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20日 · 「能吸引客人參與──特別是三、四十歲的,不外乎主廚的名氣、高質素及多元化─ 他們不用駕車或搭飛機,就吃到全球名廚的美食。 」這場十二星餐會開始前,德籍主廚Heinz Beck坐下來娓娓道來。 確實,這次由他主理的頭盤「醃鰤魚、海水芹菜根、氧化朱古力」,事前已引起我的注意。 他挑戰極限,試着不借半點鹽或脂肪,就把食材做得好吃,「因為它們對我們的身體不好。 」於是他不計繁瑣,先把鰤魚、朱古力脫脂,再計繁瑣,先把鰤魚、朱古力脫脂,再把芹菜根浸泡於海水中,並用氧化爐(oxidation oven)煮熟,釋放食材最多的鮮味。 他解釋,這種近乎科學的烹調方法絕不是刻意而為,「我一直很關心人類的健康,特別是炎症、老化問題。 現在我在兩間大學參與相關科研,而研究成果也為我的烹調帶來靈感。

    • 認知是解決問題的開端
    • 跨代計劃的三種模式
    • 香港政府做了什麼
    • 他山之石

    從傳統社會過渡至現代社會,除了一系列的觀念及政治經濟作出結構性的轉變外,作為社會組成部分的家庭,也從過往三代同堂的「大家庭」模式,演變成只有兩代人(加上外傭)組成的「核心家庭」。這意味着,小朋友跟祖父母一輩相處的時間大幅減少。 根據統計處在2011年以長者為主題的人口普查報告中,51.2%的長者與子女同住,23.6%長者與配偶同住,12.7%長者獨居。2014年,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佔人口比例為15%,統計處估計,到了2064年,長者人口比例將會上升至36%,即二百五十八萬人。這顯示香港即將進入高齡化社會。 人口老化是廿一世紀全球已發展地區的趨勢。可以預見,更多社會資源將投放於安老及長者服務。然而,社會上對於長者現存的偏見及負面印象,認為他們是社會的「負擔」,種種也導致「跨代共融」的計劃有了存...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曾為跨代計劃(Intergenerational Program)作過定義︰「跨代計劃是令老年人和年輕一代之間進行有目的並持續交流資源和學習的工具。」 「跨代計劃」通常有三種模式︰ 1)長者服務兒童及年輕人 2)兒童及年輕人服務長者 3)長者與年輕人一起服務社區 UNESCO倡議各國政府在制訂各項政策時,把跨代共融的概念,一併列入考慮。

    2007年︰勞工及福利局和安老事務委員會推行「長者學苑」計劃,讓長者進入小學、中學、大專院校繼續學習。 2013年︰香港房屋協會推出以長幼共融為賣點的「樂融軒」,嘗試結合私人住宅與長者屋的設計,其後因高昂的售價而為人詬病。 2016年︰社會福利署推出「為祖父母而設的幼兒照顧訓練課程試驗計劃」,為長者提供幼兒照顧訓練。

    美國西雅圖︰跨代學習中心(Intergenerational Learning Center) 跨代學習中心為五歲以下的幼童提供託兒服務,這個中心同時是超過四百名長者的安老院。每周有五天,小孩和長者會一起進行不同的活動,包括音樂活動、藝術活動、跳舞、吃午餐、說故事和探訪。 德國︰多代中心(Multi-Generational Houses) 以跨代共融的社區為理念,在社區內提供場所,讓不同年齡層的人增加碰面與交流的機會,將不同社會服務的功能結合,發揮互助精神,呈現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大家庭面貌。 荷蘭︰跨代屋(Humanitas Retirement Home) 老人院提供免費住宿給年輕人,條件是入住者需要義務服務院內的老友記,每月最少提供三十小時服務。該計劃一方面為年輕人解決住宿問題,另一方...

  2. 2023年12月22日 · 不過什麼為之「老」?六十、七十還是一百?相對二十四十歲已是「老」;但相對八十四十歲也就是個「孩子」。既然無法定義「老」,又何來「養老」的既定生活方式?

  3. 2022年8月26日 · 譚志榮. 分享 留言. 晚上走過南角道,有家小店在夜裏特別惹人注目。 白色外牆,木框玻璃趟門,裝潢雅致,門邊的牆上有一盞小燈,照亮了老街一隅。 這家店叫BLOSOOM。 白天是精品咖啡店,星期四至日的晚上,就搖身一變,成為可以小酌一杯的酒館。 BLOSSOM的主理人是Sam,一位自言”old school”的二十七年輕人。 他和另外兩位搭檔合作開精品咖啡店,本店在西營盤,自二 一七年開張,生意漸上軌道,於是覓址開分店。 喜歡慢活、不愛追潮流及追新款的他鍾情舊區。 他在香港不同地方如觀塘、西營盤、薄扶林都住過,特別鍾愛九龍城。 原本居於九龍東的他,向來愛在這裏覓食、買餸,開業前搬到九龍塘和九龍城交界,最終決定把分店開在南角道。 「我們算是近年比較早期進駐的精品咖啡,可能是疫情後的第一間。

    • 40歲老人味1
    • 40歲老人味2
    • 40歲老人味3
    • 40歲老人味4
    • 40歲老人味5
  4. 2022年11月25日 · 2022.11.25. 撰文:Rita. 顏志恒唔單止網上人氣高,歌唱實力同樣驚人,獲評審一致讚好。. 由車婉婉擔任主持,以Maria Cordero(肥媽)、張佳添、伍仲衡、林志美、周國豐為評判團的無綫歌唱真人騷《 中年好聲音 》,將於本周日(27日)首播。. +1. 為測試100 ...

    • 40歲老人味1
    • 40歲老人味2
    • 40歲老人味3
    • 40歲老人味4
    • 40歲老人味5
  5. 2015年3月21日 · 聽覺有問題是很普遍的, 有30%至40%六十以上的人都有不同類型的聽覺問題。 年老時,耳朵老化的改變,就是聽力問題。 患有「撞聾」的人對高頻聲線較為敏感,大家跟老年人溝通時,要讓他看到你是在跟他說話,見到口形,但聲線不要太高。

  6. 2023年4月24日 · 1. 負面情緒管理失衡. 接近九成的護老者皆表示,長者在疫情中的健康及照顧質素,比自身的需要更應被關注。 他們非常憂心長者會受到感染,以致身體出現不同程序的衰退,更甚會引發護老者出現過度焦慮。 此外,長時間的照顧狀態令護老者缺乏足夠的休息,照顧壓力得不到舒緩,因而誘發不同程度的情緒問題。 2. 線上資訊及應用軟件繁多,難以掌握及理解. 超過80%護老者反映,疫情促使他們學會於生活中運用線上工具或軟件來掌握資訊;然而,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不少困難,需要向他人尋求支援。 另外,線上資訊平台五花百門,且資訊經常會按疫情發展而轉變,例如防疫措施、檢疫安排等,這都令護老者出現擔憂、困擾等負面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