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滿洲農業移民百萬戶移住計劃 是 日本陸軍 關東軍 在1936年5月11日制定的大量從日本向滿洲國引入農業殖民的計劃 滿蒙開拓移民 的一部分 [1] :83 。 以此計劃為主幹, 廣田弘毅 內閣制定了二十年百萬戶送出計劃 》,於同年起實施 [1] :84 。 背景 [ 編輯] 自 九一八事變 起至滿洲國滅亡為止,日本向滿洲國的農業移民一直由關東軍主導。 其滿洲農業移民主要分為3個階段。 第1階段為試驗移民期,自1932年至1936年,主要在探索農業移民的可能性;第2階段為正式移民期,自1936年起至1941年,日本政府以國策的形式大量從日本向滿洲殖民;第3階段為殖民事業崩潰期,自1942年至1945年,日本的殖民計劃執行受挫,最終停止。

  2. 概述 計劃原意是為收入不足以購買私人樓宇的市民,提供私人樓宇以外的自置居所選擇。亦可讓收入相對較高之出租公屋住(公屋富)加快騰出出租公屋單位,供有需要的人入住。 香港另一主要資助房屋機構香港房屋協會也有類似的資助房屋發展計劃,名為住宅發售計劃(Flat For Sale Scheme) [1 ...

  3. 序言. 背景. 切換 背景 子章節. 武裝試驗移民. 關東軍的大規模移民計劃. 計劃內容. 實施. 結局. 註釋.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 二十年百萬戶送出計劃 (日語: 二十カ年百万戸送出計画 )是日本政府於1936年8月11日制定的向滿洲國大規模遷移農業人口的殖民計劃。 該計劃由 拓務省 制定,由 廣田弘毅內閣 確立為國策。 該計劃以 關東軍 在同年5月制定的《 滿洲農業移民百萬戶移住計劃 》為基礎。 該計劃自1937年起實施,在1945年因為日本戰敗、滿洲國滅亡而中止。 背景[編輯] 武裝試驗移民[編輯]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變 爆發,日本關東軍佔領了滿洲地區。

  4. 在1997年 主權移交後的第一份施政報告 中,時任特首 董建華 提出於2007年讓全港70%居民成功置業當中重推「出售公屋計劃」為相關房屋政策的其中一環 [10] 。 及後,相關計劃於1997年12月正式推出,並更名為「租者置其屋計劃」,翌年1月起正式開售第一期。 由於租置計劃成效遠較1991年的「出售公屋計劃」為佳,故此計劃得以延續。 但由於樓市不景,政府於2002年11月頒布「 孫九招 」,並宣布自2005年後不再將更多合資格屋邨撥入租置計劃。 八年的租者置其屋計劃期間,房委會一共推出39個屋邨、約183,700個出租公屋單位供住戶認購。

  5. 汪兆銘(1883年5月4日—1944年11月10日),字季新,號精卫(亦為其筆名),通稱汪精衛,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祖辈均为在广东担任幕僚的浙江紹興府籍師爺,汪精衛生于广东三水县 [1]。官費留學生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1905年在東京加入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1910年,因謀刺清朝 摄政王 载沣失敗被捕 ...

  6. 由於試驗計劃的成功私人參建居屋計劃便成了居屋計劃的一部份到1980年首個私人參建居屋屋苑 油塘中心 亦告落成入伙。 1982年第三期乙起,所推出的居屋在出售時不包括地價及實施十年轉售限制。 1983年房委會推出「中等入息家庭房屋計劃」(英語: Middle Income Housing Scheme(MIHS) ),當時擬發售 屯門 美樂花園 、 柴灣 康翠臺 及 樂翠臺 。 當時首先推出的美樂花園,因推售市樓市逆轉,市民反應冷淡,導致未能售出的單位,後來要改作政府宿舍或售予原來不合資格的家庭。 因沒有置業者支持,最後整個計劃被擱置,而康翠臺及樂翠臺則要改為「私人參建居屋計劃」出售。

  7. 2019年5月15日 · 二十年百萬送出計劃(日語: 二十カ年百万戸送出計画 )是日本政府於1936年8月11日制定的向滿洲國大規模遷移農業人口的殖民計劃。 該計劃由拓務省制定,由廣田弘毅內閣確立為國策。 該計劃以關東軍在同年5月制定的《滿洲農業移民百萬移住計劃》為基礎。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