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紅斑白斑與疣狀增生並列台灣3大最主要的口腔癌前兆,口腔黏膜上呈現的紅色斑常見於口底、舌側、大臼齒後墊和軟腭上。 當紅斑突然變大、出血或形成長久不癒的潰瘍,造成口腔組織退變時,轉變為口腔癌的機率就會因而提高。

  3. 2019年3月15日 · 依照WHO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口腔白斑是一種發生於口腔內的白色斑塊,但是在臨床上或病理上都沒有出現其他疾病的特徵。 也就是口腔白斑是一種排除性的診斷,在建立這個口腔白斑的診斷之前,應該先考慮其他可能診斷,如果是因為某種病因才出現的斑塊,例如單純白色念珠菌感染或是水腫等等,那就應該排除白斑的診斷 [5]。 臨床上白斑又可以因為它的不同性質做分類,例如薄的或厚的白斑;均質性的或是非均質性的白斑等等。 下圖是薄且均勻的口腔白斑,這種白斑與厚且質地不均勻的白斑相比之下,相對危險性較低。 下圖是厚且不均勻的白斑,這種白斑就較需要小心評估。 下圖是舌部的白斑,有部分研究顯示舌部的白斑可能有較高的惡性變化機率。 口腔紅斑 (oral erythroplakia)

    • 口腔癌是什麼?
    • 引發口腔癌的原因
    • 常見症狀
    • 如何自我檢查
    • 如何診斷
    • 口腔癌分期
    • 口腔癌篩檢資訊

    口腔癌是指口腔內部出現惡性腫瘤的疾病,大多屬於鱗狀細胞癌,由黏膜上鱗狀細胞惡化所致。口腔範圍包括:上下唇、牙齦、頰黏膜(臉頰內襯)、臼齒後區、顎部、舌頭前三分之二。 其中,舌下口腔底部、顎部、兩頰內側為較脆弱且容易發生病變的危險區域,也是口腔癌好發於舌下及頰黏膜的原因。

    口腔黏膜是一層比皮膚還薄的上皮組織,不耐燙也不耐辣。正常來說,口腔黏膜具有一定的再生能力,當黏膜因過熱或摩擦而受傷時,表層細胞會自動脫落且迅速修復。 若口腔黏膜長期受到刺激,可能使細胞產生變異,像是嚼檳榔、吸菸、喝酒、過度陽光照射、長期營養不良、口腔衛生不佳、蛀牙或尺寸不合的假牙、過熱或太辣的食物等,都是刺激黏膜病變的危險因子。 近期的研究發現,如果口腔內感染人類乳突病毒16型(HPV 16),罹患口腔癌的機率會高出約22倍。 1. 嚼食檳榔 2. 吸煙喝酒 3. 過度日曬 4. 蛀牙、不合適的假牙 5. 不良的口腔衛生 6. 長期營養不良 7. HPV 16 病毒感染 值得注意的是,檳榔可說是引起口腔癌的罪魁禍首!九成的口腔癌患者都有嚼食檳榔的習慣,因檳榔本身的檳榔鹼、檳榔素具有致癌性,再...

    口腔癌的發生是一段長期過程,最初常只是口腔內慢性發炎,如白斑、紅斑、不明腫塊或持續性潰瘍,隨著時間推進,範圍可能逐步擴大,且受傷或病變的區塊無法自行癒合。 當口腔內出現異狀或傷口長時間無法癒合時,都應該多加留意!若出現以下症狀時,必須盡快就醫檢查,才能及早發現癌前病變。 1. 口腔內有無法癒合的黏膜潰瘍,持續超過兩個星期 2. 口腔內部有腫脹、硬塊、脫皮落屑或顏色改變 3. 口腔黏膜出現不明白斑或紅斑 4. 口腔內或附近出現莫名麻木感、疼痛、觸痛 5. 口腔內不明原因出血 6. 舌頭的活動受到限制 7. 頸部出現無痛腫塊 8. 咀嚼或吞嚥時感到困難 9. 咬合位置發生變化

    早期發現病灶是提升存活率與降低治療難度的關鍵,那麼平常有什麼自我檢查的方法呢? 平時可以利用刷牙的時間,順便做口腔的自我檢查,除了用眼觀察有無異樣外,也可以用手觸摸,重要的是觀察黏膜顏色、是否有潰瘍、出現不明硬塊。台灣口腔癌好發的部位是舌頭及頰黏膜。 若有下列症狀不完全就是口腔癌,還須就醫經由醫師診斷。

    首先,醫生會先以目視或觸診的方式觀察口腔黏膜,了解是否有病變的徵兆,若懷疑有口腔癌或癌前病變應進行組織切片檢查,藉以區分良性或惡性病變。 一旦確診為口腔癌,須透過一系列的檢查瞭解癌症情況,確定是否僅有原發病灶或侵犯其他器官的可能,如電腦斷層檢查、核磁共振造影、X光檢查、超音波檢查、全身正子檢查等等。 一系列檢查結束後,醫生會依患者的病變情況做分期,確立後續的治療方式及預測疾病的發展情況。目前口腔癌的分期是根據 TNM 系統來決定「原發腫瘤大小 Primary Tumor (T)、有無頸部淋巴結轉移 Regional Lymph Nodes (N)、是否有遠端轉移 Distant Metastasis (M) 」。

    第零期

    原位癌腫瘤,病變細胞侷限在口腔黏膜上皮內。

    第一期

    腫瘤小於或等於2公分,且無頸部淋巴結或癌細胞轉移至遠端器官。

    第二期

    腫瘤介於2-4公分,且無頸部淋巴結或癌細胞轉移至遠端器官。

    口腔黏膜檢查主要是由醫師視診或觸診,目的是及早發現口腔癌的病灶並給予治療,同時也藉由教導衛教知識,幫助受檢者戒除檳榔或吸菸。 補助對象: 1. 30歲以上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民眾 2. 18至未滿30歲嚼檳榔(含已戒檳榔)原住民 提供每2年1次的口腔黏膜檢查。

  4. 口腔癌泛指在口腔部位的惡性腫瘤,大多屬於鱗狀細胞癌,由黏膜上鱗狀細胞惡化所致;鱗狀細胞是人體的皮膚或器官表皮中一種常見的細胞類型,鱗狀細胞癌也可理解為皮膚癌的一種。 引發口腔癌的範圍包括: 上下唇. 牙齦. 頰黏膜(臉頰內襯) 臼齒後區. 顎部. 舌頭前三分之二的位置. 其中,舌下口腔底部、顎部、兩頰內側為較脆弱且容易發生病變的危險區域,也是口腔癌常見於舌下及頰黏膜的原因。 引發口腔癌的原因. 口腔黏膜是一層比皮膚還薄的組織,一般而言,口腔黏膜具有一定的再生能力,但當口腔黏膜長期受到刺激,就會誘發細胞變異,導致口腔癌。 以下都是刺激黏膜病變的危險因素: 長期接觸煙酒. 口腔癌患者大多長期 吸煙 飲酒 ,包括使用煙斗,不沾煙酒人士鮮有患口腔癌。 口腔衛生欠佳.

  5. 常見的口腔癌症狀包括口腔內有不正常的腫脹、增厚或出現白色或紅色的斑塊、口腔潰爛、疼痛或麻木 5。 有些病人可能會有張口不易、舌頭活動困難等症狀 ,這些都是口腔癌病徵 5 。

  6. 2023年12月20日 · 口腔癌的初期症狀,多在口腔黏膜出現白斑,白斑即白色增生的斑塊,在顏色、形狀和大小上可能有所不同,緊附於口腔黏膜上,無法刮除。. 白斑呈疣狀,邊緣凸起,常出現於口腔前底部和舌頭的底部 4 。. 口腔白斑是正常組織異變,有機會演變成 ...

  7. 2018年5月15日 · 頸淋巴結腫大就是口腔癌先兆嗎? 很難一概而論,徹底做 口腔、喉部、頸檢查 才能確定清楚。 頸淋巴結腫大確是口腔癌和咽喉癌的一大徵狀,不過其他病毒也可以引發淋巴腺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