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家後 》是一首 閩南語 歌曲。 收錄在 江蕙 2001年發行的《江蕙同名專輯》,由 鄭進一 作詞、作曲。 該曲在 第20屆金曲獎 (2009年)獲得了網友票選「我的最愛.一首歌」(評選範圍:第10屆至第19屆)冠軍的殊榮。 [1] 另外鄭進一也憑藉著《家後》一曲,入圍了 第13屆金曲獎 (2002年)的最佳作詞人獎。 [2] 其他版本. 2011年,在台灣長大的香港歌手 王馨平 邀請香港著名填詞人 林敏驄 為《家後》重新填上粵語歌詞,也命名為《家後》 2012年,香港歌手 鍾鎮濤 翻唱《家後》,也演唱了粵語版本《家裡家外》,由 盧永強 填詞. 參考資料. ^ 20屆金曲獎 我的最愛一首歌. [2013-12-09]. (原始内容 存档 于2013-12-11).

  2.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家後 》是一首 閩南語 歌曲。 收錄在 江蕙 2001年發行的《江蕙同名專輯》,由 鄭進一 作詞、作曲。 該曲在 第20屆金曲獎 (2009年)獲得了網友票選「我的最愛.一首歌」(評選範圍:第10屆至第19屆)冠軍的殊榮。 [1] 另外鄭進一也憑藉着《家後》一曲,入圍了 第13屆金曲獎 (2002年)的最佳作詞人獎。 [2] 其他版本 [ 編輯] 2011年,在台灣長大的香港歌手 王馨平 邀請香港著名填詞人 林敏驄 為《家後》重新填上粵語歌詞,也命名為《家後》 2012年,香港歌手 鍾鎮濤 翻唱《家後》,也演唱了粵語版本《家裏家外》,由 盧永強 填詞. 參考資料 [ 編輯] ^ 20屆金曲獎 我的最愛一首歌. [2013-12-09].

  3. 家后 》是一首 闽南语 歌曲。 收录在 江蕙 2001年发行的江蕙同名专辑》, 郑进一 作词、作曲。 该曲在 第20届金曲奖 (2009年)获得了网友票选“我的最爱.一首歌”(评选范围:第10届至第19届)冠军的殊荣。 [1] 另外郑进一也凭借著《家后》一曲,入围了 第13届金曲奖 (2002年)的最佳作词人奖。 [2] 其他版本 [ 编辑] 2011年,在台湾长大的香港歌手 王馨平 邀请香港著名填词人 林敏骢 为《家后》重新填上粤语歌词,也命名为《家后》 2012年,香港歌手 锺镇涛 翻唱《家后》,也演唱了粤语版本《家里家外》,由 卢永强 填词. 参考资料 [ 编辑] ^ 20屆金曲獎 我的最愛一首歌. [2013-12-09]. (原始内容 存档 于2013-12-11).

    • 生平
    • 特色
    • 軼事
    • 個人生活
    • 廣告
    • 外部連結

    早期生活

    幼時家裡窮苦,父親是布袋戲戲偶師傅,家中4個小孩中排第二,所以被暱稱為「二姐」,其妹被暱稱三姐。 9歲時因父親替友人作保,債主找上門,一家因而連夜從高雄搬往臺北,夜宿臺北車站是江蕙對臺北的第一印象。後經父親友人伸出援手,才得以有地方住,父親友人見江蕙喜歡唱歌,便介紹其至北投的那卡西飯店、酒家走唱,約1~2年後偕其妹江淑娜一同走唱,二人因此磨練出深厚的表演功力及精湛的歌唱技巧,而也因此江蕙直到15歲才小學畢業。 而後經友人介紹到夜總會駐唱,同時期的洪榮宏與鄭進一也在同一個夜總會駐唱,當時江蕙只會彈吉他,但該夜總會當時只有貝斯,洪榮宏表示其對江蕙的第一印象,就是她把貝斯當成吉他在彈。某次因鄭進一告假,臨時找江蕙上台演唱,一鳴驚人,因而被唱片公司相中。

    出道

    1981年4月以本名「江淑惠」推出第一張日文專輯《東京假期》。 1982年10月以藝名「江蕙」推出第一張臺語專輯《你不該輕視我》,卻乏人問津 1983年5月將藝名改為「江惠」推出第二張臺語專輯《你著忍耐》,其中同名歌曲《你著忍耐》因唱出底層勞工與時下女性的無奈心情因而開始受人注意,但由於當時臺灣仍處於戒嚴時期,臺語歌曲唯一的流通管道只有夜市,因此歌雖紅人卻不紅。直到1984年1月推出第4張臺語專輯《惜別的海岸》,江蕙首次嚐到走紅的滋味,同年9月再將藝名改回「江蕙」推出第6張臺語專輯《還鄉》,此後藝名未再變更。

    逐漸出名

    江蕙出道初期多以悲情歌曲為主,配上其哀怨嗓音,獲得當時中低階層勞工與離鄉背井年輕人的熱烈迴響。直至90年代後期逐漸改變歌路,改以輕柔歌聲為主,少嘶吼、不雕琢技巧,此時作品面向也開始較為多元,包含親情、愛情、友情與勵志等,此一改變也將江蕙推向巔峰,使其在2000年第11屆金曲獎至2003年第14屆金曲獎創下金曲歌后四連霸的輝煌紀錄。 1993年3月,《歡樂一百點》第一任主持人張菲的合約於同年5月1日期滿,他堅決辭任此節目的主持人,並入主台視與弟弟費玉清主持綜藝節目《龍兄虎弟》。《歡樂一百點》製作單位百是傳播負責人兼節目製作人黃義雄與李茂山、江蕙洽談並成功撮合二人接手主持該節目,並改名為《綜藝雙星 歡樂一百點》。《綜藝雙星 歡樂一百點》是李茂山與江蕙首次合作主持的綜藝節目,也是江蕙演藝生涯唯一主持的電視節目。 1999年推出的《半醉半清醒》專輯中收錄的《落雨聲》一曲與2001年推出的《江蕙同名專輯》專輯中收錄的《家後》一曲,在KTV點播的紀錄分別超過500萬次與700萬次,至今無人能出其右。而《家後》一曲因其歌詞娓娓道出為人妻對其丈夫之衷情,字字句句深入人心,深受女性歌迷喜愛,其後更...

    江蕙的作品雖主要為臺語歌曲,但經常融入現代流行音樂元素,包含國語流行音樂、R&B、中國風甚至搖滾樂等,也因此其歌迷得以橫跨老中青三代。 江蕙在臺灣演藝圈中擁有極好人緣,與許多大牌藝人皆有好交情,其照顧人的個性讓眾多後輩藝人都對她相當尊敬,每每發行新專輯或開演唱會都有許多大牌藝人送花祝賀,尤其與歌手張惠妹以及演員方文琳更是相知相惜、情同姐妹。此外,江蕙對提攜後進更是不遺餘力,時常邀請新人合作,包括合唱、寫歌或擔任演唱會嘉賓等,有許多新進藝人正是因與其合作才得以大紅大紫,諸如施文彬、伍思凱、周杰倫、方文山、方炯鑌、阿杜等。其中,有亞洲天王之稱的周杰倫曾說,《落雨聲》是他第一首賣出的歌,而這首歌也深受江蕙喜歡。 江蕙對歌迷的看重可見一斑,除了不定期的歌迷聚會、自己的官方活動「厚話盃」之外,在演唱會...

    江蕙凡事要求完美,每每上節目或接受採訪時,梳妝時間都特別久,堅持要在攝影機前讓自己看起來是最美的。另外,江蕙認為自己的左臉比較上相,因此每次上鏡都堅持只露左臉,也要求媒體只能拍其左臉,也因而有了「江左臉」的暱稱。江蕙每每決定發新專輯總是要超越上一張專輯,決定開演唱會從半年前就開始忌口,整天練歌,只為了在演唱會上表現出最完美的自己,也因此其鄰居常戲稱有免費的演唱會可以聽。曾在參與製作演唱會DVD時,發現自己在哪裡有失誤,其製作人陳子鴻才剛轉頭,就發現江蕙已經淚流滿面。也因江蕙從小就唱台語歌曲,對他人的台語發音特別敏感,2004年的《愛著啊》專輯中收錄的同名歌曲《愛著啊》,為其製作人陳子鴻與之合唱,但江蕙對其「落」字的台語發音一直不滿意,導致其錄音錄了超過9小時,陳子鴻甚至一度不耐煩,不想錄了。...

    江蕙長年因內耳失衡導致眩暈症纏身,據其本人與友人所述,嚴重時必須在地上爬,甚至邊爬邊吐。江蕙床邊設有救命鈴,以防隨時應變。 江蕙平時深居簡出,若非必要,幾乎足不出戶。江蕙經紀人陳子鴻透露,其最高紀錄約將近3個月都不出門。 江蕙自述會認床,每每南下高雄或到海外開唱,幾乎都像搬家一樣,把床、枕頭與電鍋等生活用品都帶上,甚至改變下榻飯店的房間佈置,佈置成與自己家中一模一樣。 江蕙非常惜情,幾乎對每位朋友都像家人一樣。歌手鳳飛飛(她曾在康熙來了節目中說鳳飛飛是她非常愛的偶像)、影視大亨楊登魁以及江蕙曾答應要教其歌唱技巧的藝人申東靖逝世時,江蕙均連續多天以淚洗面。 江蕙唯一承認過的一段戀情,為其在夜總會駐唱時認識的比自己小2歲的初戀男友洪榮宏,二人苦戀3年最後因男方繼母反對而分手。據傳江蕙1992~1...

    1990年:Toshiba東芝(新禾)唱將卡啦OK放影機(演出)
    1993年:恆義食品 中華檸檬愛玉 (演出)
    2003年:「Hope Maker希望工場」公益廣告(v.s.江淑娜、馬英九演出)
    2007年:錢櫃KTV 茶餐廳(演出)
  4. 江淑惠 (1961年9月1日 — ), 藝名 江蕙 ,臺灣臺語流行歌手,出生于嘉義 溪口 ,與妹妹 江淑娜 一起踏入演藝 [1] 。 她的演藝事業開始 1980年代 ,於 2015年 宣布退休;直至退休時,她發行了約60張音樂專輯。 她的演出及歌曲作品在使用閩南語的族群等社群中廣受歡迎,是當代閩南語流行音樂的主要代表之一。 她曾於連續4屆 金曲獎 獲頒最佳方言女演唱人獎及 最佳台語女歌手獎 獎項;包含 第1屆金曲獎 最佳女演唱人獎獎項,她於歷屆金曲獎中至今共獲頒該類獎項5次。 她也於2015年 第26屆金曲獎 獲頒 特別貢獻獎 ;至今共計獲頒13個金曲獎獎項(含由巫宇軒以《電車內面》代表獲頒之 第20屆金曲獎 最佳作詞人獎 )。

  5. 家後 落雨聲 遠走高飛 祝福 風吹的願望 甲你攬牢牢 幸福的溫度 封麥謝幕 [Bonus]家後-張學友 [Bonus]她來聽我的演唱會-張學友 [Bonus]百感交集祝福日記 [Bonus]嘉賓-浩角翔起 [Bonus]姊妹情深-江淑娜

  6. 孤女的願望(演唱:小江蕙) 人客的要求 水車姑娘 孤戀花 一個紅蛋 心糟糟 五更鼓 山頂黑狗兄 孤女的願望(v.s.小江蕙薛珮潔) 夜色 苦酒的探戈 我愛過 你不識我 再會啦心愛的無緣的人 情網 Sukiyaki(壽喜燒) 風吹風吹 愛我三分鐘 傷心酒店 家後 配樂 風吹的願望(江蕙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