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2日 · 不過,爬樓梯可能傷膝蓋是眾所周知的常識,醫界多以「軟骨會承受數倍體重」的「壓力說」來解釋。. 事實上,間歇的壓力對軟骨組織的新陳代謝是有益無害的,爬樓梯時,重複彎曲膝蓋產生的「內側摩擦現象」,才是傷害軟骨的主因。. 因此,對於已 ...

    • 內側皺襞與內側摩擦現象
    • 「退化」性膝關節炎,九十五%是因摩擦造成的
    • 膝關節健康促進方案
    • 你的膝關節炎有多嚴重?

    根據筆者的長期觀察以及十年來的研究,這九○%患者的病痛,真正原因並不是「退化」,絕大部分是內側皺襞與關節的磨擦造成的「內側磨擦症候群」。 內側皺襞是在胚胎發育過程中,殘留在膝關節滑膜腔中的皺襞,外型像是衣服的皺褶,正常人膝關節平均每年彎曲多達百萬次,每次膝蓋彎曲、伸直時,內側皺襞與關節股骨內髁會互相摩擦而產生物理及化學破壞,隨著年齡增長,內側皺襞與股骨內髁摩擦達數千萬次,若是從事必須一再重覆彎曲及伸直膝蓋的活動或工作,摩擦次數就更多了。 因此,原本像新鮮絲瓜一樣柔嫩的內側皺襞,經年累月磨擦後,最後會變成像菜瓜布一樣粗糙。人在年輕時,內側皺襞是平滑且薄的半透明狀;至三、四十歲時內側皺襞開始纖維化,漸漸失去彈性而變硬;五十多歲以後即出現磨損、發炎,對關節軟骨的破壞逐年增加。 內側皺襞終其一生會影...

    根據我們(大林慈濟醫院關節中心附屬之「退化」性膝關節炎研究室)長期的臨床研究發現:內側皺襞與股骨內髁經年累月互相摩擦產生的「內側摩擦現象」,是造成膝關節「退化」的重要原因。 四十歲以上被告知患有「退化」性膝關節炎的人,他們的膝痛,有九十五%是內側皺襞引起的「內側摩擦現象」造成的。內側皺襞與關節軟骨相互重複摩擦(或是單次受傷)導致發炎而引發的一組臨床症狀,就是「內側摩擦症候群」。 為了定義「內側摩擦症候群」這個目前在醫學教科書無法查到的新名詞所寫的研究論文,歷經五年的嚴格檢視及漫長等待後,已在二○一五年被重要醫學雜誌《Medicine》 接受並刊出(論文中文摘要請見附錄一)。此外,綜合說明內側皺襞與股骨內髁重複摩擦所引起的「內側摩擦現象」,在膝關節軟骨「退化」中,所扮演的角色之論文也於同年刊登...

    二○○七年起,筆者結合骨科、家庭醫學科、老人醫學科、風溼免疫科、復健科醫師以及相關護理人員,開始推動一套能有效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的計畫──「膝關節健康促進方案」。眾多接受此方案中的「關節鏡軟骨再生促進手術」而回復正常生活的病患,回想過去數年的輾轉求醫過程,都有一種「被延誤病情」的深刻遺憾。 以搶救逐漸荒蕪的庭園來做比喻,正常的膝關節就如同達到生態平衡的庭園,關節軟骨像是庭園內欣欣向榮的植物。內側皺襞引起的「內側摩擦現象」持續破壞關節內的代謝平衡,軟骨因而表現出所謂「退化」的現象。就如害蟲入侵庭園,植物逐漸凋亡,醫師的適時介入,有如園丁出現,給了一線生機。這套整合性的治療方案包括: 1. 詳細的術前診斷、病情評估、以及完整的衛教。 2. 以關節鏡進行「膝關節軟骨再生促進手術」這項關鍵手術。...

    只要了解「膝關節健康促進方案」的每個步驟,應該就能徹底了解平常該如何正確使用膝關節。萬一出現毛病,也能先行自我保健。因此,有了這些知識也等同得到就醫須知,更可避免因病急亂投醫產生的不良後果! 在接受「膝關節健康促進方案」治療前,必須以放射線檢查全面評估膝關節的狀況,依站立情況的前後、側面及平躺屈膝等三個方位之標準X光檢查,以了解關節間隙變窄的程度、骨刺嚴重情形、股脛角度、以及是否有鬆動不穩定的現象,我們對每個膝關節腔建立臨床分期,以做為決定治療方式的依據。 以下是以內側腔為例,依嚴重程度分為五期: 對於所有第一、第二期及某些第三期病患,建議在醫護人員監控下先接受保守治療至少三個月。保守治療主要是: 1. 避免爬樓梯、爬山、騎腳踏車、蛙式游泳、蹲、跪、屈膝久坐等。 2. 合適的運動是健走,自由...

  2. 2019年4月8日 · 腳底翻過來,你會發現有三個最突出的球狀物會直接接觸地板。 深蹲時,整個身體重心要平均分布在腳掌這三個點上,腳趾則輕貼地面,不會完全離開地板,但也不需要用力往下摳(如果會的話,代表你的重心太前面了,可以稍微往後移動重心,直到 ...

  3. 2017年6月26日 · 專業的運動員旋風般跑過,用的是前腳掌落地。我們想要跑得更快,就要以中腳掌或前腳掌落地,這樣身體的重心會和腳呈一直線,再配合腳掌的順勢扒地,加上臀部與腿後肌群向後帶的動作,就能把地面的阻力轉換為推進的力量,帶動身體前進。

  4. 2016年3月23日 · 平常時候坐下,光腳把腳底中間部分放在竹筒上,就能自動矯正腰部姿勢,不到半個鐘頭,或者改為站立採踏五分鐘左右,整個腿部會感到十分舒適,因竹筒有調氣、順氣,還能刺激腳底反射區的優點,能達到類似腳底按摩的效果,每天這樣踩踏一番 ...

  5. 2018年11月23日 · 證據:運動會讓大腦知道,焦慮其實是認知錯誤. 有氧運動具有驅除焦慮的功效,是很久以前就已經成立的事實,但研究人員直到最近才弄清楚它在體內的運作機制。. 運動可以減少肌肉的靜止張力,中斷通往大腦的焦慮回饋迴路,一旦身體鎮定下來 ...

  6. 2019年2月22日 · Readmoo編輯團隊. 閱讀最前線編輯群。. 文/傅志遠. 「你太過分了,居然搶我的刀!. 」一大早兩個住院醫師就在值班室裡吵了起來。. 「我又不是故意的。. 」被罵的那人兩手一攤,似乎充滿無奈。. 事情的導火線是前夜連續來了四臺緊急手術,但護理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