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9月16日 · 作者李惠珍成功塑造风靡一时的“13点”,漫画以黑白单线勾画出少女的多变形象,不需靠色彩来吸引眼球,可见画家技巧高和构图功架。 《13点》漫画题材生活化,也很多反映时事的内容,女主角“13点”性格爽朗、亲切,朋友每遇上困难,都靠她以智慧解决。 我想自己在成长过程没被“公仔书”教坏,反而从“13点”身上学到不少东西,如乐观性格、审美眼光等。 现在重温《13点》,可见香港六七十年代的世情和人情味,可谓一代人的集体回忆。 一次,我带学生到漫画廊,作实地观察取材写作,很多学生指着大型“13点”雕塑,好奇问我:她穿上橙色时装很酷,她是谁? 我便向他们娓娓道来“13点”的故事。 我总把作者李惠珍想像是“13点”本人,渴望机会与作者见面,相信跟她聊天是一件乐事。

  2. 2018年11月26日 · “台独”学者曾建元在会上煽动“港独”分子设法打开局面。此人曾欲来港勾连“港独”分子,被拒入境。而会上,更一名操流利国语的外籍男子“满场飞”,与“港独”分子笑。

  3. 2018年9月9日 · 日本剧场导演野田秀树曾将坂口安吾的小说改变成话剧,舞台中央立着一棵巨大的樱花树,在剧中,人类的世界和恶鬼的世界是并存的,樱花树就是中间的那道门,通过这道门,恶鬼们就可以入侵到人类世界中来。 憎恶和杀戮交织的场景十分残忍,却也同时透着异常梦幻的美丽。 在《夜长姬与耳男》的最后,坂口写道:“喜欢的东西,若是不诅咒、不掠杀、不争夺可不行呢。 你的弥勒之所以不够,正是如此;你的怪物之所以美妙,也是基於这点喔。 像你之前把蛇倒吊上天花板、像你现在杀了我,这些都是很出色的工作……” 喜欢,进而想佔,然后用尽一切包括诅咒和掠杀在内的极端手段,也要满足这份佔慾,这份内心深处最疯狂也是最黑暗的衝动。

  4. 2020年4月20日 · 50年不变还没到一半,对2047后“一国两制”能否延续的忧虑已在香港浮现。. 儘管邓小平讲过“50年后也不会变”,许多人还是担心,香港纷争不止,“港独”思潮冒起,中央能容忍这样的“两制”吗?. 要回答50年后变与不变的问题,首先要看看50年不变的根据是 ...

  5. 2019年12月6日 · 特别是“组屋”策略,解决了“居者其屋”的难题,令住在“蜗居”、“笼屋”中的港人羨慕不已。 但李光耀的敢言、对亚洲国家民主发展的见解,许多人并没具体记忆。

  6. 2019年7月13日 · 话说这位英国著名歌手於上世纪80年代去世后,远在捷克的民众将之视作和平、反战的象征,遂於布拉格修道院大广场的墙上涂鸦纪念。 “连侬墙”之名由此而来,本意是要代表爱与和平等普世价值。 2014年香港爆发非法“佔中”,戴耀廷之流将其称作“让爱与和平佔领中环”,“连侬墙”亦被移植到金鐘佔领区,至今日的修例风波,“连侬墙”更是遍布各区,全港几乎各区均有,大埔更出现了所谓的“连侬隧道”。 但原应象征爱与和平的“连侬墙”,却跟“让爱与和平佔领中环”一样,只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 无带来“爱与和平” 部分读者可能不知,捷克的“连侬墙”一直个不成文规则,就是任何人只要颜料,即使墙上某个地方别人的涂鸦,也可以在上头自由创作。 但在香港又如何呢?

  7. 2018年9月20日 · 案发当日,许金山接获妻女死讯后,赶至医院只抱着女儿尸体痛哭,却未有看过妻子遗体一眼,这个怪异的行为,令探员心生疑团。 探员称,丧妻女后的许金山,一直表现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