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9月12日 · 長繭、雞眼消不掉?. 醫指2關鍵輕鬆根除,有黑點要小心!. 圖/今健康提供. 生活中時不時會發現身體某處長繭,特別是在手、腳部位,不少人發現會用手撥、磨平的方式消除,但往往效果不盡理想,甚至過沒多久又長出來。. 對此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 ...

    • 厚繭長久了就變雞眼
    • 病毒疣會有群聚效應
    • 該怎麼預防、治療雞眼/病毒疣?

    大家都知道皮膚承受壓力摩擦久了,就會產生繭,像是練吉他的人手指會長繭,常穿高跟鞋的人,腳底也容易長繭。其實繭就是皮膚組織在長期的摩擦下,外層的角質層像是結痂一樣變厚,而形成的一層硬皮,因為不是底下的真皮,所以即使把繭剪掉也不會痛。 繭通常會長在容易摩擦的地方,像是腳趾關節處,手指指節、手肘等地方。而雞眼,其實就是厚繭在更進一步摩擦變成的,一般人可能會很疑惑,「可是繭碰到不會痛、雞眼碰到卻會痛啊!」那是因為雞眼是更深層的繭,在長期的壓迫之下,已經破壞到皮膚的內層,當然一碰到就會痛。 所以仔細觀察雞眼,可以發現雞眼是有點半透明狀的,而且中間有一個「小白點」,是因為組織液已經滲入進去,看起來就像雞的眼睛,這也是雞眼名稱的由來。

    而病毒疣雖然長得跟雞眼很像,卻是HPV病毒(人類乳突病毒)感染造成的,所以並不限於摩擦多的地方才會有。有時候會在腳心、手掌等沒什麼摩擦的地方,看到類似雞眼的一粒,按壓下去也會痛,就很有可能是病毒疣。 既然病毒疣是病毒感染,為了對抗病毒,在感染的地方會出現新生微血管,如果發現了一粒突起,在還沒被亂剪掉之前仔細觀察,會發現這一粒是「好多小粒」合在一起,而且每一粒都會有小小的黑點,看起來灰灰、髒髒的。 而病毒疣是會傳染的,傳染性也很高,雖然有些人可以靠自身的免疫力「自癒」,但大部分的時候,狀況只會緩慢的惡化。就像是流感,有些人可以靠自己的免疫力好起來,但有些人可能會併發成肺炎,每個人的免疫力不同,所以如果發現病毒疣,建議還是及早就醫,免得一直傳染給別人。

    上面提到雞眼是因為壓力、摩擦而造成,所以最好的預防方式,就是「減輕壓力、避開摩擦」,比如常穿高跟鞋的人,建議可以在中午休息的時候脫掉鞋子,按摩、放鬆一下雙腳;如果是常走路或跑步的人,建議挑選合腳、不要太緊的鞋子,並配合氣墊鞋或是厚一點的襪子,增加緩衝的空間。 病毒疣則會建議在公共場所避免赤腳走路,或是一定要注意清潔,例如游泳池、溫泉浴池、公園等,也減少跟別人共用鞋子、毛巾等物品的機會,並增加自己的免疫力,少吃油炸食物,保持皮膚乾爽等。 至於治療的部分,建議都請皮膚科醫師做處理,因為第一,自行處置可能根本錯把雞眼當病毒疣、或是把病毒疣當雞眼,隨便剪掉,反而製造後續診斷、治療的困難,增加傳染的可能性;另外,也可能會傷害到旁邊的皮膚,反而製造容易感染的傷口。不過一般來說雞眼會使用水楊酸將厚厚的角質...

  2. 2023年9月27日 · 當工作了一整天下來或做完運動,可以多利用溫熱的水泡腳,增加足部的血液循環,促進正常代謝。 也可擦一些乳液或有助於角質層代謝的水楊酸做保養。 雞眼有哪些併發症? 腳臭症. 哪些人容易得到雞眼? 愛穿高跟鞋或尖頭鞋的女性。 年長者,皮膚角質化會隨年齡增長而嚴重,發病機率高。 長時間需要站著工作及需要走很多路的人。 末梢血液循環較差者,如糖尿病患。 雞眼的成因是什麼?...

  3. 2021年12月4日 · 從左腳開始進行按壓! 大腦:由上往下刺激腳的大拇趾趾腹位於腳底大拇趾趾腹的就是大腦的穴道。 此處使用手的食指的第2 關節 對準穴道,由上往下按壓著滑動。 將大拇趾以縱向分成4個區塊,各區塊重複按壓10次。 腦下垂體:大拇趾趾腹中央按壓到底為止位於腳趾拇趾趾腹正中央的就是腦下垂體的穴道。 此處使用手指食指的第2關節外側對準穴道, 垂直按壓到底為止。

  4. 2017年6月11日 · 【如何預防】 盡量避免跟患有病毒疣的人身體接觸,在公共場所不赤足行走,患者也盡量穿鞋,以免傳染給他人。足底疣不治療不會消失,可能再傳染到身體其他部位,應避免接觸患處,若接觸患處一定要洗手。

  5. 2023年12月14日 · 1)雙腳浸泡溫熱水約半小時 :建議洗澡時,先用清水清潔雙腳,同時讓角質軟化,後續去除厚皮更加容易。 2)用磨腳石等工具去除角質 :角質軟化後,厚皮變得容易刮除,可使用磨腳石或是磨腳棒輕輕的磨掉多餘的厚皮,大概每周一次,但要注意不要過度用力,以免腳皮太薄,反而讓腳皮失去保護作用。 3)擦 乳液 及凡士林...

  6. 2024年1月1日 · 3治療方法. 長雞眼可以用剪刀剪掉嗎? 是許多人的疑問,也有許多長輩曾這樣做過,但是自行剪掉不僅無法將雞眼根除,還可能引起傷口感染,恐有蜂窩性組織炎的風險,建議經自行護理後,仍無法緩解疼痛、病灶無改善、患處出現紅腫熱痛或流膿、腳趾變黑/紫等周邊血液循環不佳之情形出現發燒等疑似感染症狀,或是患有 糖尿病 之患者,應儘速至皮膚科就醫。 根據 蔡雅敏皮膚科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