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4月9日 · 然而以勸人明哲保身為名實則為封建制度塗脂抹粉為獨裁者攫取權力的行為則教人齒冷在民間有俗諺:「各家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在中國混濁而複雜的環境中彷彿智慧仗義無法並存

  2. 2019年6月7日 · 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文章原刊於 01撐場 ,歡迎下載香港01 app,與更多作者一同討論喜愛話題。 每個人都好像只會自己顧自己,以為事不關己己不勞心,卻不知道背後有人付出了那麼多去為你解決問題。 更過分的,還想把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推到別人身上,希望有人幫你去消災解難。 可是,別人願意幫你也有限度,再好的人也不會一直無條件去幫你。 有條件的幫你幾次發覺投資失利,也會止蝕離場。 直到一天,別人撒手不管了,你也未清醒過來,還不知道世界原來是這樣的。 總有些人想把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推到別人身上,希望有人替他去消災解難。 (《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劇照) 我每天給你一顆糖,你當然高興。 一開始,肯定開懷大笑感激不盡,但久而久之,就習慣了,覺得是理所應當的。

    • 「生命至上」的執政理念
    • 「與病毒共存」的歧途歪路
    • 醫療積弱的結構問題
    • 不能枉過的沉重一課

    事實上,即使在2019年香港發生社會騷亂期間,習近平也未曾直接表達「高度關注」。今日表態的高度反映重視的程度,當2022年疫情失控程度已是比起2019年社會騷亂有過之而無不及,中央研判事態之嚴重可想而知。既然中央當時能夠雷厲風行地整頓局面,今天自然對馬馬虎虎的防控工作亦絕不客氣。 對中央政府的工作其實稍有認識的話,也知道在疫情幾百宗個案的時候,他們已經會預計幾千宗確診的可能,在幾千宗個案的時候,他們更會計及醫療體系崩潰、不治人數直線上升的情況。當對疫情防控抱有這種「底線思維」,就不可能不以最高規格的姿態、打醒百二分精神應對香港眼下的危機。更何況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政策措施的第一位,認為生命有壓倒一切的意義,視政府面對疫情的責任是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救治患者,堅守崗位,保障社會的健康...

    香港爆發第五波疫情以來,外國傳媒、外國商會和一些香港人持續地對「清零政策」冷嘲熱諷。他們經常批評「清零」的目標不切實際,嚴格的外防輸入及內防擴散措施造成龐大經濟代價,繼而提出香港應與英美社會看齊,採取「與病毒共存」策略,甚至以「躺平」的姿態應前萬變的疫情,聲稱情況自然可以迎刃而解。叫人訝異的是,抱着這種心態的不只是部份市民,連一些政治領袖、在政府中有話事權的人聽聞也是如此。 抗疫其實不需要大道理,只要將心比己,假如被擱置於醫院門外臨時帳篷的是自己年邁父母,假如為人父母亦只能看着孩子發燒而心疼萬分,甚至是自己病倒後卻被迫居家治療,要毫無依靠下度過不安的長夜,到底多少人仍然可以大義凜然地說一句香港應該「與病毒共存」?甚至如果上周在兒童醫院不治的三歲女童是我們家的孩子,如果最新公布的死亡個案中包括...

    當前香港醫療瀕臨崩潰,特首林鄭月娥在上周五(18日)形容醫院外的情況「不能接受」。然而,如果當前的情況是不能接受,為何長久以來公營醫療不勝負荷的問題又從未得到政府正本清源地解決?難道多年以來香港醫療人手、設施不足的情況,又是可以接受嗎?香港社會資源從來只患不均而不患寡,政府庫房儲備超過八千億,在全球堪稱首屈一指。如果特區政府能秉持着「人命至上」的原則施政,今日醫療體系即使不勝負荷,但相信也不會是如此不堪一擊。 在習近平表態的一個星期之前,香港已經每日新增逾600宗確診個案。當時特首面對社會要求加大力度檢測、隔離的呼聲,只一再重申政府的檢測、治療及隔離能力「不是無限」,「須聚焦地使用這些能力」。如果官員意識到「一國兩制」不是獨善其身,或者更簡單一點,意識到確保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應該是「壓...

    習近平下達「高度關注」的最高指示後,相信特區政府將會急民之所急,不再舉棋不定,危急關頭不再拘泥於小節,果斷地用盡辦法控制疫情,讓社會早日回復正常。 這一波疫情估計還未到高峰,但已經逾四萬人染病,數十人死亡,醫護人員筋疲力盡,我們絕不能讓這一課枉過。2019年社會騷亂後,政府和建制力量紛紛矢言要解決香港的深層次結構矛盾,尋根究柢地擺脫貧富懸殊,消除社會不安與躁動的土壤。面對2022年的疫情失控,我們也應該有着同樣的思維,正視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市民生命健康不被重視、官員缺乏底線思維和官僚作風等問題。 疫情爆發至今,內地過千名官員被問責查處,香港不能不以此為戒。要在解決燃眉之急後推進根本性的改革,更必須要明白到問題的核心,釐清施政所為何事,弄懂已亮起紅燈的管治問題。總不能哪一天,要中央再來一個重大...

  3. 2020年2月13日 · 各區區議會在隔離檢疫中心的問題上不單未有體現互助精神更將問題互相推搪充份體現了各家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雪上霜的狹隘心理。 防疫正在嚴峻之時,香港人應發揮同舟共濟的精神,守望相助同渡難關。 區議員作為民選代議士,應該把握好分寸,不能在這些重大問題上因鄰避思維而因小失大。 周二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在記者會上呼籲市民應以樂觀心態應對,鼓勵港人「有排都未要認輸啦。 」然而袁國勇等有擔當的學者在一邊鼓勵港人要齊心共抗疫情的時候,另一邊區議會卻頻頻出現疫情未失控卻先自亂陣腳的情況。 政府固然曾在未有預先安排足夠的檢疫中心,致使當下手忙腳亂,但隔離營是控制疫情的關鍵設施,當下亦必須快速而合理尋覓得合適的場所作隔離。

  4. 2020年2月8日 · 齊澤克是否主張疾病應該是全球性的現象因此各國應該團結起來應對跟中國合力抵抗病毒而不是採取一種各家自掃門前雪的事不關己態度? 讀者可能按奈不住要反駁:難道世界各地不是為了防疫而堵截中國人入境?

  5. 2022年3月6日 · 但面對疫情最為令人可怕的其實是社會中人人有着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的心態如果當下每一個人都可以明白大家同坐這條船繼而群策群力我們深信困難的日子總會過去

  6. 2023年5月2日 · 曾任三屆直選區議員的立法會議員梁美芬稱讚選區劃分成44個大選區的做法指如果將區劃得太細各個區議員往往會為小事爭拗不休為片區大型規劃造成莫大障礙令地區民生規劃停滯不前各家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這恰恰也是不利於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