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一元 相關

    廣告
  2. 贈送服務年資金幣,不僅是儀式,更是感謝員工多年努力付出,進口純金9999訂製專屬謝意,立即來電. 承做上市櫃公司紀念幣,專業設計製作品質穩定,運送過程無償保固,層層把關只為完美呈現非凡時刻

搜尋結果

      • 民國開國紀念幣是一種銀質紀念幣,發行於1912至1927年。 正面刻孫中山半身像,上緣為“中華民國XX年”,背面為嘉禾圖圍繞“壹圓”二字,有民國十五年、十六年、十八年及陵墓、地球、無年號、嘉禾等版別。
      baike.baidu.hk/item/民國開國紀念幣/17551664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16年9月15日 · 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十文是近代中國錢幣中的精品有著歷史薰陶是價值很高的革命文物具有深遠的歷史紀念意義同時還是考古和研究中國歷史文化難得的實物。 由於歷經百年風雨,此種銀幣存世量極為稀少,尤其是品相好的更為稀缺,因此很受收藏愛好者青睞。 在眾多場近現代錢幣拍賣專場中,銀、銅元是錢幣收藏的大類,歷來都受到很多藏家的關注,不同版別的錢幣都有獨特的韻味,值得藏家深品。 此枚藏品經歷歲月的無情洗禮,但仍然保存完好,錢文、輪廓的清晰程度好,屬於錢幣中的美品,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值多少錢? 關於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的價格在市面上有很多,有說幾十塊的,有說幾十萬的,那麼下面文交所頭條小編給大家捋捋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值多少錢? 我們看看在拍賣現場的價格:

  3. 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壹圓幣的重量是26克左右伍圓幣的重量是36克左右其成色在96%以上流通比較廣數量也比較多所以市場價格普通但也有一些錯版稀有版別市場價格就會高一些比如上五角星的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是由天津造幣廠鑄造的五角星在上左面較正右面內斜與字母間距較遠市場價值非常高是很多藏家都求之不得的存在。 下五角星與上五角星一樣,也都是比較稀有的,且鑄造的時間很短,流通使用的不多,所以非常珍貴。 除了五角星,還有六角星版式,六角星的發行量也極少,目前存世量不多,收藏價值很高。 這三種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的發行量都不是很大,因而極其稀有,再加上保存完好、品相上乘的極少,所以,能夠收藏到的非常少。

  4. 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 ,有別於 孫中山像 和 袁世凱像 的同名紀念幣又稱 黎元洪像開國紀念幣存在有免冠版和帶冠版兩大類免冠版俗稱 七分臉 [1] 。 帶冠版系 辛亥革命 武昌軍政府於1912年命令武昌造幣廠鑄造並發行的銀質紀念幣免冠版系19161917年間 黎元洪 擔任中華民國大總統期間重新鑄造,在原版基礎上改為免冠黎元洪像。 由於發行時間短,存世量稀少,免冠版相對較多。 版式與發行 [ 編輯] 帶冠版 [ 編輯] 戴軍帽的黎元洪軍服像.

  5. 中央銀行,《中華民國中央銀行之制度與功能(92年版)》,臺北市:中央銀行,2003。臺灣銀行,《臺灣銀行六十年》,臺北市:臺灣銀行,2006。中央造幣廠幣章圖鑑籌備委員會,《中央造幣廠幣章圖鑑(92-98)》,桃園縣:中央造幣廠,2009。

    • 概觀
    • 基本介紹
    • 設計特徵
    • 版別介紹
    • 文物研究
    • 民國紀念幣

    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是1911年12月29 日經辛亥革命後,光復的17省代表在南京推選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民國成立時鼓鑄的紀念幣。

    由於幣制尚未建立,除四川改鑄大漢銀幣,福建改鑄中華元寶外,主要的造幣廠,大都仍沿用前清鋼模鑄造銀幣,以供流通需要。由於幣制混亂,臨時政府財政部長陳錦濤,於民國元年3月11日呈文大總統孫中山,鼓鑄10萬元紀念銀幣以為整頓。

    •中文名: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

    •外文名:the republic of china

    •鑄幣時間:民國元年1911

    •停鑄時間:民國二十一年1933

    中華民國孫像開國紀念幣銀元,正面中央為孫中山側面肖像,邊緣內上鐫中文隸書體“中華民國”4字、下鐫“開國紀念幣”5字、左右長枝花飾。背面中央為中文隸書體“壹圓”或“伍圓”及嘉禾,邊緣英文“中華民國”、“壹圓”,左右分列五角星(後改為六角星)。邊齒為橄欖齒,壹圓幣重26克左右,伍圓幣重36克左右。成色96%-96.9%,俗稱“小頭”。該幣壹圓幣作為中華民國國幣發行,流通甚廣,數量較多;伍圓幣英文“ONE DOLLAR”錯版,數量稀少。中華民國孫像開國紀念幣銀元,並非都是民國元年鑄造。民國16年、17年南京和天津造幣廠均有鑄造,但採用的全是“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的年代。中華民國孫像開國紀念幣銀元,由於鑄造廠家不一,鑄造年代不同,雕刻師英語水平不高,除正背面主要圖案未變外,其花飾細節、英文字母均有變...

    關於五角星版式

    從五角星的方位設定、花飾的細微差別區分:1.下五角星版。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南京造幣廠根據財政部的命令,首先鑄造了中華民國孫像開國紀念幣。銀元正面中央鐫孫中山側面肖像,外圍雙圈 (內一線圈,外珠點圈),邊緣上鐫中文隸書體“中華民國”4字,下鐫中文隸書體“開國紀念幣”5字,左右長枝花飾。背面中央豎鐫中文隸書體“壹圓”及嘉禾;外圍雙圈(內一線圈,外珠點圈),邊緣上鐫英文“THEREPUBLICOFCHINA”(中華民國),下鐫英文“ONEDOLLAR”(壹元),左右下方分列五角星。故稱下五角星版。該幣的特點是:五角星方位在下,左右兩個五角星擺放較正。五角星與英文字母間距較近。伍圓幣英文錯版。袁世凱竊取大總統後,該幣即停鑄,因時間短暫,流用不多,尤顯珍貴。2.上五角星版。此幣也是比較少見的一種,可謂鳳毛麟角。該幣由天津造幣廠於民國17年(公元1928年)鑄造。銀元正面及背面大體與上品相同,左右上方分列五角星。故稱上五角星版。該幣的特點是:五角星方位在上,五角星擺放左邊較正,右邊較向內斜。五角星與英文字母間距較遠。英文字母沒有錯版。

    關於六角星版式

    民國14年,國民政府又在廣州成立,民國15年遷武漢,民國16年(公元1927年)定都南京。為紀念國父孫中山豐功偉績,中央所鑄貨幣均用國父像,南京、天津諸造幣廠於民國16年、17年重新大量鑄造中華民國孫像開國紀念幣。銀元正面及背面基本上與前品相同,而左右上方分列六角星。紀重27克。由於該幣正背面圖案比較正規,中英文沒有差錯,又設定六角星,故稱其為普通六角星版。

    開國紀念幣圖案中的“寓意”

    寓意註解:

    隸書“民”→流行將「民」字最後一划拉長,其解釋為推翻滿清,象徵民主勝利(人民出頭),也宣示乃大眾的政府。

    梅花→左右五瓣梅花各一支,五權憲法意者也。後即以此為國花(五權指:立法權、司法權、行政權、彈劾權和考試權)。

    豆、麥穗→民國元年三月二日,孫中山頒布臨時大總統令,對新造貨幣式樣作了規定《擬另刊新模,鼓鑄紀念幣,…其餘通用新幣,中間應繪五穀模型,取豐歲足民之義,垂勸農務本之規》【五穀指:稻、黍(即黃米)、稷(即穀子)、麥、菽(即豆)】。

    三葉→背,中間壹圓二字,而輔以嘉禾各一支,每支一穗三葉,三民主義意也(三民主義主要包括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

    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銅幣:

    民國建立以後,銅元繼續被大量行用,最大的不同大概就是帝王色彩濃郁的龍紋被換成了由稻穗組成的嘉禾紋。最先將嘉禾紋鑄於銅幣的應屬開國紀念幣,民國建立之初各地均有民國成立的民國紀念幣發行,其中尤以天津造幣廠鑄造的開國紀念幣最多。此幣有三種面值,尤其面值五文的極為珍罕。面值為二十文的有甘肅版和天津版之分,面文“二十"作小寫的為天津版,極為難得。面值十文的銅元最為常見,其品種樣式極為繁雜,但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正面為雙棋,背面為嘉禾圖及英文“中華民國·十文”雙旗外部還可分為有珠圈和無珠圈兩種;另一類背面為嘉禾圖及連葉紋,連葉紋一般都是逆時針排列,若見到有順時針排列的屬“反花”數量較少。

    1914年,銅元正式改稱“銅幣”民國發行的銅幣與清最大的區別是龍紋被換成了由稻穗組成的嘉禾紋。各省鑄造的銅元大多為兩面又的國旗圖案,並有“開國紀念幣”或“中華民國銅幣”字樣。目前市面上大多的為一些普通的“開國紀念幣”,一些存世量較少的還是價值不菲的,其中罕見的“孫中山像開國紀念幣”、“徐世昌像十文銅元”還有河南曾在民國20年鑄有一種五百文的大銅元也是極為稀罕。現在銅元的成色市面上也是參差不齊,一些私人博物館收藏的銅元高成色已經超過大清銅幣、和光緒元寶銅幣的成色。目前市面上的普通流通幣成色為89%-92.5%。目前絕大部分的銅元售價並不高,銅元潛在的投資價值尚未被大多數人發現。現在市場上想要覓尋一些珍稀銅元極難,而且市面上假幣,劣等幣也是多得初奇。

    民國銅元制度的混亂還體現在地方鑄幣質量的下降上,相反在清代對於鑄錢管理相對於民國更為嚴密。銅元中若發現有翻砂版幣絕對屬於私鑄,而民國時不少軍閥割據勢力也大量鑄造砂版銅元和銀元,常見的有四川、雲南、貴州、甘肅等偏遠地砂版銅元最濫。尤以甘肅最為出名,在當時甘肅天水一代的出現的砂版最多,因為鑄於天水,俗稱“天水砂版”。砂版銅元純粹是以牟利為目的,故而粗製濫造,偷工減料,成本當然是越低越好。以至於所見的砂版銅元質地惡劣,錯誤百出,民怨沸騰,後期甚至決絕使用。自然“天水砂版”威信掃地。1926年馮玉祥的西北軍擊敗孔繁錦所部而入主天水,害人不淺的天水砂版銅元終於壽終正寢,而流入民間砂版錢幣將不知所蹤。

  6. 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 ,有別於 黎元洪 、 袁世凱 頭像的同名紀念幣又稱 孫中山像開國紀念幣孫像開國紀念幣 、 總理像銀幣 、 孫幣 ,俗稱 孫小頭 ,是 辛亥革命 後 南京臨時政府 於1912年命令南京 江南造幣廠 鑄造的流通紀念幣,面額有1圓、2角兩種,銀質為主,存在極少數金質樣幣。 初版發行量較少,1927年 國民政府建立 後至1933年3月間曾經大量再版,1948年國民政府恢復銀本位後也有少量重鑄。 發行 [ 編輯] 初版 [ 編輯] 1911年辛亥革命後,南京臨時政府接管 清政府 設立於南京的 度支部 江南造幣分廠,改為江南造幣廠。 由於南京政府財政窘迫,市面貨幣緊缺,因此12月11日江南造幣廠復工,當時新幣制尚未確定,因此重新鑄造的還是大清銀元。

  7. 中央銀行自民國50年起以國家重大慶典和人物為主題發行具有面額之紀念幣民國94年9月30日修正金銀幣及紀念性券幣發行辦法規定發行主題以國家重大慶典重要節日舉辦著名國際性活動或國家其他具有特殊紀念意義之事蹟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