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乳房原位癌是一種非侵犯性乳癌,或稱為乳管內乳癌,它是一種癌細胞仍僅限於乳管內增生,而未侵犯基底膜的狀態。 它是一種第零期乳癌,因仍在原位,不會轉移,所以預後很好。 在台灣每年約近七百位新增病例被診斷出來。 約佔侵犯性乳癌的十分之一。 但隨著乳房攝影篩檢的推行,越來越多的乳房原位癌被發現,在接受乳房攝影篩檢而發現的乳癌中甚至近四成為原位癌,乳房原位癌如果不治療,百分之四十的病人在幾年內就會變成侵犯性乳癌。 如果接受正規治療,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病人可以治癒,所以如果可以早期發現乳房原位癌並予以適當治療,確實可以大幅降低乳癌死亡率。 診斷. 在乳房攝影篩檢推展之前,乳房原位癌佔乳癌的比例很低。 在美國三十年前甚至少於百分之一,但到2005年,原位癌比例已超過百分之二十。

  2. Q1. 為什麼要將癌症免疫新藥納入健保給付?. 1. 癌症多年來為國人十大死因之首,根據健保統計,2017年因癌症就醫病患約為68萬人;用於癌症治療的藥費,也已達247億元,若再加上檢驗、檢查、住院等,癌症醫療花費更創新高達到932億元。. 2. 癌症免疫治療的 ...

  3. 癌指數的正確解讀. 抽血測得的癌指數對於一般民眾或已罹癌的癌友各不同的意義,筆者建議: 針對沒有癌症病史的一般民眾. 腫瘤指數正常範圍內也未必沒有罹癌。 癌指數「正常」固然令人鬆了口氣,然而仍要了解抽血檢查癌指數雖然方便但並不十分精準。 有時體內明明已惡性腫瘤,但血液檢測癌指數卻仍顯示正常。 更何況有些癌病直到目前為止也沒有特定或敏感的癌指數可用 (例如: 腦瘤、鼻咽癌、口腔癌、喉癌、皮膚癌、骨癌、惡性肉瘤等)。 癌指數不能當做診斷癌症的標準,也不能用來當做「早期癌病篩檢或診斷」的依據。 目前「例外」的是PSA及 AFP對高危險群病人,若干癌症「篩檢」的角色,但敏感性仍約只有60%左右。

    • 發病原因
    • 臨床症狀
    • 組織病理分析
    • 診斷方法
    • 甲狀腺癌的腫瘤特徵為何?
    • 甲狀腺癌術後的放射性碘-131追蹤與治療

    甲狀腺癌真正發生原因尚未十分確定,不過目前已知幾種因素可能誘發產生甲狀腺癌:(1)兒童或青春期曾經接受頭頸部放射線照射治療(600~2000cGY)者,容易在接受照射後二十年產生良性甲狀腺病變或甲狀腺癌。(2)有將近一半的甲狀腺髓質癌患者是因家族遺傳導致。(3)有些「橋本氏甲狀腺炎」患者可能與甲狀腺惡性淋巴瘤的發生有關。

    一般主要以患者或醫生觸摸到甲狀腺(位於氣管前面及兩側)有腫塊為最多或在健康檢查接受甲狀腺超音波而發現;良性腫瘤比較軟,平滑且有點彈性,然而堅硬不平滑的腫塊則要考慮癌症的可能;有時也可以觸摸到腫大的頸部淋巴腺,其他如聲音沙啞(壓迫喉返射神經)、呼吸困難(氣管受壓迫)、或吞嚥困難。若頸部甲狀腺摸到腫塊合併淋巴腺病變;聲音沙啞則需小心可能為甲狀腺癌。

    組織病理上一般分為(1)分化良好型癌─約佔所有甲狀腺癌90%。(2)髓質癌─約佔5%。(3)未分化型癌─約佔5%。此外也有其他少數少見如甲狀腺淋巴癌、鱗狀上皮癌…等。其中分化良好型癌主要含乳突癌(約佔所有甲狀腺癌75%)及濾泡癌(佔所有甲狀腺癌約15%);因而甲狀腺癌中以乳突癌最常見,預後也最好。

    細針抽吸細胞學檢查 為診斷甲狀腺癌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利用空針抽吸甲狀腺結節或被懷疑的甲狀腺組織之細胞,置於玻璃片染色,於顯微鏡下觀察即可知曉答案。此檢查方法並不需要施行任何麻醉,於門診即可檢查。細胞檢查對於甲狀腺癌的準確率極高,且癌細胞經穿刺途徑而散播至其他組織的機率少之又少。經此方法檢查結果發生假陽性(即細胞學診斷為甲狀腺癌而事實上並非癌症的情形)的機率只有1%;發生假陰性(即實際上為癌症,然而細胞學診斷為非癌症)的機率約只佔5%,之所以會產生假陰性的誤診主要是取樣或判讀的錯誤,因此,此方法是術前對甲狀腺癌任何檢查方法中最值得信賴的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甲狀腺癌中的濾泡癌無法利用細針細胞抽吸術於術前診斷出來。此種甲狀腺濾泡癌的診斷是依賴病理化驗腫瘤對包膜或血管的侵犯與否而決定是否為癌症;因...

    乳突癌: 1. 為甲狀腺癌種類中最常見且預後也最好的一種。 2. 好發於30~45之年齡層,也常見發生於飲食中有過多碘之病患。 3. 容易發生頸部局部淋巴腺轉移,文獻指出達80%。 4. 經常可見腫瘤內有多發性病灶,尤其是頭頸部曾經接受低治療劑量的放射線照射病史者。 5. 遠處轉移常發生於肺或骨骼。 6. 約75%的乳突癌會吸收放射性碘,故手術後加上適當使用碘-131及口服甲狀腺素以抑制甲狀腺刺激素(TSH),可降低死亡率。 濾泡癌: 1. 發生率及良好預後僅次於乳突癌,但好發年齡層比乳突癌稍高,一般常見於40~50歲者身上。在飲食中缺碘地域常見發生此類型癌,但是自飲食中增加碘含量後,發生比例已逐漸減低。 2. 容易由血液遠處轉移至肺、骨骼,較少發生局部淋巴腺轉移(少於5%)。 3. 大多為...

    大多數分化良好(如乳突癌、濾泡癌)的甲狀腺癌都會吸收碘-131,因而在接受全甲狀腺切除術後,可經由甲狀腺體外組織對碘-131的攝取顯像而偵測出復發或移轉病灶。此種碘-131核醫學檢查需要病人處在甲狀腺機能低下時(即高甲促素TSH時)比較準確;因此宜先讓病人停止甲狀腺素(T4)4~6週後再施行檢查。在作碘-131核醫檢查前兩週宜避免富含碘之食物(如海帶、海苔、貝殼、魚蝦等海鮮類)的攝取,以免影響準確度。下列情況需定期利用放射性碘-131影像學檢查:(1)異常數值甲狀腺球蛋白。(2)高復發危險族群。(3)懷疑有殘留、復發病灶。(4)有遠處轉移病灶者。(5)異常數值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 當病人經由上述停止口服甲狀腺素準備後體內已呈低甲狀腺機能時,先給予診斷性的低劑量碘-131(一般2-3mCi 碘...

  4. 首頁. 鼻咽癌初期症狀那些,E.B.病毒檢查又是什麼,若其數值為1:40是否有意義? 收藏文章 友善列印. 鼻咽癌的症狀大致分為四類:第一是頸部症狀,第二是鼻部症狀,第三是耳部症狀,第四是神經症狀。 鼻咽癌初期的表徵大都是出現於頸部以上之淋巴腺腫大,這約70%的病人可以見到;耳部的症狀常會出現的是單側耳塞、耳鳴以及聽力障礙等;至於鼻部的症狀常會聽病患敘述,早晨起床後咳痰中帶有血絲或者是鼻涕中帶血絲;最後神經方面的症狀主要是以第五、六對腦神經最容易被侵犯,而其引發的臨床症狀為 (第五對腦神經)半邊臉部麻木感; (第六對腦神經)複視等。 以上所提到的症狀大約是鼻咽癌初期比較常見的。

  5. 這種分子就是所謂的免疫檢查點」,最主要是避免身體在啟動免疫反應時因作用太過強烈而超出負荷或攻擊到正常的組織。 不過,在免疫系統對抗癌細胞的過程中,如果這些「煞車器」被過度活化,反而會削弱T細胞對腫瘤的偵測與攻擊能力。 而更令人驚訝的是癌細胞身上有一種分子可直接結合T細胞上稱為PD-1的免疫檢查點抑制了T細胞的攻擊力。 而癌細胞也能促使另一個免疫檢查點「CTLA-4」活化,進而阻斷來自樹突細胞的訊號。 我們可以說,癌細胞就像是一位具有特異功能的壞人,既能阻礙警察接收無線電,甚至還可以反過來將警察銬上手銬。 這也部份解釋了為什麼許多癌細胞能逃過免疫系統的監控,在患者體內持續轉移、復發,最終奪走了患者的性命。 圖2-2 免疫檢查點過度活化,使T細失去對癌細胞的攻擊力.

  6. 從液態切片中,揪出與腫瘤相關的DNA或細胞液態切片是檢體型態,如果要瞭解其中的生物資訊,可分成兩部分,簡單來說,一種是找到癌基因,一種是找到癌細胞。 以最常見的液態切片檢體「血液」為例,血液中游離DNA(Circulating Cell Free DNA,cfDNA),是在血液中漂來漂去的DNA片段,來源是細胞脫落或凋亡後,其DNA被釋放到血液循環中。 如果體內腫瘤,癌細胞也會釋放DNA到血液中,稱作「循環腫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 ctDNA),它的半衰期很快,一到兩小時就會消失。 癌症病人的cfDNA 中,部分是ctDNA,可進一步做聚合酶鏈鎖反應(PCR)或次世代定序,分析基因是否異常。 另一種是從液態切片中,找出細胞有無腫瘤資訊。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