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耳機原是給 電話 和 無線電 上使用的,但隨著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盛行與人們對於視聽娛樂的改變,耳機多用於 手機 、 隨身聽 、 收音機 、可攜式 電玩 和 數位音訊播放器 等,亦同時見用於 電腦 和 Hi-fi 音響之中。 分类. 以換能原理区分. 換能原理(Transducer),是依照耳機中使用换能器的聲音驅動方式,可分作動圈式(Dynamic)和靜電式(Electrostatic)、壓電式、動鐵式、氣動式、电磁式等。 動圈式. 動圈耳機,又稱電動式耳機。 目前絕大多數平價的耳道式耳機都屬此類,原理類似於电動式扬聲器,處於永磁場中的纏繞的圓柱體狀線圈與振膜相連,線圈在信號電流驅動下帶動振膜發聲。

  2. 香港繁體. 工具. 抗噪耳機 ,亦稱為 主動式抗噪耳機 或 降噪耳機 ,為藉由 主動噪音控制機制 (ANC)可消除周遭令人不快之聲音(亦即 噪音 )的 耳機 。 原理為使用一個以上靠近耳朵之 麥克風 接收外界噪音,並以 電子電路 產生和噪音音波 相位 相反之訊號。 當此反相訊號產生時, 破壞性干涉 消除了佩戴耳機者本來所能聽到之外界噪音。 相對於主動式抗噪耳機,強調隔音機制之耳機稱之為 被動式抗噪耳機 或 隔噪耳機 ,然而機制和主動式完全不同,主要目的為隔絕防止噪音進入耳道。 抗噪機制使人不提高過多音量即可享受音樂。 也可不放音樂只是使用降噪功能,幫助飛機或列車之乘客睡眠。 抗噪耳機通常使用 靜音機 (ANC)消除低頻噪音,以主動方式消除高頻噪音效果不佳。

  3. 耳機 (Headphone)是一對轉換單元,它接受來自媒體播放器或接收器所發出的 電訊號 ,利用貼近 耳朵 的 揚聲器 將其轉化成可以聽到的 音波 。 耳機一般是與媒體播放器可分離的,利用一個 插頭 連接。 好處是在不影響旁人的情況下,可獨自聆聽音響;亦可隔開周圍環境的聲響,對在錄音室、 DJ 、旅途、運動等在噪吵環境下使用的人很有幫助(封閉式耳機)。 耳機原是給 電話 和 無線電 上使用的,但隨着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盛行與人們對於視聽娛樂的改變,耳機多用於 手機 、 隨身聽 、 收音機 、可攜式 電玩 和 數位音訊播放器 等,亦同時見用於 電腦 和 Hi-fi 音響之中。 分類 [ 編輯] 以換能原理區分 [ 編輯]

  4. 其他人也問了

  5. 特點. 參閱. 靜電耳機 是一種由靜電驅動極薄的具有永久磁性的 振膜 ,直接將電能轉換為聲能的民用 耳機 。 特點 [ 編輯] 耳機依照其換能原理可以分為 動圈式耳機 、 動鐵式耳機 和 靜電耳機 三大類。 市場上多見動圈式耳機(dynamic headphone),其原理類似於普通 喇叭 ,處於永磁場中纏繞的圓柱體狀線圈與振膜相連,線圈在信號電流驅動下帶動振膜發聲 [1] ,即由 電能 到 磁能 再到 聲能 的過程。 同樣是振膜做功發聲,與之相對比,靜電耳機的特點有: 靜電驅動振膜,電能直接轉化為聲能. 振膜比動圈耳機薄許多(幾μm,1/1,000,000 m,動圈為幾十μm) 聲音細節多、反應快、音染少. 參閱 [ 編輯]

  6.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耳道式耳機. 入耳式耳機 (英語: In-ear headphones )是一種 耳機 類型,該類耳機的耳塞套可置入於耳道內使用,因此能夠有效阻隔外界噪音干擾,並減少漏音。 [1] [2] 名稱 [ 編輯] 入耳式耳機也可被稱之為 耳道式耳機 ( Canalphones )或 入耳監聽器 ( In-ear monitor ,又譯為耳內監聽或耳道監聽)。 [3] 用途 [ 編輯] 原為供應舞台表演者使用,稱為 耳返 ,後來發展給一般音響愛好者。 某些入耳式耳機的品牌會附送各種不同大小與材質的耳塞套,使用者可選擇適合自己耳道空間大小的耳塞套。 常見產品 [ 編輯] AKG K3003. DENON AH-C710.

  7. 耳機特色 [ 編輯] S-Logic [ 編輯] S-Logic Plus. S-Logic EX. ULE (Ultra Low Emission) [ 編輯] Safer hearing [ 編輯] 販賣中產品 [ 編輯] 頭戴式耳機 [ 編輯] Pro系列 [ 編輯] Ultrasone Pro 550(2代) Ultrasone Pro 750(2代) Ultrasone Pro 900(2代) Ultrasone Pro 2900. HFI系列 [ 編輯] Ultrasone HFI-15G. Ultrasone HFI-450. Ultrasone HFI-580(2代) Ultrasone HFI-680. Ultrasone HFI-780.

  8. AirPods 是 蘋果公司 推出的 藍牙 無線耳機 ,於2016年9月7日蘋果秋季新品發布會上初次發布,不過該耳機因為開發原因導致延遲到2016年12月中才正式對外發售,而且因為供不應求,當時之運送等待時間達到至少6週之久。 該耳機需要裝置執行 iOS 10 或 watchOS 3 以上的 作業系統 。 AirPods可以自動通過 iCloud 同步,使得AirPods可以在執行 macOS Sierra 和watchOS的裝置之間自由切換。 AirPods也可以通過 藍牙 4.0協定連結至其他裝置,包括執行 Android 系統的裝置。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