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2月29日 · 明代普通的百姓是如何与国家打交道的?在服从和反抗之间,明代的普通百姓生产出什么方法来使得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明代百姓的这种日常策略,如何形塑了明代的商业化和商品化?为此,我们采访了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主任宋怡明。

  2. 2013年8月25日 · 生于1963年的苏童,如今已经步入“知天命”之年,在创作上也面临着“危机”。. 他坦言,人变老了,体力就大不如前了,年龄对作家的产量实在是有很大影响。. 但是,对于一个男性作家来说,50岁是一个好时光,比青年要更加成熟。. 也有顺德本土作家提到 ...

  3. 2017年9月13日 · 过了约定的日子,却依然不见小龙女,失魂落魄之际,想起了这首《江城子》。. 杨过心想,苏轼是十年生死两茫茫,而自己已经和小龙女相隔十六年了;苏轼尚知爱妻埋骨之所,自己却连妻子葬身何处也不知。. 于是又想起下半阕,说的是苏轼夜晚梦到亡妻的 ...

  4. 2016年3月27日 · 或者华人只能始终凭借血缘拓展自己的对外联系历史叙事和移民叙事如何增进华人与他者之间的相互理解在更广的意义上人类如何才能够超越以血缘划分他者与自己人的局限融合各自的视域真正作为命运共同体来应对全球性危机发展全球性福祉

  5. 在苍凉的青海湖畔,仓央嘉措的故事戛然而止。 他到底去了哪里? 没有人知道但我们唯一能确定的是,他终于摆脱了活佛身份这一禁锢,飞往向往已久的自由。 关于仓央嘉措的结局,有各种扑朔迷离、真伪难辨的传说,而最为常见的是下面这六种说法。 传说一: 仓央嘉措在行经青海湖的途中“合时合宜”地病死了,他的尸骨被随意地弃置路边或丢进青海湖。 至此,25年的人生、10年的活佛生涯,就这样冷冷清清的结束了。 传说二: 仓央嘉措被押往京城的路上,前有哲蚌寺僧兵的营救,后有蒙古准噶尔部伺机劫夺,拉藏汗既怕夜长梦多,又担心康熙帝那道不清不楚的旨意,便匆匆地在纳革刍喀将他杀害了。 传说三:

  6. 2011年4月18日 · 双方都在进行着某种逻辑一贯的循环论证其真正的分歧乃是他们对霸者之心迹的总体价值判断截然相反即一方肯定其心有德其迹合义另一方则否定之。 有趣的是,支持他们做出不同判断的,却是同一个价值依据,即公义标准。 二人对公义的不同理解,集中表现在义利之辨上。 对陈亮而言,义与不义的区别,只是公与私的不同,而不是义与利的对立,因为义与利不构成对立的两端。 而在朱熹看来,彻底的公私之辨,必然要上升到义利之辨。 所谓公,有与私相对的公,有不与私相对的公。 前者是相对的公,后者是绝对的公。 就利益上区分公私,只能外在地分出相对的公私。

  7. 2018年12月24日 · 2018年12月24日 09:21:58 来自河北省. 原标题:苏轼与苏辙:彼此的影子,古今兄弟的典范. 苏轼与苏辙兄弟俩,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优缺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难分伯仲。. 兄弟俩情谊深厚,算得上是古今兄弟中的典范。. 苏轼尺牍.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 (1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