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項羽本紀: 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 項梁怒之。. 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 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 」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 項梁嘗有櫟陽逮,乃請蘄獄掾曹咎書抵櫟陽獄掾司馬欣,以故事得已 ...

    • 概觀
    • 原文
    • 譯文

    項羽本紀》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創作的一篇文言文,出於《史記》中第七卷,是關於楚霸王項羽的本紀,它記錄了秦末項羽光輝壯烈的一生。

    項羽本紀》通過敘述秦末農民大起義和楚漢之爭的宏闊歷史場面,生動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項羽一生。項羽既是一個力拔山、氣蓋世、“近古以來未嘗有”的英雄,又是一個性情暴戾、優柔寡斷、只知用武不諳機謀的匹夫。司馬遷巧妙地把項羽性格中矛盾的各個側面,有機地統一於這一鴻篇巨製之中,雖然不乏深刻的撻伐,但更多的卻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時,年二十四。其季父項梁,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項氏世世為楚將,封於項,故姓項氏。

    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項梁嘗有櫟陽逮,乃請蘄。獄掾曹咎書抵櫟陽獄掾司馬欣,以故事得已。項梁殺人,與籍避仇於吳中。吳中賢士大夫皆出項梁下。每吳中有大繇役及喪,項梁常為主辦,陰以兵法部勒賓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長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陳涉等起大澤中。其九月,會稽守通謂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時也。吾聞先即制人,後則為人所制。吾欲發兵,使公及桓楚將。”是時桓楚亡在澤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處,獨籍知之耳。”梁乃出,誡籍持劍居外待。梁復入,與守坐,曰:“請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諾。”梁召籍入。須臾,梁眴籍曰:“可行矣!”於是籍遂拔劍斬守頭。項梁持守頭,佩其印綬。門下大驚,擾亂,籍所擊殺數十百人。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諭以所為起大事,遂舉吳中兵。使人收下縣,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吳中豪傑為校尉、候、司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於梁。梁曰:“前時某喪使公主某事,不能辦,以此不任用公。”眾乃皆伏。於是梁為會稽守,籍為裨將,徇下縣。

    廣陵人召平於是為陳王徇廣陵,未能下。聞陳王敗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矯陳王命,拜梁為楚王上柱國。曰:“江東已定,急引兵西擊秦。”項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聞陳嬰已下東陽,使使欲與連和俱西。陳嬰者,故東陽令史,居縣中,素信謹,稱為長者。東陽少年殺其令,相聚數千人,欲置長,無適用,乃請陳嬰。嬰謝不能,遂彊立嬰為長,縣中從者得二萬人。少年欲立嬰便為王,異軍蒼頭特起。陳嬰母謂嬰曰:“自我為汝家婦,未嘗聞汝先古之有貴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屬,事成猶得封侯,事敗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嬰乃不敢為王。謂其軍吏曰:“項氏世世將家,有名於楚。今欲舉大事,將非其人,不可。我倚名族,亡秦必矣。”於是眾從其言,以兵屬項梁。項梁渡淮,黥布、蒲將軍亦以兵屬焉。凡六七萬人,軍下邳。

    當是時,秦嘉已立景駒為楚王,軍彭城東,欲距項梁。項梁謂軍吏曰:“陳王先首事,戰不利,未聞所在。今秦嘉倍陳王而立景駒,逆無道。”乃進兵擊秦嘉。秦嘉軍敗走,追之至胡陵。嘉還戰一日,嘉死,軍降。景駒走死梁地。項梁已並秦嘉軍,軍胡陵,將引軍而西。章邯軍至栗,項梁使別將朱雞石、餘樊君與戰。餘樊君死。朱雞石軍敗,亡走胡陵。項梁乃引兵入薛,誅雞石。項梁前使項羽別攻襄城,襄城堅守不下。已拔,皆阬之。還報項梁。項梁聞陳王定死,召諸別將會薛計事。此時沛公亦起沛,往焉。

    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計,往說項梁曰:“陳勝敗固當。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勢不長。今君起江東,楚蜂午之將皆爭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將,為能復立楚之後也。”於是項梁然其言,乃求楚懷王孫心民間,為人牧羊,立以為楚懷王,從民所望也。陳嬰為楚上柱國,封五縣,與懷王都盱台。項梁自號為武信君。

    項羽

    項籍是下相人,字羽。開始起事的時候,他二十四歲。項籍的叔父是項梁,項梁的父親是項燕,就是被秦將王翦所殺害的那位楚國大將。項氏世世代代做楚國的大將,被封在項地,所以姓項。 項籍小的時候曾學習寫字識字,沒有學成就不學了;又學習劍術,也沒有學成。項梁對他很生氣。項籍卻說:“寫字,能夠用來記姓名就行了;劍術,也只能敵一個人,不值得學。我要學習能匹敵萬人的本事。”於是項梁就教項籍兵法,項籍非常高興,可是剛剛懂得了一點兒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學到底了。項梁曾經因罪案受牽連,被櫟陽縣逮捕入獄,他就請蘄縣獄掾曹咎寫了說情信給櫟陽獄掾司馬欣,因為這個緣故,事情才得以了結。後來項梁又殺了人,為了躲避仇人,他和項籍一起逃到吳中。吳中有才能的士大夫,本事都比不上項梁。每當吳中有大規模的徭役或大的喪葬事宜時,項梁經常做主辦人,並暗中用兵法部署組織賓客和青年,藉此來了解他們的才能。秦始皇遊覽會稽郡渡浙江時,項梁和項籍一塊兒去觀看。項籍說:“那個人,我可以取代他!”項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說:“不要胡說,要滿門抄斬的!”但項梁卻因此而感到項籍很不一般。項籍身高八尺有餘,力大能舉鼎,才氣超過常人,即使是吳中當地的年輕人也都很敬畏他了。

    楚軍崛起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陳涉等在大澤鄉起義。當年九月,會稽郡守殷通對項梁說:“長江以西全都造反了,這也是上天要滅亡秦朝的時候啊。我聽說先動手就能控制別人,後動手就要被人控制。我打算起兵反秦,讓您和桓楚統領軍隊。”當時桓楚正逃亡在草澤之中。項梁說:“桓楚正在外逃亡,別人都不知道他的去處,只有項籍知道。”於是項梁出去囑咐項羽持劍在外面等候,然後又進來跟郡守殷通一起坐下,說:“請讓我把項籍叫進來,讓他奉命去召桓楚。”郡守說:“好吧!”項梁就把項籍叫進來了。呆了不大一會兒,項梁給項籍使了個眼色,說:“可以行動了!”於是項籍拔出劍來斬下了郡守的頭。項梁手裡提著郡守的頭,身上掛了郡守的官印。郡守的部下大為驚慌,一片混亂,項籍一連殺了有一百來人。整個郡府上下都嚇得趴倒在地,沒有一個人敢起來。項梁召集原先所熟悉的豪強官吏,向他們說明起事反秦的道理,於是就發動吳中之兵起事了。項梁派人去接收會稽郡下屬各縣,共得精兵八千人。又部署郡中豪傑,派他們分別做校尉、候、司馬。其中有一個人沒有被任用,自己來找項梁訴說,項梁說:“前些日子某家辦喪事,我讓你去做一件事,你沒有辦成,所以不能任用你。”眾人聽了都很敬服。於是項梁做了會稽郡守,項籍為副將,去巡行占領下屬各縣。 這時候,廣陵人召平為陳王去巡行占領廣陵,廣陵沒有歸服。召平聽說陳王兵敗退走,秦兵又快要到了,就渡過長江假託陳王的命令,拜項梁為楚王的上柱國。召平說:“江東之地已經平定,趕快帶兵西進攻秦。”項梁就帶領八千人渡過長江向西進軍。聽說陳嬰已經占據了東陽,項梁就派使者去東陽,想要同陳嬰合兵西進。陳嬰,原先是東陽縣的令史,在縣中一向誠實謹慎,人們稱讚他是忠厚老實的人。東陽縣的年輕人殺了縣令,聚集起數千人,想推舉出一位首領,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就來請陳嬰。陳嬰推辭說自己沒有能力,他們就強行讓陳嬰當了首領,縣中追隨的人有兩萬。那幫年輕人想索性立陳嬰為王,為與其他軍隊相區別,用青巾裹頭,以表示是新突起的一支義軍。陳嬰的母親對陳嬰說:“自從我做了你們陳家的媳婦,還從沒聽說你們陳家祖上有顯貴之人,如今你突然有了這么大的名聲,恐怕不是吉祥的徵兆。依我看,不如去歸屬誰,起事成功還可以封侯,起事失敗也容易逃脫,因為那樣你就不是為世所指名注目的人了。”陳嬰聽了母親的話,沒敢做王。他對軍吏們說:“項氏世世代代做大將,在楚國是名門。現在我們要起義成大事,那就非得項家的人不可。我們依靠了名門大族,滅亡秦朝就確定無疑了。”於是軍眾聽從了他的話,把軍隊歸屬於項梁。項梁渡過淮河向北進軍,黥布(即英布)、蒲將軍也率部隊歸屬於項梁。這樣,項梁總共有了六七萬人,駐紮在下邳。 這時候,秦嘉已經立景駒做了楚王,駐紮在彭城以東,想要阻擋項梁西進。項梁對將士們說:“陳王最先起義,仗打得不順利,不知道如今在什麼地方。現在秦嘉背叛了陳王而立景駒為楚王,這是大逆不道。”於是進軍攻打秦嘉。秦嘉的軍隊戰敗而逃,項梁率兵追擊,直追到胡陵。秦嘉又回過頭來與項梁交戰,打了一天,秦嘉戰死,部隊投降。景駒逃跑到梁地,死在那裡。項梁接收了秦嘉的部隊,駐紮在胡陵,準備率軍西進攻秦。秦將章邯率軍到達栗縣,項梁派別將朱雞石、余樊君去迎戰章邯。結果余樊君戰死,朱雞石戰敗,逃回胡陵。項梁於是率領部隊進入薛縣,殺了朱雞石。在此之前,項梁曾派項羽另外去攻打襄城,襄城堅守,不肯投降。項籍攻下襄城之後,把那裡的軍民全部活埋了,然後回來向項梁報告。項梁聽說陳王確實已死,就召集各路別將來薛縣聚會,共議大事。這時,沛公也在沛縣起兵,應召前往薛縣參加了聚會。 居鄛人范增,七十歲了,一向家居不仕,喜好琢磨奇計,他前來遊說項梁說:“陳勝失敗,本來就應該。秦滅六國,楚國是最無罪的。自從楚懷王被騙入秦沒有返回,楚國人至今還在同情他;所以楚南公說‘楚國即使只剩下三戶人家,滅亡秦國的也一定是楚國’。如今陳勝起義,不立楚國的後代卻自立為王,勢運一定不會長久。現在您在江東起事,楚國有那么多將士如眾蜂飛起,爭著歸附您,就是因為項氏世世代代做楚國大將,一定能重新立楚國後代為王。”項梁認為范增的話有道理,就到民間尋找楚懷王的嫡孫熊心,這時熊心正在給人家牧羊,項梁找到他以後,就襲用他祖父的諡號立他為楚懷王,這是為了順應楚國民眾的願望。陳嬰做楚國的上柱國,封給他五個縣,輔佐懷王建都盱台。項梁自己號稱武信君。 過了幾個月,項梁率兵去攻打亢父,又和齊將田榮、司馬龍且的軍隊一起去援救東阿,在東阿大敗秦軍。田榮立即率兵返回齊國,趕走了齊王假。假逃亡到楚國。假的相田角逃亡到趙國。田角的弟弟田間本來是齊國大將,留住在趙國不敢回齊國來。田榮立田儋的兒子田市為齊王。項梁擊破東阿附近的秦軍以後,就去追擊秦的敗軍。他多次派使者催促齊國發兵,想與齊軍合兵西進。田榮說:“楚國殺掉田假,趙國殺掉田角、田間,我才出兵。”項梁說:“田假是我們盟國的王,走投無路來追隨我,我不忍心殺他。”趙國也不肯殺田角、田間來跟齊國做交易。齊國始終不肯發兵幫助楚軍。項梁派沛公和項羽另外去攻打城陽,屠戮了這個縣。又向西進,在濮陽以東打敗了秦軍,秦收拾敗兵退入濮陽城。沛公、項羽就去打定陶。定陶沒有打下,又離開定陶西進,沿路攻取城邑,直到雍丘,打敗秦軍,殺了李由。然後回過頭來攻打外黃,沒有攻下。 項梁自東阿出發西進,等來到定陶時,已兩次打敗秦軍,項羽等又殺了李由,因此更加輕視秦軍,漸漸顯露出驕傲的神態。宋義於是規諫項梁說:“打了勝仗,將領就驕傲,士卒就怠惰,這樣的軍隊一定要吃敗仗。如今士卒有點怠惰了,而秦兵在一天天地增加,我替您擔心啊!”項梁不聽,卻派宋義出使齊國。宋義在路上遇見了齊國使者,問道高陵君顯:“你是要去見武信君吧?”高陵君顯回答說:“是的。”宋義說:“依我看,武信君的軍隊必定要失敗。您要是慢點兒走就可以免於身死,如果走快了就會趕上災難。”秦朝果然發動了全部兵力來增援章邯,攻擊楚軍,在定陶大敗楚軍,項梁戰死。沛公、項羽離開外黃去攻打陳留,陳留堅守,攻不下來。沛公和項羽一塊兒商量說:“現在項梁的軍隊被打敗了,士卒都很恐懼。”就和呂臣的軍隊一起向東撤退。呂臣的軍隊駐紮在彭城東邊,項羽的軍隊駐紮在彭城西邊,沛公的軍隊駐紮在碭縣。 章邯打敗項梁軍隊以後,認為楚地的軍隊不值得憂慮了,於是渡過黃河北進攻趙,大敗趙軍。這時候,趙歇為王,陳余為大將。張耳為國相,都逃進了鉅鹿城。章邯命令王離、涉間包圍了鉅鹿,自己的軍隊駐紮在鉅鹿南邊,築起兩邊有牆的甬道給他們輸送糧草。陳余作為趙國的大將,率領幾萬名士卒駐紮在鉅鹿北邊,這就是所謂的河北軍。 楚軍在定陶戰敗以後,懷王心裡害怕,從盱台前往彭城,合併項羽、呂臣的軍隊親自統率。任命呂臣為司徒,呂臣的父親呂青為令尹。任命沛公為碭郡長,封為武安侯,統率碭郡的軍隊。 先前,宋義在路上遇見的那位齊國使者高陵君顯正在楚軍中,他求見楚王說:“宋義曾猜定武信君的軍隊必定失敗,沒過幾天,就果然戰敗了。在軍隊沒有打仗的時候,就能事先看出失敗的徵兆,這可以稱得上是懂得用兵了。”楚懷王召見宋義,跟他商計軍中大事,非常欣賞他,因而任命他為上將軍;項羽為魯公,任次將,范增任末將,去援救趙國,其他各路將領都隸屬於宋義,號稱卿子冠軍。部隊進發抵達安陽,停留四十六天不向前進。項羽說:“我聽說秦軍把趙王包圍在鉅鹿城內,我們應該趕快率兵渡過黃河,楚軍從外面攻打,趙軍在裡面接應,打垮秦軍是確定無疑的。”宋義說:“我認為並非如此。能叮咬大牛的牛虻卻損傷不了小小的蟣虱。如今秦國攻打趙國,打勝了,士卒也會疲憊;我們就可以利用他們的疲憊;打不勝,我們就率領部隊擂鼓西進,一定能殲滅秦軍。所以,現在不如先讓秦、趙兩方相鬥。若論披堅甲執銳兵,勇戰前線,我宋義比不上您;若論坐于軍帳,運籌決策,您比不上我宋義。”於是通令全軍:“兇猛如虎,違逆如羊,貪婪如狼,倔強不聽指揮的,一律斬殺。”又派兒子宋襄去齊國為相,親自送到無鹽,置備酒筵,大會賓客。當時天氣寒冷,下著大雨,士卒一個個又冷又餓。項羽對將士說:“我們大家是想齊心合力攻打秦軍,他卻久久停留不向前進。如今正趕上荒年,百姓貧困,將士們吃的是芋艿摻豆子,軍中沒有存糧,他竟然置備酒筵,大會賓客,不率領部隊渡河去從趙國取得糧食,跟趙合力攻秦,卻說‘利用秦軍的疲憊’。憑著秦國那樣強大去攻打剛剛建起的趙國,那形勢必定是秦國攻占趙國。趙國被攻占,秦國就更加強大,到那時,還談得上什麼利用秦國的疲憊?再說,我們的軍隊剛剛打了敗仗,懷王坐不安席,集中了境內全部兵卒糧餉交給上將軍一個人,國家的安危,就在此一舉了。可是上將軍不體恤士卒,卻派自己的兒子去齊國為相,謀取私利,這不是國家真正的賢良之臣。”項羽早晨去參見上將軍宋義,就在軍帳中,斬下了他的頭,出來向軍中發令說:“宋義和齊國同謀反楚,楚王密令我處死他。”這時候,將領們都畏服項羽,沒有誰敢抗拒,都說:“首先把楚國扶立起來的,是項將軍家。如今又是將軍誅滅了叛亂之臣。”於是大家一起立項羽為代理上將軍。項羽派人去追趕宋義的兒子,追到齊國境內,把他殺了。項羽又派桓楚去向懷王報告。楚懷王無奈,讓項羽作了上將軍,當陽君(即英布)、蒲將軍都歸屬項羽。

    破釜沉舟

    項羽誅殺了卿子冠軍,威震楚國,名揚諸侯。他首先派遣當陽君(即英布)、蒲將軍率領二萬人渡過漳河,援救巨鹿。戰爭只有一些小的勝利,陳余又來請求增援。項羽就率領全部軍隊渡過漳河,把船隻全部弄沉,把鍋碗全部砸破,把軍營全部燒毀,只帶上三天的乾糧,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決死戰鬥,毫無退還之心。部隊抵達前線,就包圍了王離,與秦軍遭遇,交戰多次,阻斷了秦軍所築甬道,大敗秦軍,殺了蘇角,俘虜了王離。涉間拒不降楚,自焚而死。這時,楚軍強大居諸侯之首,前來援救巨鹿的諸侯各軍築有十幾座營壘,沒有一個敢發兵出戰。到楚軍攻擊秦軍時,他們都只在營壘中觀望。楚軍戰士無不以一當十,士兵們殺聲震天,諸侯軍人人戰慄膽寒。項羽在打敗秦軍以後,召見諸侯將領,當他們進入軍門時,一個個都跪著用膝蓋向前走,沒有誰敢抬頭仰視。自此,項羽真正成了諸侯的上將軍,各路諸侯都隸屬於他。

  2. 項羽本紀_百度百科. 《項羽本紀是西漢史學家 司馬遷 創作的一篇文言文,收錄於《 史記 》中第七卷,是關於西楚霸王 項羽 的本紀,它記錄了秦末 項羽 光輝壯烈的一生。 《項羽本紀》通過敍述秦末農民大起義和 楚漢之爭 的宏闊歷史場面,生動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項羽一生。 作品名稱. 項羽本紀. 外文名. Xiang Yu's Annals. 作 者. 司馬遷. 創作年代. 西漢. 作品出處. 《 史記 》 文學體裁. 紀傳體. 目錄. 1 作品原文. 2 白話譯文. 項羽本紀 作品原文. 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時,年二十四。 其季父 項梁 ,梁父即楚將 項燕 ,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 項氏世世為楚將,封於項,故姓項氏。 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 項梁怒之。

  3. 十二本紀·項羽本紀作者司馬遷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時年二十四其季父項梁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項氏世世為楚將封於項故姓項氏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

  4. 史记. 项羽本纪. 原文 :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5. 項羽本紀: 宋義所遇齊使者高陵君顯在楚軍見楚王曰:「宋義論武信君之軍必敗居數日軍果敗。. 兵未戰而先見敗徵,此可謂知兵矣。. 」王召宋義與計事而大說之,因置以為上將軍, 項羽 為魯公,為次將,范增為末將,救趙。. 諸別將皆屬宋義,號為 ...

  6. 2024年5月25日 · Kôu. 項羽 (前232年—前202年 [1] [2] ),名 籍 , 字 羽 , 以字行 [3] , 楚國 下相(今 江蘇省 宿遷 市)人, 秦朝 末年至 楚漢時期 西楚的軍事家、政治家,同時是西楚開國君主。. 楚國 名將 項燕 之孫,七歲後隨叔父 項梁 遷 吳中 , 秦末民變 期間在 ...

  7. 其他人也問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