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1月24日 · 醫院管理局總感染控制主任賴偉文醫生除了是惡菌剋星」,亦對付過不同大小疫症現時亦正領軍與新冠病毒搏鬥」。 在微生物學專科打拼近30年令他最難忘的戰役正是2003年的沙士」,他透露當年並無接觸追蹤的概念他是聯合醫院首名提出追蹤確診者的院內密切接觸者的人可惜當時無電腦系統配合他只可人肉式搜索確診者病床附近病人轉去了哪間病房哪個醫院。 他笑指當年做法「好原始」,但這寶貴的經驗正好給予他磨練,令今天他能帶領公立醫院抵抗疫症。 相關閱讀: 專訪|「惡菌剋星」賴偉文醫生教吃刺身魚生4大貼士:不要厚切! 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徐德義(中)於今年1月中率團到武漢了解肺炎的情況,隨團包括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 (左一)及醫管局總感染控制主任賴偉文(右一)。

  2. 2021年10月26日 · 外科專科醫生周芷茵稱乳房X光造影檢查是常用篩查乳癌的工具,「睇到好細早期未成形的乳癌會睇到惡性鈣化點睇到癌細胞生長嘅過程白色一點點就係佢嘅行蹤。 」她稱私家醫院沒有緊急半緊急等分類但公立醫院因應接不暇需要分流相信會以年紀及乳房硬度劃分,「年紀大又摸到乳房有硬塊相信係最急」,而10多至20歲女士就算乳房痛就可能被列為半緊急發現乳癌機會較低。 公立醫院半緊急個案輪候時間長,周芷茵提到腫瘤會在3至4個月內擴散,以往在公立醫院輪候過長的病人,可能都會轉到私人市場檢查,再回到公院跟進節省時間。 周芷茵提到腫瘤會在3至4個月內擴散。 (醫生媽媽乳妳 Surgeon Mommy - 周芷茵醫生 Dr Lorraine Chow Facebook)

  3. 2019年11月22日 · 出版: 2019-11-22 19:43 更新:2019-11-22 20:15. 54. 養和醫院臨床微生物及感染學專科醫生鄧兆暉在2012年與當時已婚的女病人發展婚外情二人曾有性關係。. 鄧兆暉被控1項專業失當醫委會就此案件在前日20日開始展開聆訊今日22日宣布指控成立判停牌 ...

  4. 2020年11月24日 · 一畢業就投身微生物學專科20多年來與無數惡菌周旋醫院管理局總感染控制主任賴偉文醫生儼如惡菌剋星」,每天多少病毒病菌都死在他手中。 魚生向來被視為含菌量爆燈的食物,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更直指食三文魚就像「食屎」。 賴偉文也坦言自己少吃魚生,因不單有細菌,更有寄生蟲,風險十分高。 他提醒市民享用魚生時有四大要點需要留神,包括不要吃厚切魚生,以及應仔細咀嚼,才有機會減低風險。 賴偉文又呼籲市民及醫生避免過度使用抗生素,可以有助殲滅惡菌,否則更多「超級惡菌」會橫行無忌! 相關閱讀: 專訪|專家賴偉文難忘沙士磨練:無電腦系統、人肉追蹤密切接觸者. 賴偉文偏愛微生物學這冷門專科,因為認為十分有趣及有挑戰性。 (李澤彤攝)

    • 血管外科專門處理人體血管 近年獨立成科
    • 血管一現問題情況緊急 手術分秒必爭
    • 手術有「令人起死回生」效果 技術發展迅速為治療提供更多「武器」
    • 手術猶如策略性遊戲 需事前作詳細規劃
    • 主動脈瘤猶如計時炸彈 應作定期檢查

    羅醫生指家中水管損壞會找水喉工人,而人體血管損壞則需要血管外科醫生。「人體的血管有很多種,例如動脈血管、靜脈血管、大至幾厘米粗的主動脈血管以及小至毫米的微絲血管。」他解釋,血管外科醫生負責全身的血管,範圍包括頭頸、胸口、四肢、腹部等;而腦部和心血管則分別由腦外科醫生和心臟科醫生負責。 血管外科原本屬外科範疇,不過近年隨著如微創手術的介入手術方式日漸普遍,這些手術方式與傳統使用手術刀等外科手術不同,因此血管外科便從外科當中分拆出來,成為一門獨立專科。「所以血管外科醫生既懂得微創手術,也懂得傳統外科手術,有時更會兩者混合使用。」

    血管精密又遍佈全身,不難想像要處理血管問題必須難度十足。不過羅醫生指,血管外科手術的難度更在於其急緊性,「血管一旦出現問題急需處理,而且處理過程往往分秒必爭。因為醫生或有需要暫時截斷血流才能修補血管,然而,截斷時間過長有機會令器官壞死。例如腎臟超過半小時沒有血液供應的話便會壞死,因此醫生必須在半小時內完成相關手術,並讓血液重新流動。」

    血管外科的工作如此困難,羅醫生卻在轉到私營市場後仍然堅守這門專科,難道有甚麼吸引之處?他指血管外科的確有兩個特點十分吸引。「第一點是治療效果即時可見,可為病人即時紓緩甚至解決問題。」他憶述一個印象深刻的個案,病人突然像電影情節般吐血不止,情況嚴重至瀕臨死亡。「檢查後發現病人所患的食道癌,蝕入胸主動脈,血液因而經食道不斷流出,導致吐血不止。」羅醫生指由於涉及腫瘤,傳統外科手術相當複雜,「幸好當時已有血管外科手術,只需在胸主動脈植入支架,使病人情況及時穩定。」他直指當時有「令人起死回生」的感覺。 第二個血管外科吸引之處是這門專科的發展相當迅速,經常有新技術推出,能夠為病人帶來更多新希望,羅醫生笑指「情況猶如打機中經常獲得新武器一樣。」他分享另一個例子,一名曾進行腎移植的病人突然出現主動脈瘤破裂,...

    隨著社會高齡化,血管老化引致血管問題愈來愈常見。「雖然血管外科不斷有新技術出現,但手術仍然甚具挑戰性,尤其微創手術更是不能出錯,加上需要隨時候召,因而工作具一定壓力。」羅醫生平日除了陪伴愛女舒壓,亦會以打機和閱讀等靜態活動舒壓。他認為《三國誌》等策略性遊戲與血管外科手術也有共通之處,「策略性遊戲需要玩家作事前計劃,並預計一旦遇到特定情況時,應該如何處理。正如進行手術前,要將整個手術每步計劃清楚,並預計過程可能出現的情況以及應對方案。」

    羅醫生指,香港最常見的血管問題是靜脈曲張和腳中風。不過羅醫生認為最棘手的血管問題是「主動脈瘤」,並形容它為「計時炸彈」。主動脈瘤是血管瘤的一種;血管瘤並非癌症腫瘤,而是指血管出現退化,令該退化血管位置猶如氣球般膨脹。「如果身體出現血管瘤而一直不作處理,一旦血管瘤破裂,情況便會非常危急,尤其是主動脈瘤,會導致嚴重內出血,有即時死亡的風險。」 他憶起另一個與一對夫婦有關的個案。「妻子因小腸氣問題而需前往急診,但在送院途中,丈夫反而突然暈倒。」兩人一同送抵醫院,經檢查後原來丈夫潛藏的腹主動脈瘤破裂,估計是由於過於擔憂妻子而令血壓飆升所致。夫婦的手術分別同時進行,最後二人亦平安度過手術。羅醫生指,丈夫因主動脈瘤破裂,情況一度變得危急。他希望藉此提醒大眾應定期進行體檢,及早發現潛藏的主動脈瘤。 血管外...

  5. 2016年3月15日 · 出版: 2016-03-15 21:28 更新:2020-03-02 17:34. 要從「他」變成「她」,需走過漫漫醫療路,有人抄捷徑到泰國變性,但風險使費皆甚高,丁丁選擇留港循正途,經普通科、精神科、心理科、內分泌科,過五關斬六將,終於等到「埋門」做變性手術,「變性國手」律敦 ...

  6. 2019年12月3日 · 65歲病人投訴醫生斷錯症收費11萬 荃灣港安病人有簽報價同意書. 撰文:李恩慈. 出版: 2019-12-03 22:20 更新:2019-12-03 22:26. 3. 65歲的士司機郭先生去年8月因感冒到荃灣港安醫院求診,他今日(3日)指診治醫生要求他即時入院,進行大量檢查,斷定患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