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美國海外升學 相關

    廣告
  2. 上個月有 超過 1 萬 名用戶曾瀏覽 bluecross.com.hk

    保障包括個人意外、學業取消、中斷、教育基金、醫療費用及在升學期間前往的消閒旅程等. 保障包括個人意外、教育基金及在升學期間前往的消閒旅程等。

搜尋結果

  1. 當熱帶氣旋中心持續風力一分鐘平均達到烈風程度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就會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 圖:1966-2009年大西洋每年熱帶氣旋平均數目(來源:NOAA) 大西洋熱帶氣旋名字共有 126 個,全是人名並以年份劃分為 6 組,每組有 21 個名字。 名字是循環使用的,即 2020 年的名字會於 2026 年重覆使用。 跟西太平洋一樣,假如熱帶氣旋造成嚴重傷亡或經濟損失,可要求把名字從名單除去並更換新名字。 圖:大西洋熱帶氣旋名字(來源:NOAA) 那麼你可能會問,第 22 個或之後的熱帶氣旋叫甚麼名字? 答案是用希臘字母。 上次使用希臘字母是年份是 2005 年,當年共有 27 個熱帶氣旋被命名,最後一個熱帶氣旋叫 Zeta。 圖:大西洋熱帶氣旋後備名字(來源:NOAA)

  2. 由於低溫及大風加強了冷凍效果皮膚暴露於空氣中短時間便會被凍傷甚至壞死美國政府將低溫及大風下的體感溫度定義為風寒指數wind chill)。 當風寒指數低於-30度時,就要採取措施預防凍傷。 今次寒潮侵襲美國,蒙大拿州的柯莫鎮一度出現-53度的風寒指數,可以用非常危險來形容。 不過在香港,由於氣溫多數高於0度,風寒指數一般在-10度以上,只要多穿衣服及注意頭部及四肢保暖,問題不會太大。 風寒指數(圖片來源:Wikipedia) 除北美洲外,極地渦旋亦存在於亞洲西伯利亞地區。 當極地渦旋增強時,西風帶就會出現擾動,形成本欄早前提及的「西風槽」,造成寒潮爆發。 目前未有跡象顯示亞洲地區會有類似的極地渦旋異常增強現象,事實上,在美國出現嚴寒天氣的同時,澳洲卻出現異常高溫現象。

  3. 2013年5月22日 · 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則根據Saffir-Simpson Hurricane Intensity Scale 將颶風分為一至五級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詳細分級及比較見下表由表中可見天文台定義的超強颱風與台灣定義的強烈颱風或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定義的三級颶風強度相約

  4. 美國國家氣象局採用第一個標準。 當Nino3.4區域的三個月平均海水溫度較氣候平均值高/低0.5度或以上,便稱為厄爾尼諾/拉尼娜。 這個指數在去年冬季升至最高值後正逐漸下降,預料將於今年較後時間轉為負值。 一般而言厄爾尼諾及拉尼娜會在秋末冬初達到最強而拉尼娜的強度比厄爾尼諾為弱美國自1950年開始監察以來共有23次厄爾尼諾及14次拉尼娜其中9次拉尼娜是緊接厄爾尼諾拉尼娜持續的時間一般較厄爾尼諾為長,有時甚至持續兩至三個冬季。 現時已是五月中,西太平洋尚未有熱帶氣旋影響,相信是受厄爾尼諾影響,西太平洋氣壓較高,赤道東風亦較弱,減低了熱帶氣旋形成的機會。 但隨著拉尼娜形成,這個情況相信會逆轉。 此外,今年冬季香港雨量偏高(一月份更是正常的十倍),相信亦與厄爾尼諾有關。

  5. 美國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291800Z 27.3N 133.9E 55KT 日本氣象廳 291800Z 27.1N 134.0E 60KT 中國中央氣象台 291800Z 27.2N 133.8E 54KT 韓國氣象廳 291800Z 27.2N 134.0E 56KT 其他熱帶氣旋 ...

  6. 台灣根據英文名字自行翻譯為中文,菲律賓則有一套本地使用的名稱。 除了統一命名外,個別國家亦會對熱帶氣旋進行編號。 當熱帶氣旋形成時,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會進行編號(例如01W)。 而當熱帶氣旋進一步增強為熱帶風暴時,中國中央氣象台及日本氣象廳亦會進行編號(例如第1號熱帶風暴及1401)。 不過,不同氣象機構對熱帶氣旋中心風力評估不同,因此命名及進行編號的時間會出現差異。 由於命名權由日本氣象廳擁有,其他氣象機構不得擅自命名,因此天文台的天氣報告有時會出現有名字的熱帶低氣壓或沒有名字的熱帶風暴。 延伸閱讀: 蒲福氏風級 http://typhoon.ws/learn/reference/beaufort_scale.

  7. 簡單來說,厄爾尼諾(El Nino)是指以赤道為軸線,太平洋海水溫度出現異常,繼而影響全球天氣的現象。 在正常情況下南美洲西岸對開之東太平洋海水溫度較低冷水由深處上升至海洋表面提供養份給魚類因此該處是漁民捕魚熱點。 但每隔二至七年,這個情況會逆轉。 東太平洋海水變暖,冷水無法由深處上升提供養份給魚類,漁獲減少。 由於這股暖流通常出現於聖誕節後,當地人稱為 El Nino,即聖嬰。 因此厄爾尼諾現象又稱為聖嬰現象。 溫暖的海水隨著東南風由東太平洋流向中太平洋,造成大面積海面升溫。 近年較嚴重的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於一九九七至一九九八年,當時整個赤道東太平洋海水溫度比正常高四至五度。 一九九七年九月太平洋海水溫度圖。 來源: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 海洋和大氣關係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