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8月23日 · 專科資訊 - 麻醉及痛症醫學. 編輯 : Peggy @ Medical Inspire. Aug 23, 2019. 17,219. 現今多數人上班離不開電腦、下班離不開機等電子產品,導致「腕隧道症候群」發生率增加且越來越年輕化。. 有醫生指出,腕隧道症候群是每個人一生中都很有機會碰上的問題 ...

    • 神經受損基於神經線受擠壓
    • 刺痛灼熱並不尋常 上班族屬高危
    • 五成神經線受損 功能或永久不能恢復
    • 由3大方面做起:糾正姿勢、藥物治療、維他命b補充品

    霍醫生解釋:「神經受損大多時候是基於神經線受到擠壓,最常見的情況是坐姿不正確、經常使用電腦和手機。」有些人則是因為身體出現退化情況而令到神經線受到擠壓,如坐骨神經痛、椎間盤突出或椎間盤出現撕裂、關節退化等,也會引致神經受損。霍醫生指,有些症狀是患上俗稱「生蛇」的帶狀疱疹,也會導致神經線發炎及令神經線受損,以致神經線的痛楚改變,出現劇烈刺痛、火燒的感覺。「神經線發炎的情況多數屬於腦神經科問題,另外一種普遍的情況是糖尿病,有機會引致微血管病變;亦有些中風患者也會出現半身麻痺。」因為神經線是透過血管供應養料,如果神經線受到影響,也會引致手腳麻痺。「例如腰骨退化時有機會壓住神經線,所以腰骨郁動時會出現疼痛,身體向前伸時更有機會壓着椎間盤神經線,加劇椎間盤突出的症狀。」

    霍醫生指,神經不適除了腰背痠痛的症狀外,有機會出現「刺痛」、「灼熱」、「針拮」、「蟻咬」、「閃電般的尖銳痛感」、「手痺」、「腳痺」等不尋常的感覺,但有些情況會出現較特殊的症狀,霍醫生舉例﹕「有些患者的痛楚會『走位』,並不是特定某地方受傷所致,所以在醫學上很大可能是因為神經線受損,而神經線是分佈於全身各處,經不同位置到達身體各組肌肉,所以痛感會移位。」 霍醫生續說,腰間疼痛的問題不只長者會出現,反而是上班族更常見,霍醫生說:「例如工作逾10年左右,經常坐在辦公室內,會出現坐姿問題的人士,有機會出現椎間盤突出或坐骨神經痛。」霍醫生解釋,有些人以為三叉神經痛要中年以後才會出現,其實年輕人也有機會患上此症,通常微絲血管會壓着三叉神經線,導致顏面或前額異常疼痛。「另外,除了肩頸背痛或顏面疼痛,手腳也會...

    霍醫生指,如果神經受損的情況持續一、兩個星期,就要馬上求醫,「大部份的機械式痛楚可以在隨於身體休息後慢慢減退,如果休息後沒有出現減退,甚至出現發燒、沒有食慾、體重下降等,就有機會出現嚴重的神經受損情況。」霍醫生解釋,例如患上坐骨神經痛時,除了檢查之外可以照X光片或MRI影像,檢查清楚受擠壓的部位及原因。如果神經痛症的病情惡化及轉差,甚至超過五成神經線受損,更有機會出現「永久神經線受損」,甚至功能「永久不能恢復」的風險。所以,一旦出現神經痛症,應盡早求醫,預防併發症和永久性受損。

    霍醫生指,「其實要治療神經受損及痛症,首要是糾正姿勢及生活習慣,其次是藥物治療如止痛藥,及維他命B補充品。」患者可先從糾正坐姿做起,然後改善錯誤用電腦或手機的習慣,減少神經線被壓傷的機會。 另外,國際期刊《神經病學雜誌 (Journal of Neurology)曾刊出一篇研究指,普通止痛藥對創傷性神經損傷引起的慢性神經痛症無效。霍醫生解釋:「常用的止痛藥在治療痛症方面,不算太湊效,除非患者有神經受損及關節痛症,否則非類固醇的消炎藥物(普通止痛藥)其實不能治療神經受損。」醫生大多會連同非類固醇的消炎藥物處方予患者,如有腰骨退化的長者,但不少患者會出現胃部不適、胃部出血、胃炎、胃潰瘍;如果患者腎臟功能較弱,使用非類固醇的消炎藥物,有機會令腎臟功能虧損。「部份治療慢性神經痛症的藥物,亦有機會產生...

  2. 2024年3月21日 · 編輯 : Project Team@Medical Inspire. Mar 21, 2024. 3,812. 都市人難免有腰酸背痛的問題,不少人都採取「佛系」態度,以為多休息就能不藥而癒。. 但如果手腳經常無故痺痛,分分鐘是神經受損的警號!. 坐視不理隨時引致更嚴重症狀,除了痛症纏身,更可能帶來 ...

  3. 2020年8月6日 · 編輯 : Raven @ Medical Inspire. Aug 6, 2020. 1,193. 腕管綜合症 (carpal tunnel syndrome) 俗稱「滑鼠」,常見於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長期使用電腦、需重複進行部及腕部活動的人。.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聯同中國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美國 ...

  4. 編輯 : Peggy @ Medical Inspire. Sep 3, 2018. 34,951. 從理論上而言,顫動可以發生在任何身體部位,顫動程度可大可小,但最常觀察到的部位就是四肢,因為雙手負擔日常生活最重要的功能,震自然最容易被察覺。. 尤其有時用手機時一直點不到正確的位置,幫忙拍照 ...

  5. 2019年10月9日 · 7大常見症狀. 以下的7大常見症狀,有助辨別患者顱內出血的嚴重程度: 1/ 嚴重頭痛. 因腦水腫致使腦壓上升,頭皮的血腫、內耳平衡受震盪也會造成頭痛、頭暈、嘔吐。 一般而言,這些症狀會隨腦部損傷穩定後,得到緩解,大部份在一個月內會改善許多。 日常「大頭蝦」? 小心40歲開始腦力衰退! 附簡單自我評估 把握黃金期 保持5大腦力. 2/ 意識障礙. 當腦部受到大的撞擊時,最明顯會出現短暫的意識喪失,患者會有意識並持續數小時,腦部損傷惡化——顱內血塊變大或是腦水腫加劇、腦缺氧嚴重等,其後患者會陷入昏迷狀態,這稱為清醒期或半清醒期。 3/ 瞳孔改變. 因為腦內有血腫,因此瞳孔散大,對光的反應消失,散大前常有短時縮小,對光反應遲鈍。 4/ 生命徵象. 血壓會升高、脈搏減慢,呼吸慢且不規則。

  6. 2023年9月29日 · 成因包括阿茲海默氏症,血管性認知障礙症,其他原因如腦部前額顳葉病變,以及腦部外傷等疾病。 由於大部分的認知障礙症是由腦部退化而引起的,症狀一開始可能不明顯,症狀的發展也可能比較緩慢,故容易被家人(尤其是不常見面的親人)忽略。 認知障礙的種類與症狀. 認知障礙可分為早期,中期和晚期。 患有認知障礙的朋友會出現記憶力下降、思考能力減退的病徵。 他們表達或理解抽象事情時會感到困難,也漸漸難以學習新事物及跟隨複雜的指令,判斷力也會減退。 醫思直說丨從《白日之下》看真正的「老有所依」、林震醫生帶你了解老友記的「平安三寶」 中期到晚期的認知障礙患者則會有語言障礙,未能有效地與他人表達及溝通、出現生理時鐘混亂,漸漸失去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等症狀。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