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4年12月3日 ·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以为龙的尾巴是拖在地上的。今天科学家们才发现,实际上, 龙的尾巴是悬在空中的,且具有防御作用。 1905年,威尔士王子爱德华七世将这副复制品从美国卡耐基博物馆要了过来。明年,这幅骨架将迎来入馆的110周年 ...

  2. 2015年10月14日 · 我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可考的文字星象记载。 先民们通过对日月等天象的观察来确定时间、方向和历法,从而开启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第一页。 天文学是观测的科学: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星宿月亮,昼隐夜明;恒星密布,井然有序;银河伸延,终始不移…… 在漫长的岁月长河里,古人勤奋观天,勇于思考与探索,在天文学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为后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天象记录史料。 天象观测溯源. 从古至今,中国的传统天象观测多应用在农业上,因为从事农艺耕种、繁殖牲畜等,需要人们掌握季节的变化。 通过对动物蛰伏、候鸟迁徙、植物枯荣等的长期观察,人们发现了季节的变化规律;在具体的劳动实践中,人们又发现,物候与太阳出没的方位、中午日影长短及恒星的出没变化相关。

  3. 2018年6月26日 · 恐怖谷理论指出,当机器人与人类相像超过一定程度的时候,人类对其的反应便会突然变得极为反感;哪怕它与人类有一点点的差别,都会显得非常显眼刺目,让整个机器人显得非常僵硬恐怖,让人有面对行尸走肉的感觉。 而人工智能一方面在智力上与人类逐渐接近,甚至在某些计算和深度学习领域超过了人类;另一方面其又具有机器属性,这种反差或许触发了人类的恐惧。 如果从历史的维度来看,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任何新事物的出现,一开始都会引起人类的恐慌和不安。 可以说,对新事物的恐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 比如,18世纪末,英国医生琴纳首次给人接种牛痘成功,当初许多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甚至谣传说,种了牛痘的人脸上会长出牛毛,头上会长出牛角,还会发出牛叫的声音。

  4. 2014年12月3日 · 太空探索先驱者. 从1958年成功发射人造卫星“探险者1号(Explorer I)”起,JPL已经参与了100多个有关探索地球、太阳系内外的项目和设备设计。. 而对于这一长串的“丰功伟绩”,我们仅能够列举其中的一部分。. 探险者计划(Explorer Program):1958年1月31日,作为 ...

  5. 2018年2月1日 · 2010年,澳门科学馆天文馆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列为“全球最高解像度的立体天文馆”。 天文馆中央设置有一个直径约15米的倾斜半球形银幕,并配备有一组高解像度的立体数码放映机及127个带有互动控制按钮的座椅。 当观众佩戴上特殊的眼镜设备,便可看到投射于巨型圆顶屏幕上的立体影像。 天文馆的巨大数据库及放映效果,可让观众自由地穿梭于宇宙星辰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天文馆还会定期举办一个名为“点亮星辰”的天文科普系列活动。 “点亮星辰”的寓意为“虽然光污染的城市夜空星光黯淡,但让我们一起把星光点亮”,希望借此吸引更多人热爱天文学、参加天文活动。 2016年,“点亮星辰”系列讲座及户外观测活动吸引了澳门本地超过2500人次参与其中。

  6. “国家的需要是第一位的” 在国际上,谷超豪被称为培育中国现代数学的极少数数学家之一。 他早年参加革命工作,不但是抗日救亡的活跃分子还从事地下党工作。 在新中国成立之际,曾策动当时掌握先进技术的杭州雷达研究所,挽留科学工作者和科研机构为新中国建设服务。 “我从小就受到教育,要为国家做事情,并且做得很有兴趣。 ”他这样说,也终身这样做。 谷超豪的学术重点曾历经几次转向,从早期跟随苏步青专攻微分几何到留苏归国后转向偏微分方程,之后又一头扎进数学物理的前沿,与杨振宁就规范场理论的数学结构开展合作研究。 他每一次调整研究方向,都是为了国家的科技发展需要。 20世纪50年代,谷超豪已成为中国微分几何学派的中坚。

  7. 2017年1月3日 · 诺沃肖洛夫的第一个“基地”是最初专注于研究强大的激光系统及其军事应用的国家研究中心Astrophysica。 但不到一年,他就决定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并即刻选择了到切尔诺戈洛夫卡的微电子技术研究所学习微电子技术。 在这里,他遇到了一群非常有激情和热心的科学工作者,并接受了一系列令他迅速成长的课程。 诺沃肖洛夫回忆道,自己在这里学习到了很多,从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到最复杂的实验技巧,“我记得自己非常嫉妒他们的技能能够让他们处理最微小的样本”。 于是,秉承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信念,诺沃肖洛夫让一位好友给他拿来了一把“见血封喉”的剃须刀,一面给自己刮胡子,一面练习双手的稳定性。 “那是一段相当痛苦而且血腥的经历”,对自己痛下狠手的他,在短期内也得到了迅速的提升。

  1. 相關搜尋

    梁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