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07年香港紮鐵工人大罷工,是發生於2007年8月初至9月中上旬,歷時達36日,成為香港 戰後第二長的一次工人運動(最長的為2013年葵青貨櫃碼頭工潮) [1],目的主要是爭取加薪及更多的休息時間,及要求香港紮鐵 工人能夠回復10年前的薪金水平(日薪950港

  2. 序言. 談判策略. 分配式談判. 整合式談判. 相關條目. 参考资料. 談判 (英語:Negotiation)是兩個以上的個人或群體之間的 對話 ,旨在就一個或多個(尚未出現 共識 的)問題達成對彼此有助益的結果,其中至少存在與這些問題中的一個相關的 衝突 。 談判是 實體 之間的互動和過程,這些實體渴望就共同利益的問題達成一致,同時滿足各自的需求。 [1] 這種有益的結果可以適用於所有相關方,也可以僅適用於其中的一個或一些。 談判者需要了解談判過程和其他談判者,以增加他們達成 交易 的機會, 避免衝突 ,與其他各方建立 關係 並獲得收益 [1] 且最大化互惠互利。 它旨在解決分歧點,為個人或 集體 獲得優勢,或產生可以滿足各種利益的結果。

  3. 哈佛這樣教談判力 》(英語: Getting to Yes ),全名為哈佛這樣教談判力增強優勢談出利多人和的好結果 》(英語: Getting to Yes: Negotiating Agreement Without Giving In ),是1981年 羅傑·費雪 (英語:Roger Fisher (academic)) (Roger D. Fisher)與 威廉·尤瑞 (英語:William Ury) (William Ury)所出版的暢銷非小說類書籍 [1] 。 而在1991年 [2] 和2011年 [3] 的後續版本增加了布魯斯·巴頓(Bruce Patton)作為合著者,所有作者都是哈佛談判項目的成員。

    • 抱負、使命及價值觀
    • 組織
    • 歷史
    • 遴選訓練
    • 培訓
    • 聯合訓練
    • 裝備
    • 大事記
    • 以警察談判組為題材的作品

    抱負

    「To be one of the most professional crisis negotiation units in the World.」

    使命

    「To save life and resolve crisis situation through negotiation.」

    價值觀

    1. P:Passion,Our belief in negotiation。 2. N:Nobility,Our personal qualities。 3. C:Commitment,Our solemn promise。

    警察談判組:由警務處助理處長(行動)直接指揮,現由一名高級警司級人員出任主管(英文:Commanding Officer),下設三名副主管,兼任帶領談判小隊, 訓練組, 及研究及發展組。崗位屬於兼任職務,約每星期輪值,24小時候命。

    警察談判組成立

    1974年5月24日,發生香港歷史上首宗劫匪與警察對峙的事件。兩名疑犯持械行劫寶生銀行旺角分行時,銀行職員將銀行閘門關閉,意圖圍困兩名疑犯,其中一名疑犯及時逃離,另外一名疑犯則被困於銀行。其後,該名疑犯挾持銀行內11名職員,與警察對峙達20小時,期間警察6次透過電話與疑犯談判,試圖勸服他自首,最後疑犯要求警察提供汽車予其逃走,威脅否則將會槍殺其中4名人質之時,其中兩名被挾持的職員自行鬆綁,及與其他被挾持的職員合力制服疑犯。期間雙方爆發打鬥,疑犯一度鳴槍三響,可幸並無命中。縱然此事最終得以圓滿解決,時宜正值香港經濟起飛年代,警務處瞻望到往後可能面對更多雷同事件,希望以非武力形式解決;為了防範於未然,提高反恐怖活動及處理嚴重罪案的警察力量,警務處隨即參考英國有關部門,於翌年成立警察談判組,負責反恐怖活動談判。 香港政府在反恐怖活動政策上,一向採取防微杜漸的措施。除了與海外相關單位保持緊密聯繫,以獲得最新資訊及情報外,在保安方面亦採取積極預防的態度,將一切可能發生的恐怖活動消滅於萌芽狀態。因此,為了增加經驗及善用人力資源,警察談判組於1985年起肩負處理挾持人質、絕困及企圖自殺案件等談判。

    開始轉介獲拯救者,以提高後續生還率

    1998年,發生一宗一名欲輕生的父親被談判專家說服後,在兩星期後連同兩名孩子在汽車中呼吸一氧化碳自盡。參與警察談判組的策劃及培育訓練等事務的組員劉達強認為此事件「是血腥的教訓,警醒了我們!」從此以後,劉達強開始提倡遊說企圖自殺者放棄輕生念頭後的跟進工作,向分區軍裝巡邏人員灌輸化解危機後務必護送企圖自殺者往醫院,轉介與社會工作者、心理學家及精神科醫生等其他範疇的專業人士面談及輔導,以防止他們被游說拯救後,因為無適時的幫助而再次傷害自己,甚至再次自殺;並且加強與上述專業人士界別溝通,以增加交流及砥礪。此後,警務處開始更多引用《香港法例》第136章《精神健康條例》71B將部份被游說拯救後的人士送往醫院,接受進一步的幫助。此外,警察談判組又開始在警務處內部舉辦不同的講座,傳授警務人員危機處理初步技巧,靈活運用以指揮牽頭並輔以談判與拯救雙線並行的策略,以及可以適當及適時動用的權力。 2001年,警察談判組首次舉行不設職級限制(過往限制於督察級人員投考)的招募,13名人員成功通過談判課程,其中6名分別為兩名警長以及4名警員(其中3名為女性),成為首批加入警察談判組的員佐級人員。 2004年,...

    領導其他機構合作,防止自毀自殺事件

    2007年,警察談判組舉辦第8屆國際談判專業工作會議。同年至2008年,鑑於發生了不少校園自殺案件,警察談判組與香港大學行為健康教研中心合作研究及推廣防止自殺及自毀行為的計劃,包括加強警務人員對處理自殺危機的訓練等。此外,亦與醫院管理局、多間社會福利機構、小學及中學合作,共同策劃及製作防止自殺及自毀行為的文字及視像教材套。於2008年及2010年,警察談判組與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合作舉辦校園自殺危機講座及聯合編制《校園危機談判建議》。 2008年,警察談判組組員黃廣興被邀請遠赴蘇格蘭警察學院(英語:Scottish Police College)擔任蘇格蘭挾持人質談判專家課程的導師。2010年,警察談判組警司黃廣興被邀請遠赴蘇格蘭擔任其中一位談判相關課程主管,而總督察陳嘉寶亦應邀前往新西蘭協助培訓。 2011年,警察談判組獲得公務員事務局頒授該年度的新增類別「危機 / 突發事件支援服務獎」金獎。同年開始,警察談判組主動到訪公共服務單位,例如學校,為教師及職員提供危險處理訓練;亦向醫院單位為醫護人員提供危機處理及談判技巧工作坊,增加醫護人員認知處理病人家屬因為喪親而可能出現的危險性行為...

    投考加入警察談判組的人員必須擁有至少兩年年資,服務紀錄良好,思想成熟、頭腦冷靜、思緒敏銳、具有積極態度、自發性及無比耐性、具有高度團體精神,並且擁有上佳溝通能力,包括能夠講流利的英語及粵語;而隨着近年的遊說對象增加了中國大陸人,能夠流利使用普通話及其他中國方言的投考人,以及能夠講其他外語的投考人,均會獲得優先考慮。獲得所屬主管的推薦後,投考人會接受遴選。

    人員及後需要定期接受訓練以及深造課程,每季均會自行演習,另外亦會參與和其他反恐怖活動單位聯合演習,以提升其應變能力,並且參加國際反恐談判研討會及遠赴海外(包括英國及美國聯邦警察特種警察部隊等)接受相關的危機談判訓練等另外,因應警察談判組人員經常需要在高處與絕困乃至企圖自殺者談判,故此,警察談判組亦會邀請警察高空工作隊為其提供高空工作訓練。 人員每年的執勤時數不得少於40小時,否則不能夠確認於下年度繼續執勤。

    警察談判組除了訓練香港警務人員外,亦為到其他香港紀律部隊(例如香港消防處及懲教署等)以至中國大陸以及海外人員提供訓練,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州市公安局反恐支隊、中國公安部反恐怖局、澳門司法警察局、新加坡警察部隊、新西蘭及蘇格蘭相關單位等。此外,警務處部門諸如機場特警組、反恐特勤隊、特別任務連及心理服務課等亦會派員出席觀摩、交流以至訓練。

    個人

    1. 防彈盔 2. 防彈衣

    其他

    1. 通訊器材 2. 談判球:為綠色,中空的透視球體,以塑料製造,能作遠距離攝影、錄影、麥克風和喇叭功能,由警察談判組研究製造,於2004年發明,歷年大量製造予衝鋒隊以備所需。人員可以遙控談判球,在游說時以鏡頭觀看目標的一舉一動,以幫助於一些受到現場環境所限制,未能近距離接觸事主,甚者在目標有暴力傾向時,談判仍然能夠順利進行。近年,談判球的外殼改用綠色塑料,以防拋下時會產生火花,收音能力和話音清晰度亦較前有提高。 3. 談判棍:為灰色,長一米多,最長可伸延至2.7米的伸縮棍。製料和功能同上,由警察談判組研究製造。 4. 長距離揚聲裝置,於2009年引進,共有兩部,可以讓人員向位於遠距離的人士談判。

    2000年7月31日:一架從日本東京經由台北抵達香港的國泰航空波音747廣體客機,在準備啟程往法國巴黎期間,被一名手持曲尺手槍的男子由候機室衝入機艙,騎劫客機。該持槍男子反鎖飛機門,挾持一名清潔女工。機場特警組空群出動,封鎖了14道登機門及將飛機重重包圍,同時疏散群眾。於凌晨時,持槍男子發出通牒,命令機場特警組在5分鐘內撤退,否則槍殺人質。於0時43分,特別任務連登機,警察談判組成功勸服疑犯...
    2014年9月至12月佔領中環:警察談判組出動至多處與示威者溝通,並且擔任遊說工作,工作時間每每從12小時起,甚至數十小時。

    電視劇

    香港電台 1. 《執法群英──生死一線》(2003年) 無線電視 1. 《談判專家》(2002年)

    電影

    1. 《暗戰》(1999年) 2. 《暗戰2》(2001年)

    電視節目

    1. 《不可能任務(第二輯)》(2023年)

  4. 時報文化. 《談判》,1989年. 商周出版. 《談判Q&A》,1992年. 《談判聖經》,1996年5月. 希代書版集團. 《雄辯天下》,1996年. 《劉必榮談談判藝術》(原名生活談判》),2000年. 先覺出版社. 《三頂帽子哲學劉必榮的談判人生》,2002年, ISBN 9576078202. 《談判無所不在你不能不懂的協商智慧》,2003年, ISBN 9576079128. 《談判兵法:孫子兵學的謀略智慧》,2004年, ISBN 9861340130. 《新世紀談判全攻略》,2007年, ISBN 9861340726. 《國際觀的第一本書:看世界的方法》,2008年, ISBN 9789861341163.

  5. 香港繁體. 工具. 文憑教師薪酬運動 ,是 麥理浩 擔任 香港總督 期間所發生的一連串由 教師 發起的 社會運動 。 1970年 [ 編輯] 1970年, 港英政府 宣佈委任一個 薪俸調查委員會 (簡稱薪委會),負責檢討 公務員 薪級架構和薪俸制度;該委員會由英國前 首席公務員事務專員 馬立本爵士 (Sir George Mallaby)出任主席,成員則包括 羅桂祥 和 李福和 等人, [1] 並由剛退休的外交部助理次官 莫勤 (James C. Morgan)擔任顧問,專門負責檢討 政務主任 及其他專業職系的薪級架構。 [2] 薪委會本訂於1971年3月開始運作,同年8月前向港府提交報告。 但港府未及薪委會召開,便在1971年2月24日率先宣佈調整教師和 護士 的薪級制度。

  6. [6] 談判策略 [ 編輯] 談判形式非常多元從專業談判者代表特定組織或立場參與正式談判到朋友間的非正式談判。 相對於談判, 調解 係由中立第三方者聽取雙方意見,由調解人協助擬定協議;相對於 仲裁 ,仲裁涉及 法律程序 。 仲裁中,兩造將提出自身論點,由仲裁人決定最終結果。 此種談判有時稱作立場談判或強硬交涉 (hard-bargaining)。 談判理論家通常將以 二分法 區分談判,但是不同理論家使用不同名稱區別此兩大類的談判。 分配式談判 [ 編輯] 參見: 零和賽局. 整合式談判 [ 編輯] 參見: 非零和賽局 和 雙贏賽局. 相關條目 [ 編輯] 衝突解決研究 (英語:Conflict resolution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