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安史之亂是中国於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河东节度使安祿山與平卢节度使史思明發動的跟唐朝皇室爭奪統治權的內戰及藩镇动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捩點,并且造成了唐代中期以后不断加剧的藩鎮割據。
      www.wikiwand.com/zh/安史之亂
  1. 其他人也問了

  2. 安史之亂 是 中国 於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 河东节度使 安祿山 與 平卢节度使 史思明 發動的跟 唐朝 皇室爭奪統治權的 內戰 及 藩镇 动乱 ,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捩點 [2] [3] ,并且造成了唐代中期以后不断加剧的 藩鎮割據 [4] 。 背景. 安史之亂前的唐朝疆域. 唐朝歷 唐太宗 「 貞觀之治 」、 唐高宗 「 永徽之治 」、 武則天 「 貞觀遺風 」及 唐玄宗 的「 开元盛世 」後,國勢持续增加,文治武功在唐玄宗 開元 天宝 年間達至鼎盛狀態。 為了炫耀武力,大開邊功,從唐睿宗景雲二年開始,到開元末年,邊境上先後設立了十個節度使。 到天寶時期,這些節度使集軍政財權於一身,成為地方上最高的軍政長官,改變了唐朝初年內重外輕的局面,加劇了唐中央和地方藩鎮的矛盾。

  3. 安史之亂 是 中國 於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 河東節度使 安祿山 與 平盧節度使 史思明 發動的跟 唐朝 皇室爭奪統治權的 內戰 及 藩鎮 動亂 ,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捩點 [2] [3] ,並且造成了唐代中期以後不斷加劇的 藩鎮割據 [4] 。 背景 [ 編輯] 安史之亂前的唐朝疆域. 唐朝歷 唐太宗 「 貞觀之治 」、 唐高宗 「 永徽之治 」、 武則天 「 貞觀遺風 」及 唐玄宗 的「 開元盛世 」後,國勢持續增加,文治武功在唐玄宗 開元 天寶 年間達至鼎盛狀態。 為了炫耀武力,大開邊功,從唐睿宗景雲二年開始,到開元末年,邊境上先後設立了十個節度使。

  4. 考前筆記. - 玄宗後期耽於逸樂,怠誤政事,引發安史之亂叛亂主要人物是安祿山及史思明,所以稱安史之亂安史之亂標誌唐朝由盛轉衰安史之亂的背景. 開元後期,玄宗耽於逸樂,荒怠政事。 公元742年,地方發現祥瑞,玄宗因而改年號「天寶」。 節度使權力過大,造成外重內輕之局。 胡人得以掌權。 1.1 朝政敗壞. 國家承平日久,天寶年間玄宗不再勤於政事。 玄宗寵愛楊貴妃,沉迷女色。 先後委以國政給李林甫、楊國忠,二人阿諛貪婪,朝政日衰。 李林甫居相十九年,為保權位,引胡人為節度使,免邊將入朝執政。 1.2 邊將權重. 開元時,玄宗於沿邊設十大兵鎮,以節度使為長官,掌軍權。 天寶年間,節度使兼掌財政及行政權,權力大增。 十大兵鎮兵力合計五十多萬,中央兵力不過十萬,外重內輕。

  5. 第三章安史之亂與唐之衰亡. 假設上述是近日在長安掘出來的當地「報紙」,但由於年代久遠,很多字跡模糊不清,你能否利用你的智慧和課本的幫助,補上這些缺字嗎? (報道A) 唐朝回紇破天荒聯手抗敵,李懷仙望風而降. 唐代宗:「唐朝一定得! 史思明被逆子所弒,安史亂平指日可待. 【本報訊】唐代宗終於可以高呼:「唐朝一定得! 」因為擾攘了 9年 年的安史之亂,終於進入尾聲。 安史叛軍領袖史思明被其兒子 史朝義 所弒後,逃入范陽城。 他的前度部下李懷仙正率軍攻擊,城破旦夕可期。 自從安祿山在 范陽 起兵南下,攻陷長安、洛陽兩京。 唐玄宗倉皇逃往四川 成都 ,途經 馬嵬驛 時軍士譁變,逼死楊國忠和楊貴妃。 唐朝半壁江山,已落入安祿山手中,幸得忠臣張巡以死守住了睢陽城,避免安史亂軍南下。

  6.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 玄宗 末年至 代宗 初年 (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將領 安祿山 與 史思明 背叛 唐朝 後發動的戰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這場內戰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 因為發起反唐叛亂的指揮官以 安祿山 與 史思明 二人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又由於其爆發於唐玄宗天寶年間,也稱 天寶之亂 。 基本介紹. 名稱 : 安史之亂. 地點 :中國 北方 至 中原. 時間 :755年12月16日—763年2月17日. 參戰方 :唐帝國:唐朝中央軍與藩鎮軍;回紇外援;安史叛軍:唐朝河北三鎮的軍隊. 結果 :唐朝獲勝,但地方割據局面開始形成.

    • 安史之亂唐代衰亡1
    • 安史之亂唐代衰亡2
    • 安史之亂唐代衰亡3
    • 安史之亂唐代衰亡4
  7. subject.skhlkyss.edu.hk › chist › hkcee安史之亂與唐衰亡

    安史之亂 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兼併嚴重;邊防 節度使 權力過大,成爲強大的地方勢力;中央統治集團日益腐朽。 而此時 唐玄宗 已怠於政事,沈緬於酒色歌舞,窮奢極欲。 政事則先後委于宰相 李林甫 、楊國忠。 李林甫口蜜腹劍,勾結宦官,妒賢嫉能,他掌權十九年,政治日益黑暗。 他死後,楊貴妃的族兄楊國忠爲相。 他結黨營私,賄賂公行,政治更加黑暗。 朝廷直接掌握的武力也大爲削弱,代替府兵的彍騎缺乏訓練,戰鬥力差,無論數量、質量都遠遜于 節度使 的武力。 此時唐又與 吐蕃 、 南詔 多次發生戰爭。 唐軍攻南詔屢敗,天下騷然,國力虛耗。 安祿山,營州柳城(今遼寧錦州市西北)胡也,本姓康。 ……少孤,隨母嫁虜將安延偃。 ……乃冒姓安,更名祿山。 及長,忮忍多智,善億測人情,通六蕃語,爲互市郎。

  8. 38种语言. 不转换. 工具. 安史之亂 是 中国 於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 河东节度使 安祿山 與 平卢节度使 史思明 發動的跟 唐朝 皇室爭奪統治權的 內戰 及 藩镇 动乱 ,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捩點 [2] [3] ,并且造成了唐代中期以后不断加剧的 藩鎮割據 [4] 。 背景 [ 编辑] 安史之亂前的唐朝疆域. 唐朝歷 唐太宗 「 貞觀之治 」、 唐高宗 「 永徽之治 」、 武則天 「 貞觀遺風 」及 唐玄宗 的「 开元盛世 」後,國勢持续增加,文治武功在唐玄宗 開元 天宝 年間達至鼎盛狀態。 為了炫耀武力,大開邊功,從唐睿宗景雲二年開始,到開元末年,邊境上先後設立了十個節度使。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