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10月20日 · 三觀相同不是性格相似不是愛好一致也不是家庭背景一樣三觀這個聽起來很玄的東西其實並沒有那麼複雜兩個人對物質與精神的認知在同一個水準上對個人在當下社會裡應盡責任的理解一拍即合清楚知道自己最享受什麼生活並和 ...

  2. 2017年8月23日 · 其實不是渣只是先看到不合適的人總要先走的再不走留下來幹嗎呢彼此三觀不合硬拖著只能互相折磨最後把對方都搞成渣說不上是誰的錯就是不適合罷了

  3. 2017年7月31日 · 三觀不一致,怎麼在一起? 心理學研究者支持”相似相吸”。 雙方共同點越多,就越喜歡彼此。 這種共同點包括,態度、價值觀、性格、人格特質、處事風格等等。 如果你一個悲觀的人,那麼可能更願意與同樣悲觀的人待在一起,而不那些整天積極陽光滿嘴正能量的人。 但也有人會覺得,也有很多差異很大的情侶,在一起也很幸福啊。 如何解釋這些情況? 之所以人們認為「相異相吸」,有可能因為人與人之間相似性起作用的方式很巧妙,導致它誤導了人們相信:我們互相吸引,因為我們不一樣。 1. 知覺到的相似. 兩個人實際上是否存在很大差異並不重要,只要我們彼此認為對方和自己相似的就好了。

  4. 2019年12月23日 · 群居動物,不只有生理上的,心理上也是很容易感到孤獨的生物,一個人的個性再堅強、再獨立,還是會渴望一個相知、相惜的人陪在一旁。 夫妻長期沒有心靈交流,躺在同一張床上久了,做著都不一樣的夢,也不知道對方的腦袋瓜裡在想什麼

  5. 2017年6月23日 · 從客觀來說,「擺爛是開始追逐一種最低品質缺乏質量的過程也最容易邁向毀滅的狀態的行為。 好玩的事情是從古早就對這樣的互動方式有一些說明,「 kakonomics 」就是一個說明這個狀態的英文語彙,在古希臘指涉期待最差結果發生的經濟學,用來 形容我們在相互交換彼此資源時,用低品質的內容傳遞資源給別人,但也同時能夠接受對方回給你低品質的內容 。 這聽起來好奇怪,我們竟然能夠忍受低品質的回饋。 或許你會覺得我因為不爽、我行我素,不合自己的意思、也不如自己所想像預期的,所以不想要付出資源,所以給了一個最低限度的內容。 但有時候我們內心還是有點期待,即便自己丟了個爛東西出去,會不會對方會行行好,還是正常的回覆你,給個自然稱頭的互動方式或實際資源。

  6. 2017年5月4日 · 心理紓壓. 了解自己外還要能表達自己! 科學證實:「自我意識」高的人活得更快樂. Annie Bi 2017-05-04. 「自我意識是什麼? 簡單來說就是 「了解自己的真實個性觀念情緒動機優點與缺點能力 。 康乃爾大學曾在2010年執行過科學實驗調查, 證實了「自我意識」是帶領人們成為一個成功領導人的關鍵要素之一 ,而另外一項由位於美國芝加哥的DePaul University所執行的科學實驗也顯示了:高度的自我意識可以增進團隊合作的表現。 自我意識能夠帶領我們知道自己是誰、以及旁人如何看待我們自己。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可以藉此知道我們與別人的不同之處。 擁有「高度自我意識」的人會過著比較快樂的生活,並且對自己的生活會感到比較滿意。 那是因為擁有自我認知的能力有下列這些優點:

  7. 2015年1月16日 · 愛是什麼?」 「對,對。」 「是哦?是哦?」 「我(消音)知道為什麼你不在那裏。」 「我給了你我的愛,但你(消音)不在乎。」 「到底怎樣才對怎樣才錯給我個提示愛是什麼?」 「(消音)(消音)(消音)(消音)(消音)(消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