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5月21日 · 心理學家是如何令病人相信自己,願意坦誠傾訴內心事情? 一滴、兩滴、三滴…大家或許在電視劇集中經常聽過催眠術,不過,在現實生活中,催眠術又是否有醫學根據?

    • 精神科醫生作用如同情緒容器!聆聽患者內心接收其負能量
    • 醫生如何確保自身情緒不會否受患者影響?
    • 種植盆栽
    • 音樂
    • 畫畫
    • 運動
    • 靜觀練習

    作為一位精神科醫生,我們其中一個重要的工作便是作為一個可靠的聆聽者。對於情緒病患者來說,能夠把壓抑的情感表達出來,對於治療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們需要與患者建立一個信任關係,讓他們可以在一個感覺安全的空間下說出內心的感受。某程度上,精神科醫生的工作便是作為一個情緒容器,負責接收患者的負能量,令他們的情緒可以平伏下來,患者便能夠慢慢的去整理自己的千絲萬緒。 伸延閱讀:【鬼剃頭】鬼剃頭5蚊咁大是撞邪所致?精神科醫生話你知與情緒壓力有關的3大脫髮類型?!

    要接收患者的負面情緒,就要先確保我們的情緒足夠穏定,所以我們需要時刻留意自身的狀態。另外在我們專科的訓練過程中,我們亦被教導要跟患者的負面情緒「保持適當距離」,不可以太過投入,要懂得抽離,這樣才不會令自己太受影響。當然,當患者經過治療後情況有所好轉時,這些好消息對於醫生來其實都是滿滿的正能量,有助平衡我們的心情。 伸延閱讀:【跨性別】Elliot Page首位登《時代》封面跨性別人士!精神科醫生談性別認同焦慮

    不少的醫學研究均證實,透過種植盆栽或參加園藝活動,都有助改善精神狀態。本人會推薦種植多肉植物,多肉植物較其它植物更易於打理,只要用上適當的泥土,把光照、水份控制好,即使一至兩個星期沒有打理亦不會枯萎,所以多肉植物亦有「懶人植物」的讚美。當見到它們生長理想時,再加上植物在不同季節會出現顏色轉變,會令人產生不少的滿足感。 (植物圖片由張正平醫生提供)

    聽音樂亦是一大減壓方法。根據外國研究顯示,聽古典及輕音樂有助改善情緒及提升記憶力。在數碼化的現代,要接觸古典音樂或輕音樂亦是較容易的事情。至於流行曲方面,每個人的喜好都有所不同,有些人喜歡悲傷的時候聽傷感的音樂去得到共鳴,有些則喜歡些勵志的歌曲去鼓舞自己。筆者較傾向於後者,其中一張筆者比較喜歡的專輯便是陳奕迅的「H3M」。

    除了聽音樂,大家亦可以選擇畫畫來減壓。筆者相對地沒有藝術天分,不過在機緣巧合下,筆者接觸了禪繞畫這種繪畫方法。只須一筆一筆的畫,便能夠創作出美麗的圖案。在我們專注地畫畫時,亦會令我們慢慢忘卻負面的思想,並放鬆心情,當完成畫作時亦會使人有滿足感及成就感。

    運動是改善情緒的良方,通過做運動可以令我們大腦分泌安多酚、血清素及多巴胺等等的快樂物質,令人忘卻煩惱及驅散壓力。建議大家可以每日抽30分鐘時間做些帶氧運動,例如收工後提早一個站下車散步回家,便是一個簡單又有效的減壓運動。

    最後一個減壓方法便是進行「靜觀呼吸練習」,可以慢慢穩定情緒及使我們放鬆下來。建議大家可以每日抽幾分鐘的時間進行靜觀呼吸練習,可以幫助我們在面對壓力時不易受情緒主宰。 #專科 #精神科 #張正平醫生 #高燒生活

  2. 2020年8月6日 · 以下是一些小建議: 目錄. 理智Fact Check. 按時熄Mon. 調整想法. 做到就做. 調劑生活. 用心呼吸. 理智Fact Check. 在現今任何人都可輕易發佈和轉發「猛料」的年代,對於傳來的錄音或片段,要作客觀理性分析,確認訊息的來源和可信度。 否則,焦慮和壓力隨時無辜飆升。 按時熄Mon. 有些人每隔個多小時便上網查看確診數字、牽涉地點等。 這樣不旦未能實際地減低染疫的可能,更容易令人陷於持續的焦慮中。 嘗試將獲取疫情資訊的時間設限,好讓自己專注處理日常工作,維持安排生活的主導權。 調整想法. 焦慮感失控可能源於想法出現了偏誤,災難化了當前的情況。「大廈有確診個案,即是自己也一定中招了」, 這是可能的事,卻也取決於其他因素,包括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消毒家居等。

  3. 2021年6月16日 · 新冠疫情 反覆未停,不少港人生活節奏大受沖擊,令情緒問題愈益普遍。. 高燒Gofever 早前訪問了 新生精神康復會 心理健康主任岑瑋倫 (Will),他表示疫情下中心收到不少求助個案,當中有一位從事舞台設計工作的服務使用者,一場疫情令他工作全面停擺 ...

  4. 2021年3月25日 · 精神科醫生Elisabeth Kübler-Ross提出的「Five Stages of Grief」被經常用來理解癌症患者反應,以下為大家淺談 癌症 患者5個階段的情緒反應。 目錄. 癌症患者第一階段情緒反應:否定期 (Denial) 癌症患者第二階段情緒反應:憤怒期 (Anger) 癌症患者第三階段情緒反應:討價還價期 (Bargaining) 癌症患者第四階段情緒反應:憂鬱期 (Depression) 癌症患者第五個階段情緒反應:接受期 (Acceptance) 伸延閱讀: 強迫症是否等同完美主義? 癌症患者第一階段情緒反應:否定期 (Denial) 當被告知癌症診斷時,癌症患者可能一時無法承受這重大打擊,心理防衛機制便會啟動,透過否定診斷或其嚴重性助自己過渡。

  5. 2021年8月4日 · 復元人士可以在生活習慣上常做一些令自己開心愉快的事, 例如行山、唱歌、聽音樂、洗澡、 飲果汁 、跟朋友一同傾訴用膳等等,找一些合適自己的方法減減壓,這樣才有更多資源去處理生活壓力,更容易面對重投社會的種種挑戰。 分享親身經歷:精神分裂康復者在庇護工場由零開始學習木工. 美玲姑娘分享了她親身經歷過的個案,阿昌 (化名)是一位精神分裂患者,曾經因幻覺困擾而在公眾場合鬧事,最後被判入小欖精神病院。 面對困境,阿昌的父母不離不棄,不但提供經濟上支援,更加關懷諒解兒子,在接受藥物治療後,他的病情逐漸改善。 阿昌現已成家立室 安然面對走過復元之路. 後來,阿昌到了庇護工場,精神漸見穩定。

  6. 2021年2月26日 · 作為一位前線護士,袁偉傑笑言最大的好處是每天都可以完成手頭上工作,下班便代表完成工作,不用將工作帶回家中。 相反,作為校長後,需要負責龐大的教學工作以及管理學校大小事務,「最大挑戰係工作唔會有完成嘅一日,收工後仲要唔同人士進行溝通、坐低睇文件。 」他指,自己很多時候需要在下班後才開始有時間處理手頭上的工作。 袁校長又會如何看待「教育」二字? 每位校長都愛談及教育。 袁偉傑表示,所有的教育工作都不會即時見到成效,「今日你做完一件事,可能要以月或年計,先會見到成效,呢個正正係教育工作嘅無奈,但亦都係可以見到長遠效果。 」他認為,教育工作者每為學生做完一件事後,雖則未必即時出現成效,但其實長遠地看,有關成效是能夠維持十分長遠,最後得益的甚至是整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