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陳鯤宇先生(Michael)是保泰人壽(Bowtie)的聯合創辦人兼聯合行政總裁,堅信透過更好的保險產品,可以幫助普羅大眾填補保障缺口。Michael同時為北美精算師協會會員(Fellow of the Society of Actuaries, FSA)、認可財務策劃師(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 CFP)。 陳鯤宇 Michael Chan, Bowtie 專欄網誌

  2. 2020年9月28日 · Bowtie故事. 【曾俊華談自保】當個有溫度的資本家. 作者 曾俊華 John Tsang. 日期 2020-09-28. 更新 2022-05-13. 還記得疫情初期,全城被恐慌籠罩,防疫物資一度短缺,本來不過$50一盒的口罩也被炒至數百元。 這對於平時生活已捉襟見肘的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有人被迫用火酒消毒口罩重用,也有人要和子女共用一個口罩,情況十分惡劣。 疫情當中,社會每個人都在面對逆境。 幸好香港不乏有心人,眼見一眾港人心力交瘁,自資開設工廠,極速投入生產口罩和投疫物資,務求人人能自保;有企業在全港18設置「自助口罩提取機」,讓基層市民免費領取;即使沒有雄厚經濟實力,一些小業主儘管自身難保,也會體諒租戶生意艱難,大方減租或免租。 很高興香港有這麼多良心企業。

    • 徐帆區議員1
    • 徐帆區議員2
    • 徐帆區議員3
    • 徐帆區議員4
  3. 2020年5月6日 · Bowtie故事. 【CEO Channel】野生捕獲曾俊華. 2018年的RISE,筆者邀請Bowtie的醫務總監Dr.Jacky去會展朝聖,誰料巧遇「薯片叔叔」曾俊華先生。 在思考公司發展的同時,筆者想起「薯片叔叔」必然熟識香港社會民情,其正面及「落地」形象,很適合擔當Bowtie的顧問。 作者 顏耀輝. 日期 2020-05-06. 更新 2022-05-13. 分享. 突然又一年,大型初創及科技會議 RISE 即將來了。 多年來,會議録得過萬參展人數,評價好壞參半,有的人滿戴而歸,有的人則覺得會議名過其實。 2018 年的 RISE,筆者邀請 Bowtie 的醫務總監 Dr.Jacky 去會展朝聖,吸收初創方面的「日月精華」。

    • 徐帆區議員1
    • 徐帆區議員2
    • 徐帆區議員3
    • 徐帆區議員4
    • 徐帆區議員5
  4. 2020年9月14日 · 日期 2020-09-14. 更新 2022-05-13. 分享. 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個愛書之人,我堅信閱讀的魅力無可取替,再浮躁的人,只要手執一本好書,也能靜靜地坐半天,沉醉在字海當中不能自拔。 看書多年,雖然接觸過各種新鮮的題材、類別,但有幾本書至今仍是我的心頭好,其中一本就是由美國哲學家 Ayn Rand 編寫的《The Fountainhead》,一個圍繞著建築師的長篇小說。 而她的另一本著作《Atlas Shrugged》亦令人印象深刻,故事發生在一個壁壘分明的世界,描述了創新者和掠奪者兩派之間的爭鬥。

  5. 2021年6月10日 · 日期 2021-06-10. 更新 2022-05-13. 分享. 曾俊華相信金融科技早就融入在香港人的日常生活之中,簡單如用八達通「嘟」一杯咖啡,只是不自知,才因而感覺陌生。 有不少人婉惜香港原是亞洲內傲視同儕的國際金融中心,何解金融科技發展卻大為落後? 我(John)覺得其實不需要太灰心,因為金融科技早就融入在香港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只是不自知,才因而感覺陌生。 金融科技早已融入生活. 每日早上,香港人都會用八達通「嘟」一份早餐,然後擠進公共交通工具去上班。 而上班最開心的時刻莫過於是收到新一份糧單,於是急不及待在午飯時間走到櫃員機㩒錢,在排隊的過程中上網購買心儀已久的小禮物,好好犒賞自己。

  6. 2020年8月31日 · Bowtie故事. 【曾俊華談自保】「成功」是光環還是枷鎖. 香港的繁華背後,是否存有隱憂和挑戰? 作為「Victim of Its Own Success」,前人釐定的成功方程式,是否仍適用於今天的香港? 站在這個時代分岔口,你又會如何抉擇? 作者 曾俊華 John Tsang. 日期 2020-08-31. 更新 2022-05-13. 分享. 近來網上有不少影片以「成功方程式」作招徠,吸引一眾網民紛紛留言求教,希望取得煉成過千萬年收入的秘笈。 大家還記得港產喜劇《龍咁威》中,鄭中基、李璨琛二人合謀推銷「瑞士山區肺」的橋段嗎? 當中「我呢輪真係賺到夠啦,真係好想俾人賺吓」一句對白,竟然和這些投資達人的說辭驚人地相似。 成功真的能夠被複製嗎? 我認為成功從來都沒有一條放諸四海皆準的方程式。

  7. 2020年8月3日 · 日期 2020-08-03. 更新 2022-05-13. 分享. 初就任財政司司長時,我開始了寫網誌的習慣,一是希望能夠透過文字,與大家分享我的想法;二是為了聽取各方的不同意見,調整施政方針。 雖則辭任公職至今已有幾個年頭,擱筆也有一段日子,但慶幸仍有很多市民會樂意找我「傾計」。 近年隨著社會變化和嚴峻的疫情,香港人普遍漸趨悲觀,有人說香港已 Game Over,又指港人失去保護云云。 看著大家對未來的看法越來越消極,我和大家一樣感到無奈,但我更相信我們需要用行動去改變現狀。 我這陣子聽得最多的就是「自強」、「自救」和「自助」,歸納起來,不外乎是「自保」兩個字。 其實提倡自保並不是壞事,「自保,自己救自己」也不是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