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25日 · 私隱專員公署兩份懶人包分別名為明智使用智能電話精明使用社交媒體》,為用戶提供精明使用智能電話和社交媒體以保障私隱的貼士私隱專員鍾麗玲表示近期有報告指出香港有近650萬個社交媒體用戶帳號用戶均使用兩小時智能電話和社交媒體已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兩者潛藏的個人資料私隱風險亦不容忽視公署因而推出兩份懶人包單張提供建議如何精明使用智能電話及社交媒體以保障個人私隱。 《明智使用智能電話》懶人包 按此 : (1)加強智能電話的保安. -切勿移除智能電話的保安設定(常稱為越獄(Jailbreak)或刷機(Root)) -安裝防毒軟件. -以密碼及/或生物識別啟動鎖屏功能. -安裝最新的系統更新. -在無需使用時關閉無線傳輸功能. (2)保障儲存於智能電話內的資料.

  2. 2024年5月3日 · 公署呼籲受影響人士若懷疑個人資料被外泄可向相關部門或公署作出查詢電話2827 2827電郵communications@pcpd.org.hk或投訴電話2827 2827電郵complaints@pcpd.org.hk)。 截至今日並未有接獲與事件相關的查詢或投訴私隱專員公署呼籲受影響人士提高警惕慎防個人資料被盜用並應採取以下措施保障個人資料私隱: •考慮更改網上帳戶密碼,並啟用多重認證功能(如有的話); •留意個人電郵或帳戶有沒有不尋常的登入記錄; •審視銀行月結單,以確定是否有任何未經授權的活動; •收到不明來歷或可疑的來電、短訊或電郵時要提高警覺,切勿隨意打開附件或披露個人資料;及. •對網絡釣魚及其他詐騙行為提高警覺。

  3. 2024年2月19日 · 私隱專員公署今午19日在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會議作工作簡報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鍾麗玲表示現時網上起底個案已大為減少公署於去年向23個網上平台發出378份停止披露通知要求移除超過10,600個起底訊息相關平台的遵從率超過95%。 鍾麗玲表示,telegram有大量起底訊息,公署在發出停止披露通知後,也會跟進情況,如限時、即兩日後,平台未移除訊息,公署會再發警告信,甚或與海外對口單位聯絡,過去也有個別個案需要這樣做,相關平台才移除訊息。 私隱專員公署今午(2月19日)在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會議作工作簡報。 (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會議直播截圖)

  4. 2024年4月26日 · 港聞. 政情. 私隱專員稱全港閉路電視計劃符私隱例 研設強制通報資料外泄機制. 撰文:馮子健. 出版: 2024-04-26 14:58 更新:2024-04-26 17:30.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鍾麗玲今日26日在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簡報有關數碼時代保障個人資料私隱的工作鍾麗玲表示留意到社會對政府在全港安裝2000部閉路電視對私隱問題關注並指私隱條例只屬原則性框架不會列明可做或不可做詳細範疇又指私隱權非絕對權利基於維持治安打擊嚴重不當行動公共健康統計研究等情況可獲私隱條例豁免認為目前閉路電視試驗計劃的設計已符合要求

  5. 2024年5月14日 · 社會新聞. 私隱署舉辦關注私隱週流動展覽車即日起全港出巡宣傳. 撰文:郭梓謙. 出版: 2024-05-14 14:00 更新:2024-05-14 14:00.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於本周5月10日至16日推出年度旗艦活動關注私隱週2024」,並在今個月展開一連串推廣及教育活動私隱專員鍾麗玲在公署流動展覽車啟動禮上指近年人工智能應用越趨普及個人資料安全已成重中之重」,希望展覽車讓參觀人士加深認識保障個人資料私隱及數據安全的重要性。 私隱專員公署於本星期(5月10日至16日)推出年度旗艦活動「關注私隱週2024」,並在今個月展開一連串推廣及教育活動。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圖片)

  6. 2023年2月9日 · 港聞. 社會新聞. 私隱專員公署去年投訴個案按年增15% 處理2128宗起底個案. 撰文:陳葆琳. 出版: 2023-02-09 11:20 更新:2023-02-10 03:06. 2.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今日9日公布自2021年10月修訂私隱條例並生效以來截至去年12月31日公署合共處理2,128宗起底個案並就其中114宗個案展開刑事調查32宗案件轉介予警方繼續跟進。 其中,已有五名被補人士被落案起訴,被裁定罪名成立的有兩人,當中已被判刑的有一人。 + 7.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今日(9日)舉行記者會發表2022年的工作報告。

  7. 2024年3月26日 · 鍾麗玲今日26日於港台節目千禧年代表示近期有報告指出香港有近650萬個社交媒體用戶帳號而平均用戶每日使用社交媒體的時間約為兩小時而用戶不經意就會發放少個人資料如聯絡資料信用卡號碼等於社交平台惟現時網上騙案愈來愈多因此公署推出懶人包為用戶提供保障私隱的貼士公共充電設施或畀人做手腳」 就懶人包中所指「避免使用公共充電設施」,鍾麗玲解釋,公共充電設施或會「畀人做手腳」,市民一般難以察覺,有機會於充電期間被不法分子竊取資料,或裝上惡意軟件,充電過後才發現「部機怪怪地」。 她提醒市民使用公共充電設施時要小心,留意設施是否安全,及該設施是否由相應機構提供。 「Tag」人前要詢問對方意見 刪除不必要帖文防詐騙.

  1. 相關搜尋

    私隱專員公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