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政府公務員職位空缺 相關

    廣告
  2. 專為報考CRE及基本法測試人士而設, 令你充分了解考試要求,掌握答題技巧. 通過「綜合招聘考試 (CRE)」是應徵學位或專業程度公務員職位的基本條件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9日 · 公務員事務局解釋出現空缺的原因包括退休辭職為推行新措施及改善服務而開設新職位等的空缺等局方指政府部門會透過招聘晉升或由合適的人員署任處理出缺的職位部門亦可靈活採用現行的延長公務員服務年期的措施

  2. 2024年4月12日 · 公務員事務局提交立法會的最新文件顯示在2022/23年度政府各部門離職人數最多的亦是警務處1180人),佔整體離職人數逾1成不過較2018/192019/20年度離職人數已明顯回落其他離職人數較多的部門則為食環署685人)、康文署656人)、房屋署590人及消防處524人)。 其中,康文署的離職人數有較明顯上升趨勢,2018/19至2020/21年度維持400多人,但2021/22、2022/23年度的離職人數均多逾600人。 另一近年多人離職的部門是衞生署,2018/19至2020/21年度離職人數約300多人,2021/22、2022/23年度均有逾500人離職。

  3. 2023年10月6日 · 位於灣仔稅務大樓37樓的公務員事務局一般職系處招聘中心今日正式啓用。. 即日起為助理文書主任文書助理及二級私人秘書職系空缺展開全年招聘。.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表示有關安排是一個新嘗試招聘時間可縮短至約4個月較以往加快 ...

  4. 2022年10月18日 · 公務員總工會主席馮傳宗指出公務員職位空缺高達16,000個離職率創新高投考人數亦下降反映公務員職位吸引力下降工會促請政府改善新制公務員待遇帶頭說好公務員故事又呼籲市民放下對公務員的偏見公務員總工會今日18日召開記者會馮傳宗表示應該用新思維看待公務員並停止有關公務員忠誠度炒作。 他稱,現時社會對公務員有偏見和誤解,可能與早前「加人工」事件,和上屆政府在疫情抗疫不力有關,他認為,市民應該關注公務員具體怎麼做,並解除糾紛與偏見,「大家不能邊要求他們做得好,又對他們有偏見。 被問到期望政府如何幫助公務員澄清,馮傳宗認為應多管齊下,從不同範疇出發,包括讓政府帶頭説好公務員故事,和加强公務員學院的工作,讓新舊公務員都有機會參加培訓,更好地為市民服務。

  5. 2023年9月16日 · 政府今日16日起展開2023至24年度聯合招聘政務主任二級行政主任二級助理勞工事務主任二級助理貿易主任級管理參議主任及二級運輸主任的工作所有符合相關入職條件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均可投考而現正修讀大學學士學位或同等學歷並將在2024年或2025年畢業的學生也可提交申截止申請日期為10月6日下午5時。 本次招聘各職位的人數,以二級行政主任(EO)最多,共220個職位 ;其次為政務主任(AO)亦提供50個職位,起薪點高達每月港幣60,065元。 二級助理勞工事務主任、二級助理貿易主任、二級管理參議主任及二級運輸主任,分別提供10、4、7及15個職位。 職位詳情及申請 www.csb.gov.hk/tc_chi/admin/grade/ao/447.html.

  6. 2024年3月18日 · 財政預算案提出政府在新一個財政年度會繼續維持公務員編制零增長的目標有議員關注公務員工作量長期超負荷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今日18日強調政府有決心填補現時的空缺問題絕不希望空缺率維持在高水平政府去年起已推新措施加強招聘立法會公務員及資助機構員工事務委員會今日召開會議勞聯立法會議員周小松指公務員工作量長期超負荷關注政府有否誠意及決心解決又問如何保證各部門不會因為縮減百分之一開支而向前線合約僱員開刀? 楊何蓓茵 : 若盲目地減少非公務員合約員工 會有反效果. 楊何蓓茵表示,政府部門可通過重訂工作優次、視乎程序及善用科技資源等達致減省1%開支,不相信部門會盲目地減少非公務員合約員工,否則現有員工要做更多工作,屆時或出現反效果。

  7. 2023年3月20日 ·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表示政府過去兩個年度均落實公務員編制零增長預計下年度能夠維持零增長目標她又承認近兩年公務員空缺增加立法會公務員及資助機構員公事務委員會今日討論預算案中有關公務員事務事宜有議員關注公務員編制問題。 勞工界立法會議員周小松批評,政府追求凍結編制,犧牲服務市民的質素,而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議員謝偉銓則表示,公職人員退休金金額較修訂預算多5.4%,涉及超過471億元,他關注,何時才達高峰期。 童學園. 【童學園】土生土長巴裔校草成副校長 4個妹受薰陶一門五傑投身教育. 楊何蓓茵承認,近兩年公務員空缺增加,退休人數也在增加,退休金支出亦相應增加,她估計,退休金開支在10年後才會逐步下降。 她又指,今年將恢復安排公務員到內地培訓、學習國家事務及交流。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