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1月4日 · 究竟有案底還可做醫生嗎? 醫學會會董鄭志文醫生表示,境外醫生若想在港執業,與本港讀醫一樣,需註冊登記,除了醫術,品格亦有一定要求,若有刑事案底,註冊時或會出問題,但並非必然做不到醫生,最終需經醫委會的評審委員會決定。

  2. 2018年2月20日 · 坊間有傳「3年後自動刪除案」,惟大律師楊岳橋指並非這麼簡單。. 「對外聲稱無案底」其實視乎僱主如何發問,如僱主問是否有案底,更生人士可直答沒有,但若被問有否犯過事或被定過罪,則必須承認有,否則可被追究。.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過去亦 ...

  3. 2023年3月19日 · 我兒子住院、照X光、打石膏,這些遠不止50令吉,而且以後有後遺症要怎樣賠? 保姆在事主丈夫試探下,自爆有案底,之前也有家長報案,但她辯稱是丈夫和前妻所生的兒子傷害他們。

    • 怎樣才能做陪審員?根據《陪審團條例》,任何21至65歲的香港居民,只要有良好品格、精神健全而沒有聽覺或視覺的損傷等情況、以及語言能力足以明白法律程序,便有資格成為陪審員。
    • 可免出任陪審團的職業。由於出任陪審團是社會責任,一般而言是不會獲得豁免。但條例規定,部份人士可豁免出任陪審團,如:行政會議或立法會議員法官律政司、法律援助署、破產管理署或知識產權署服務的公職人員。
    • 陪審團有假期及津貼?上班族可能擔心成為陪審員會影響上班。但根據《陪審團條例》,任何僱主不得因僱員擔任陪審員而歧視他們,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罰款25,000元及入獄3個月。
    • 陪審員審訊期間與世隔絕?陪審員退庭商議時不會有其他人在場,只會根據庭上的證供而對案件作出裁決。根據「刑事審訊陪審員指引」,在審訊期間,陪審團成員之間,只可以在陪審員休息室範圍內討論審訊內容,但不得跟家人、朋友或其他陪審團成員以外的人談論;審訊完畢後亦不可與任何人士,包括記者及傳媒,談論審訊內容或陪審團商議的情況。
  4. 2022年10月11日 · 計劃倡議政府主動牽頭,鼓勵不同專業團體按個別青年的具體情況,審核品格及誠信,不應一刀切排除有案底的青年人才。 宋恩榮承認推行此倡議有難度,但根據《罪犯自新條例》,只要罰款不超1萬或監禁不超過3個月、以前不曾被定罪及經過3年並未再被定罪,應徵時可不披露曾有案底,這亦適用於總薪級表第27薪點以下的公務員職系,「有前高官都係有案底,問題只係政府有無心去做。 蛻變計劃生涯重塑項目總監麥曉暉表示,不少在囚青年學歷較高,建議懲教署可改良提供的課程,例如增加院所內投考中學文憑試名額,或設遙距大專課程,讓青年在刑期中能保持學習需要。

  5. 2022年6月14日 · 上訴庭指陪審團表達的關注及作出前所未有的反應,或影響公眾對法治信心,上訴庭應如何處理或怎樣處理,故需要雙方提出更多協助以作討論。 上訴庭將聆訊訂於7月26及27日進行,預計需時兩天,其間雙方須就有關議題呈交書面陳詞。

  6. 2022年1月29日 · 大學 就業 輔導 懲教署 警務處 教育局. 大批青年因參與2019年社會運動而被判囚,隨着部分人陸續刑滿獲釋,但卻留有案底,令他們重投社會求學或就業等方面遇到挑戰。 由社會有心人組成的「蛻變計劃」,盼為青年燃點希望,更成功為一名19歲青年,爭取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