綫重生之後的目標,鋪下了之後發動「票債票償」運動、加盟人民力量之路。

    陶君行(前任秘書長,前黃大仙區區議員,轉投社民連)
    劉山青(著名中國民運人士,已轉投社民連)
    黃國桐(前黃大仙區區議員,現任九龍城區區議員,曾轉投社民連,加入民主黨,現已退出)
    李卓人(新界西立法會議員,至今仍是前綫成員,但以職工盟名義參選,現加入工黨)
    馮智活網頁有關社民壇集體加入前綫之報導(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社民壇集體加入前綫之新聞稿(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6. 民主黨 (英語: The Democratic Party )是 香港民主派 的第一大 政黨 , 意識形態 派別為 溫和民主派 。 現任黨主席為 羅健熙 。 歷史. 主權移交前. 民主黨前身為 李柱銘 、 司徒華 、 楊森 、 劉千石 、 張文光 、 何俊仁 、 李永達 、 陳偉業 、 吳明欽 等人因應 1991年首次立法局直選 而創立的 港同盟 ,1990年4月23日成立,是第一個全港性政黨。 1991年在與 匯點 「聯票效應」下贏得18個直選議席中的14個,擁有超過九成得票率後,港同盟成立議會內第一大黨,民主派風頭一時無兩。 1994年港同盟及匯點合併,組成現今的民主黨。

  7. 梁耀忠 (英語: Leung Yiu-chung ;1953年5月19日 — ),又稱 阿忠 [3] 、 白頭佬 [4] , 廣東 中山 人,出生及成長於 香港 ,前任 香港立法會 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 議員,曾任 香港 葵青區議會 葵芳 選區議員長達36年。. 街坊工友服務處 執行監督, 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