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尿液有泡泡 可能只是煙霧彈一名20多歲女性發現小便時出現泡泡擔心為腎臟疾病造成所幸就醫接受尿液篩檢後並無異常另名50多歲婦人同樣因小便有泡泡求診加上近來有血壓升高問題尿液分析發現血尿及蛋白尿外

  2. 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理事長耕莘醫院外科部主任廖俊厚醫師指出肥胖便祕等都是尿失禁風險因子且大部分患者就醫後不用手術藥物治療透過喝水排尿控制可改善他並呼籲嚴重民眾應正確使用漏尿墊。 50%中間世代曾尿失禁 男女類型不同. 此次調查共收集1,253份問卷,廖俊厚醫師指出,其中有48%患者曾漏尿,且頻尿、急尿、夜尿和膀胱過動症比例介於28%-22%之間,各年齡層都有泌尿道問題,但隨年齡越大越嚴重,65歲以上超過64%有漏尿症狀。 且男女漏尿類型不同,女性近80%屬於「應力性尿失禁」,劇烈運動、打噴嚏就不小心漏尿;男性則以「急迫性尿失禁」為主,尿急就不小心尿出來;其他還包含「滿溢性尿失禁」 (排尿不乾淨)和夜間漏尿。 然而,超過3/4患者認為漏尿對生活影響不大,不曾就醫或購買漏尿產品。

  3. 正常尿液應該是清澈透明但如果小便有泡泡小便有血色都可能代表腎功能受損。 另也可觀察小腿與眼眶周圍皮膚,如有水腫就可能代表腎功能不好,建議有這些徵兆應及早檢查與治療。 一旦洗腎,就要洗一輩子? 這是國人的迷思。 急性腎衰竭 可能只需短暫洗腎. 彭渝森醫師強調,門診估計,有3成患者因聽到要洗腎就不再回診,而造成延誤治療。 甚至有不少患者,選擇來路不明中草藥偏方治療,這不僅危險,並且加速病灶惡化,目前已知含有馬兜鈴酸成份的中草藥,會讓腎臟病變,千萬不可輕忽。 另對於急性腎衰竭來說,有可能只需要數次洗腎,腎功能就能恢復。 即便是慢性腎衰竭患者,仍然有機會經過適當治療而使腎功能穩定,只要越早發現,避免洗腎的機率就越高。 一般要終身洗腎的真正原因是在於「發現太晚」,因此若發現不妥因及早就醫。

  4. 2. 適當運動很有幫助平時經常活動關節多活動手指腳趾膝蓋和肘部多做伸展運動會趕走尿酸結晶在關節處的沉著。 3. 晚上臨睡前泡泡腳至少30分鐘可減輕疼痛並讓尿酸結晶重新溶解而排出體外。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

  5. :0:1. 滴滴答答漏尿不止,是女性難以啟齒的困擾,而陰道壁萎縮可能導致這樣尿失禁問題。 為了擔心外出尿濕褲子,讓別人聞到異味,的人會改穿紙尿褲,卻反而因悶熱導致陰部反覆感染發癢。 婦產科醫師表示,治療尿失禁應先了解是急性或長期性,再對症治療。 尿失禁可區分為:急性或長期性 (持續3個月以上),急性期的漏尿若出現頻尿、解尿疼痛、尿量減少,常常是與下泌尿道感染有關;而長期性的漏尿常見原因是壓力性尿失禁、膀胱過動症。 1名53歲已經停經的張女士,已生2個小孩,常在倒垃圾、提重物、打噴嚏、大笑時,尿液就會不自主的漏出。 困擾的是,晚上經常需起床上廁所,影響睡眠。 外出活動時,即使使用衛生棉,還是怕褲子尿溼,會讓別人聞到異味,於是改穿紙尿褲。

  6. 她所獲獎的作品尿倒嗶除--尿袋滿位蜂鳴器」,創作的動機是有次在研討會上聽到其他醫院護理同仁分享個案而所研發的作品可以讓尿袋在脹滿時能發出聲響提醒家屬和護理人員該倒尿了。. 尿液逆流回膀胱會造成感染. 鄧佳美指出,這名案例膀胱腫瘤 ...

  7. 半夜頻繁「夜尿」沒覺好睡?. 「通血二式」挽救「攝護腺肥大」,血流、尿流暢通無阻|每日健康 Health. :0:1. 夜尿尿不停?. 攝護腺肥大是主因 經常頻尿、夜尿尿急,尿感?. 成年男性如果發現這些症狀,就要注意是否為「攝護腺肥大」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