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4月2日 · 鍾永基解釋:「健體運動有個術語叫『借力』,意思是例如應用小腿力的動作,卻誤用了大腿,結果長者有做運動仍『周身痛』,幸只要糾正姿勢和改善肌力等,問題便迎刃而解。

  2. 2021年6月2日 · 根據資料A,衞生署的資料反映了本港中小學學童身體出現肥胖或痴肥的問題,情況令人關注。 如資料A所示,中學生身體出現肥胖或痴肥有上升趨勢,而小學生肥胖或痴肥則有下降的趨勢。 上述問題與公共衞生有密切的關係,因為兒童過胖可引致各種健康問題,如增加患上高血壓、糖尿病、睡眠窒息症等疾病的機會。 由此可見,學童肥胖問題亦隨之對香港的公共衞生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如政府需投放資源治療因肥胖而患上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學童,因而加重公營醫療系統的負擔。 (b)根據資料B,你認為衞生署的工作對學童有何重要性? 試加以解釋。 參考答案: 香港衞生署在解決學童肥胖、促進健康方面,扮演了領導的角色。 它指導學校制定健康飲食政策,加強學校、家長及學生對肥胖問題的關注,以改善學童肥胖問題。

  3. 2018年7月17日 · 雖然可能有些情況醫生亦找不出疼痛的成因,但仍然利用藥物或手術,紓緩病人的不適從而改善生活質素。 早前就有一位中年男士前來求診,病人表示平時喜愛戶外活動,例如行山、長跑等。 但就因為受到盆骨及大腿持續疼痛的困擾,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朋友邀請一同進行這類活動就再不敢應約,更遑論外出旅行。 該名男士亦試過尋找骨科專科醫生的協助,但經過各種檢查後仍找不出病因,無法對症下藥。 後來經醫生的轉介下前來疼痛科求診。 疼痛科或許不是一個廣為人知的醫療專科,因此多數個案均由其他科目的醫生轉介,較少見有病人會一開首就尋求疼痛科的醫生協助。 而事實上疼痛科所涉及的範疇其實相當廣泛,從較常見的生蛇、纖維肌痛,以至跟進手術後遺,都可以見到疼痛科專科醫生的身影。

  4. 我們先作臨床檢查,看看從哪個方向去調查,盡快找出問題的根源。 問:臨床檢查後你可知道我媽媽為何消瘦? 答:臨床檢查顯示你媽媽沒有病徵。 她十分合作,只是愁眉不展。 普遍來說,這把年紀體重下降,而沒有其他病徵,我們更要小心檢查。 從身體機能來看,偶發性糖尿病和甲狀腺亢奮,都是常見的內分泌問題,但和她的病徵不脗合。 潛伏的惡性腫瘤也有可能,如肺癌、肝癌、腎癌或胰臟癌,這些必須做進一步的掃描和血液檢查。 不過,最重要的是了解她為什麼如此憂愁,是擔心她自己還是別有原因。 問:醫生,檢查報告出來了,結果是什麼? 答:血液和電腦掃描檢查報告顯示,一切正常,沒有異樣。 問:那麼說,花了這麼多的費用,折騰了兩天,卻找不出病因,是否需要做較入侵性的檢查? 或轉介看某科醫生?

  5. 2021年10月3日 · 「物理治療可放鬆肌肉,減輕疼痛。 長遠來說,病人應多做主動性的運動。 如果缺乏活動,會使肌腱及關節失去柔韌性、力量及耐力,令活動時感到更痛楚,變成一個惡性循環。 而職業治療可以幫助改善家居和工作的環境。 若出現嚴重神經壓迫,引致肌肉無力、持續麻痹、大小便失禁,或有脊柱不穩或畸形,病人便需找骨科或神經外科醫生評估進行手術,藉此放鬆神經根或椎管,固定及融合不穩定之椎骨,矯正變形之脊柱。 」他說。 預防勝於治療,陳醫生認為預防腰背痛需從日常生活做起,包括保持良好坐姿,維持正確站姿,經常做運動,鬆弛及鍛煉骨骼肌肉,以及均衡飲食。 最新要聞. 網友觀點.

  6. 2021年1月10日 · 找到路向和興趣. 該港青沒上大學,踏入社會在一間銷售店工作,生活平淡,他卻甘之如飴。 甄梓竣說:「在長輩眼中,他好像沒有欲望、理想、抱負等,但其實心底深處,他有一份無助感。 我相信很多第四代人的知識水平不比第二代人低,甚至更高,可是,社會已經有種種框框,想突破框框求變不容易。 久而久之,年輕人覺得人生的得與否,似變得不重要。 他認為「悟世代」有此心態,跟社會文化不無關係。 「香港的傳統文化是,如果唔做醫生、律師、工程師或從事金融業等,好像就沒有前途。 當危及生存時,還有多少人願意冒險? 於是,年輕人為了保護自己,一是只求安穩地在框框裏生活,二是悠閒自得,遠離上代人設定的框框。 「力爭上游」是否好的生存方法? 甄梓竣認為年輕人最好能夠找到自己的路向和興趣,在夾縫裏尋找自己的世界。

  7. 2024年3月6日 · 新華社報道:5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我們要繼續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堅持依法治港治澳,落實「愛國者治港」、「愛國者治澳」原則。 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發揮自身優勢和特點,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 李強表示,我們要堅持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和外來干涉,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 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增進兩岸同胞福祉,同心共創民族復興偉業。 網友觀點.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