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花旗銀行 相關

    廣告
  2. 整合多個私人貸款, 經本網申請APR低至1.78%, 靈活還款期達60個月. 立即比較! 由即日起,新客成功申請及提取指定貸款,獨家可獲高達$20,000現金券或潮爆電子產品

搜尋結果

  1. 相距不過數碼之對峙,共區懸五星旗架鎗(槍)屋頂及播音器,清晰可見,鐵絲網內駐守英軍,嚴陣以待。(攝於1967年) 1967年7月8日沙頭角發生了槍戰事件,地點是香港沙頭角香港邊境禁區中英街。當年共區約有三百群眾欲越邊界,在英界包圍沙頭角警崗集會示威擲石及漁炮,警方以催淚彈及木彈驅散 ...

  2. 英國對香港的管治源於第一次鴉片戰爭,當時清朝戰敗後於1842年簽訂的《南京條約》,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1860年,清朝再於第二次鴉片戰爭被英法聯軍打敗,簽訂《北京條約》將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割讓交由英國管治。

  3. 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是大陸政府在1980年代為編訂《香港基本法》而成立的機構。 1984年12月19日,英、中兩個政府在北京簽署《中英聯合聲明》,確定港英在1997年移交主權,並實行一國兩制。 1985年12月,為收集香港各界對基本法的意見,基本法起草委員會

  4. 自從60年代制水,香港和廣東省當局在1964年達成協議,由內地供水給香港,其後更修築東江,經深圳供水至香港,令本港有穩定食水供應。而香港上一次制水已經是1981年,當時每日供水兩次,分別每朝六至十時及下午四至十時,市民都要出動家中的大小水桶,甚至全家總動員,一桶二桶擔回家,飽 ...

  5. 雙十暴動是香港歷史上最血腥的一次暴動,發生在1956年10月10日,親國民黨的暴徒大規模襲擊九龍及荃灣一帶,造成60人死亡、300多人受傷。由於事件主要在九龍地區發生,因此也稱為九龍暴動。 由於內戰失敗,很多國民黨支持者南下香港。

  6. 逃港(即逃亡至香港),香港又名「偷渡潮」,是指上世紀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約有一百萬內地居民,由深圳越境逃往香港,這被認為是冷戰時期歷時最長、人數最多的逃亡事件,史稱「大逃港」。 這是一橫跨三十年的逃亡史,出現過四次大規模的逃港潮,分別是1957年、1962年、1972年和1979年 ...

  7. 1967年香港發生暴動,巴士司機罷工,部分路線因而暫停服務,交通陷入癱瘓,為紓緩這個問題,較小型的巴士(小巴)因而產生。政府容許小巴進入市區,白牌車越來越受市民歡迎,數目不斷增加。1969年,小巴由9座位增至14座位,從此14座便成為小巴的別稱。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