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5月29日 · 胰臟癌不算常見卻是香港第六大致死癌症。 根據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2008年至2017年間胰臟癌的發病人數只有6080人死亡人數卻達5613人外科醫生夏威指出一旦已出現擴散胰臟癌5年存活率可低於5%而死亡率如此之高主要與幾個原因有關: 1. 手術風險高. 胰臟癌最主要的根治性治療就是透過手術切除腫瘤但前提是癌細胞並沒有擴散而且病人的身體狀況能承受不是所有患者都適合而由於胰臟的結構和位置很複雜即使可進行手術手術難度也相當高也可能有嚴重併發症及死亡風險。 2. 容易擴散.

  2. 2024年4月5日 · 胰臟癌擁有癌王之稱除了早期徵狀不明顯外又缺乏有效的篩檢方式到患者察覺時往往已錯過了治療黃金期台灣就有一名女子不過25歲卻在確診胰臟癌後不到兩個月就病逝醫生提醒當身體出現4種徵狀時就應多加留意。 (圖片來源:截圖自《醫師好辣》) 近日,台灣外科醫生陳榮堅在當地健康節目《醫師好辣》中分享案例指,一般而言,胰臟癌常見於年齡65歲或以上人士,但陳榮堅曾收治一位年僅25歲的女性患者,原本以為只是肚子疼,但經超聲波檢查後,竟發現胰臟長有一個約6厘米大的腫瘤,透過腹腔鏡進一步確診為胰臟癌。 陳榮堅指,當女子與家屬得知診斷結果後皆無法接受,因而轉往醫學中心求醫。 可惜,不到2個月,家屬就回來找陳榮堅醫師拿診斷證明書,因為女子已不幸病逝。 胰臟癌5大成因.

  3. 2023年12月14日 · 台灣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指出胰臟癌的原因至今仍不明確但依據胰臟癌發生個案可找出高危險族群例如好發於60歲以上的年長者有家族遺傳及有遺傳慢性胰臟炎的人糖尿病者有抽煙者家族中有遺傳性結腸癌乳癌卵巢癌及黑色素瘤家族史等8族群較容易得到胰臟癌相關文章胰臟癌為何難發現? 死亡率超過8成 年齡高有家族病史6類人高危 👇👇👇. + 3. 而在胰臟癌異常症狀方面,錢政平提到,目前並沒有有效的篩檢方式,但若自身出現下述異狀時,請務必及早就醫檢查。 - 40歲以上沒有糖尿病家族史,但近期有糖尿病。 - 上腹痛或背痛,疑似來自後腹腔,且上腸胃檢查卻無特殊發現。 - 體重明顯減輕。 - 黃疸。 - 茶色尿合併灰白便的膽道阻塞。 - 不明原因性胰臟炎。 - 脂肪便者。

  4. 2021年10月27日 · 胰臟的成因就如同許多癌症一樣沒有標準答案但如今有許多報告研究顯示糖尿病抽煙酗酒肥胖等被視為胰臟癌生成的危險因子之一當胰臟細胞發生癌變就會形成胰臟癌其中有92%為腺癌然而其高死亡率主要原因大概可囊括成以下2點: 位置 :胰臟所在的後腹膜腔位於脊椎後側,可說是相當隱密的位置,這也造成胰臟發生癌病變時,比較難以及早發現。 症狀不明顯 :胰臟癌初期幾乎沒有任何症狀可言,導致許多患者產生不適,前往醫院檢查時才發現病情已經相當嚴重。 胰臟癌的症狀. 胰臟癌出現症狀的時候,通常代表腫瘤已經成長到一定大小,若你發現自己有以下疑似胰臟癌的症狀,請一定要儘早前往醫院檢查,避免延誤治療: 黃疸 :黃疸可說是胰臟癌病患最常出現的症狀。

  5. 2024年2月24日 · 胰臟癌患癌風險分先天後天?. 醫揭符合1因素遺傳機率可高達50%. 撰文:中天新聞網. 出版: 2024-02-24 10:02 更新:2024-02-24 10:02. 台灣一名35歲病患平時不煙不酒身體健康不過因為有胰臟癌家族史擔心自己也有風險篩檢發現胰臟有一顆0.6公分 ...

  6. 2024年5月15日 · 撰文:ETtoday. 出版: 2024-05-15 11:00 更新:2024-05-16 22:42. 台灣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分享一名40歲女性平時沒有什麼不良嗜好不煙不酒但斷層掃描一掃慘了居然有一顆3厘米的胰臟腫瘤高度懷疑是胰臟癌。. 而胰臟癌有癌王之稱 ...

  7. 2023年5月15日 · 胰臟癌可分為外分泌腫瘤和內分泌腫瘤當中又以胰臟管腺癌最常見胰臟癌是本港第四大癌症殺手光是二零二零年就有逾800人因胰臟癌死亡臨床上有高達85%病患被確診時已是晚期無法開刀而該15%有機會開刀的病患當中仍有80%的人術後會復發。 邊7類人士患症機會較高. 胰臟癌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生活方式遺傳和環境因素等。 以下7類人士患上胰臟癌風險偏高: 1. 高齡. 年齡是患上胰臟癌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 大多數患者在60歲以上才會被診斷出胰臟癌。 2. 吸煙是患上胰臟癌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 吸煙者患上胰臟癌的風險是非吸煙者的2倍以上。 3. 肥胖也被認為是患上胰臟癌的風險因素之一。 4. 愛好不良飲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