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4月15日 · 沿大潭水務文物徑一直走,除了茂樹環抱,欣賞到平靜如鏡的山水倒影,大家也可留意21項已列為法定古蹟的水務歷史建築,包括氣勢磅礡的水壩、古老的石橋、輸水道,以及曾借出作電影拍攝場地的紅磚抽水站,原來仍然沿用至今。

  2. 2020年7月13日 · 為短期內增加本地電影製作,紓緩電影從業員的困境,政府會放寬電影製作融資計劃,提高實際融資額、讓投資者優先收回一半投資和提早發放融資。預計超過十部電影製作因此受惠,涉及融資共一億元。

  3. 2009年5月25日 · 香港電影資料館6月12 - 21日放映《碼頭風雲》、《碧血黃花》、《空中小姐》、《紅色娘子軍》及《再見中國》,探尋冷戰時期香港電影業的特色。 門票30元,在各城市電腦售票處發售;節目詳情,可瀏覽 這裡 ,或致電2739 2139╱2734 2900;訂票熱線2734 9009;也可 網上 訂票。 配合放映節目的座談會「冷戰與香港電影」,6月13日下午4時30分,放映《碧血黃花》後,在電影資料館電影院舉行。 講座以粵語進行,免費入場。 返回頁頂.

  4. 2014年2月6日 · 今次展覽亦展出約130件戲院文物,包括戲橋、電影特刊、手劃座位表、戲票、體重磅、舊戲院照片等。 戲院趣聞軼事 戲橋是當年電影最普遍的宣傳品,類似「劇透」,方便觀眾理解電影內容。

    • 郭富城電影1
    • 郭富城電影2
    • 郭富城電影3
    • 郭富城電影4
    • 郭富城電影5
  5. 2022年11月4日 · 首部劇情電影計劃的優勝名額增至六部電影,同時增撥拍攝經費。第七屆計劃共就六個優勝電影計劃批出3,900萬元資助。優勝團隊會獲資助製作其得獎電影計劃,以商業模式拍攝他們的首部劇情電影。

  6. 2005年6月10日 · 《等待黎明》(1984)以3個平民的遭遇重構出香港淪陷前後的景象,其中涉及戰爭中的友誼、愛情,人為求自保或發國難財的醜惡,以及犧牲精神等,影片編、導、演皆出色,周潤發初顯巨星魅力,更成為金馬及亞太雙料影帝。 獨立電影工作者崔明慧及湯美如的《奉天皇之名》(1995),透過大量資料及訪問,以冷靜客觀態度探究南京大屠殺始末。 此片獲1996年三藩市電影節特別評判獎。 同樣以南京大屠殺為題,杜國威編導、葉童主演的《五月八月》(2002)寫出日軍侵城的倫理親情,藉小朋友的眼光看戰爭帶來的禍害。 默片《淞滬抗戰紀實》及《八百壯士》設中英文字幕。 《延安內貌》及《保家鄉》為默片,不設字幕。 《香港淪陷》、《香港重光》及《奉天皇之名》為英語對白,不設字幕。

  7. 2022年10月14日 · 為響應粵劇日20周年,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下月26日和27日放映《蝶影紅梨記》(修復版)、《樊梨花》兩部粵劇電影,讓觀眾回味由任劍輝、白雪仙、陳寶珠擔綱演出的作品。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