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公曆與農曆對照表. 請用滑鼠選擇年份 (1901至2100年),對照表以pdf格式顯示。 由於計算數十年後的月相及節氣時間可能會有數分鐘的誤差,若新月 (即農曆初一)或節氣時間很接近午夜零時,「對照表」內相關農曆月份或節氣的日期可能會有一日之差別。 這些情況會出現在2057年9月28日、2089年9月4日及2097年8月7日的新月、2021年的冬至、2051年的春分、2083年的立春和2084年的春分。 公曆與農曆對照表.

  2. 2020年6月. 香港位於亞熱帶,一年中亦有不同的氣候特徵,例如一、二月較冷,七、八月則較熱,六至八月較為多雨,而十一、十二月則較乾燥及雲量較少。 目前,香港天文台採用「氣象季節」來劃分四季,並提供各季節的氣候資料分析和氣候服務,其範圍包括季節預測、趨勢分析、排名計算、氣候變化研究等。 「氣象季節」是將一年分為四個長度大致相等的時段(即每三個月為一段),以北半球為例,最溫暖和最冷的時段分別指定為夏季(六月、七月和八月)和冬季(十二月、一月和二月),介乎於夏季和冬季之間就是秋季(九月、十月和十一月)和春季(三月、四月和五月)。

  3. 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觀看幻日最好? 觀看幻日,太陽須接近地平線,大氣須充滿冰晶或天上有卷雲。 除此之外,幻日一般出現在永久覆蓋著雪或冰的地方,例如北極,南極,和高山地區。

  4. 簡單來說,如果不考慮複雜的天氣因素,大氣的熱能會不斷通過輻射流失至外太空,但只要接收的能量大於流失的能量,氣溫仍會繼續上升。 最高氣溫出現在兩者達至平衡之時,隨後當熱能流失多於吸收,氣溫便開始下降,一直至日出。 故此,日最低氣溫通常在日出時分出現。 日出後,太陽輻射重臨,氣溫再次上升。 (圖一) 在一個地點,每天最高及最低氣溫出現的時間亦會因其他因素而有所不同,例如季節、當天的天氣、地形及周圍環境。 在高密度發展的市區,其吸熱升溫和散熱降溫速度通常較空曠的郊區慢,所以市區的日最高氣溫一般比郊區遲出現。 平均而言,位於九龍市區的天文台總部在夏季日最高溫出現在下午三時左右,比位於新界北部郊區的打鼓嶺遲約一小時(圖二)。 太陽仰角會隨季節及地理位置而改變,這也會影響日最高及日最低氣溫的出現時間。

  5. 從春分起十二個中氣分別是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和雨水,分屬於十二個以地支排列的月份 (圖一)。 春分後的節氣是清明,其後的節氣依次是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立春和驚蟄。 圖一: 回歸年、朔望月和二十四節氣. 從地球觀測,太陽一年裡在恆星間或天球劃過的軌道稱為黃道,以 360 度黃經來量度。 二十四節氣正好把黃道分成二十四等份,即每個氣相差黃經 15 度。 春分時黃經為 0 度,清明時黃經為 15 度,如此類推 (表一)。 表一: 二十四節氣和太陽黃經度. 春分和秋分晝夜平分,夏至晝最長 (北半球,下同),冬至晝最短,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是古人最初確立的氣。 其後加入的是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

  6. 許多人認為十一月和十二月的天氣最好,風和日麗,氣溫適中。 一月和二月則雲量較多,間中有冷鋒過境,帶來乾燥的北風;市區氣溫有時會降至攝氏10度以下。

  7. 查詢不同年份的公曆與農曆日期對照表,了解節氣和月相的變化,下載PDF檔案或線上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