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方案》首次提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示範區的概念,重點是五項任務: 一是促進粵港澳經濟深度合作。 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的示範引領帶動作用,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航運國際金融國際科技創新的重要承載區,打造與港澳營商環境對接經濟發展協同的合作體系。 二是深入推進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 推動CEPA框架下對港澳在金融、法律、建築、航運等領域進一步開放。 拓展金融IC卡和移動金融在自貿試驗區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 三是創新粵港澳科技合作機制。 推動與港澳在科技金融、技術研發和轉化、智慧財產權保護和運用、人才引進和培養、科技園建設和運營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實施粵港澳科技創新合作發展計畫和粵港澳聯合創新資助計畫。 四是建設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合作示範基地。

  2.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將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有針對性地提出支持香港的具體舉措,主要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與香港互利合作。 這實際上是賦與港內合作、尤其是大灣區建設新使命和新內涵。 進一步觀察可以發現,報告一方面堅持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另一方面又與時俱進地提出必須採取新的發展方式。 其中最重要的,是把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作為新時代國家發展的戰略目標,並提出六個方面的重點舉措。 這些舉措不少是大灣區的獨特優勢,大灣區完全可以擔當國家建設現代化體系的綜合試驗場,率先實踐及推行新的發展方式,在全國發揮引領和示範作用。 具體而言: 一. 在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中發揮引領作用.

    • 255KB
    • 4
  3. 國際競爭力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世界經濟的環境下, 其創造增加值和國民財富持續增長的能力。 具體而言,國際競 爭力關注某一地區經濟運行的事後結果和未來發展潛能,包括 決定經濟運行的各種客觀因素和體制、管理、政策及價值觀念 等主觀因素,是對該地區經濟發展綜合競爭能力的一種系統、 全面的反映和評價。 回歸祖國以來,香港在經濟發展領域獲得了巨大的成就 和榮譽。 和全球同期發展相比,香港人均GDP增速顯著快 於全球平均增速。 以世界銀行2015年不變價美元計價體系, 香港2021年人均GDP為44,481美元,與回歸前的1996 年相比上升74%,超過同時期全球53%的增速。

  4. 一、 深化改革前海合作區的意義重大. 首先,發展高質量的現代服務業是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 2019至2020 年,中國人均GDP 連續兩年超過1萬美元,距離世界銀行規定的高收入國家標準還有約2,000美元的差距,正處於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期。. 同時 ...

  5. 2020年 11 月13 日. 經濟研究員 陳蔣輝. 十四五對外開放新趨勢及香港的功能角色. 在中央五中全會通過的“ 十四五” 規劃建議稿( 下稱《建議》)中,對外開放部分有了一些新的變化和提法。 與十三五時期相比,十四五 時期面臨的最大差異是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日趨複雜。 儘管國際上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但中國繼續走向開放、與外部進行深入合作的立場沒有改變。 然而,為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建議》強調做好自己的事情。 表現在對外開放部分,相比於十三五規劃建議,十四五規劃建議著墨字數更少,但更加高屋建瓴,新的提法也更有針對性。 作為中國連結世界的重要紐帶,香港的角色依然重要,要積極融入國家發展新局,獲得增長新動力,開創未來新篇章。 一、新提法與新特點.

  6. 從香港經濟結構上看,金融服務旅遊貿易及物流以及專業服務及其他工商業支援服務是香港四大支柱產業,分別佔2015 年香港本地生產總值和就業人數的57% 及47%,較2000年按此劃分以來上升8 及3個百分點,其中金融服務、專業服務及其他工商業、以及旅遊業於回歸以來均獲得了長足的發展,這是香港與內地之間比較優勢變化的結果。 一、國際競爭力和經濟自由度排名一直名列前茅. 國際社會一直高度評價香港經濟的競爭力和自由度,並充分肯定香港維持自由開放的市場原則、優良的法治傳統、高效的公營部門和穩健的體制,以及積極開拓新市場和支援新產業發展的努力,這些評價並沒有因為回歸已出現任何改變,充分反映「一國兩制」在香港成功落實。

  7. 今年的預算案主要從以下兩方面提出進一步支持綠色金融發展的措施:其一,擴大發行規模,將“政府綠色債券計劃”的借款上限提升一倍至2,000億元,令政府可在未來五年發行1,755億元等值的綠色債券,讓香港有更空間嘗試擴大綠債發行的幣種、項目種類和渠道,進一步豐富香港綠色金融生態;其二,降低發行成本,將政府先前推出的「債券資助先導計劃」和「綠色債券資助計劃」整合為「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資助計劃」,在未來三年繼續資助合資格的債券發行人的發債支出及外部評審服務。 圖1:在香港安排及發行的綠色債券規模. 圖2:債券通每月成交金額. 資料來源:香港金融管理局,CEIC. ,中銀香港金融研究院. 二是爭取今年內開通「債券通」南向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