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香港醫學痛症治療協會 相關

    廣告
  2. 有效改善肩頸、腰背、關節、坐骨神經等痛症,消除痛楚,改善機能、延緩關節及肌肉衰老,效果顯著. 去痛成功率達95%,領先15年,No.1去痛症專家,多項國際專利技術,真正從根源解決痛症

搜尋結果

  1. 2017年10月22日 · 中醫治療痛症手段主要透過內服中藥外敷中藥針灸骨傷理筋手法治療以達扶正祛邪通絡止痛的功效這些專業的手段需要註冊中醫師去為病者進行。 一般而言,內服中藥可達到補虛、祛邪、調經通絡的作用;外敷中藥可促進局部循環,消腫祛瘀止痛。 針灸各派手法雖各有不同,但原則上都以調整經絡氣血,以達經氣流暢而止痛。 骨傷理筋手法可以放鬆肌肉筋膜,從至整復偏歪不正的骨骼,找出病因、病位,再去對症下藥、治療,是醫師的專業工作,但症狀改善以後,如何以拉筋作保健或維持治療效果,當中亦有奧妙。

  2. 2016年7月12日 · 香港疼痛學會主席李靜芬醫生指出頸腰背痛處理不當或會隨時變成慢性疼痛及神經痛所以應及早由醫生斷症並以正確方法治療如改善姿勢 ...

  3. 2016年7月3日 · 頸痛及腰背痛雖然十分常見但若未有及時正確處理有機會演變成慢性痛症香港疼痛學會主席李靜芬醫生指出:「當經常出現疼痛意味 ...

  4. 2020年12月15日 · 腰痛是全球最主要的十種疾病和傷害之首,它令人們能力降低,活動受限,會導致殘疾,給個人、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是影響總體福祉的重要健康原因。 根據香港的大學調查,香港市民高達九成人表示一年內曾出現至少一項痛症,當中腰痛的比率高達55%,即是一半以上的受訪者均受到腰痛的困擾。 受訪者表示,腰痛對他們的影響是令其工作效率降低、睡眠及情緒低落。 腰痛可以是急性、亞急性或慢性發作,儘管已經確定了幾個風險因素(包括職業姿勢、抑鬱情緒、肥胖和年齡)。 腰痛不是疾病,而是一系列症狀中的主要表現。 其實,有許多腰痛發作的原因仍然不清楚,難以診斷。 腰痛疾病五分類. 腰痛不是一種特定的疾病,而是一種由嚴重程度不同的大量潛在問題引起的主訴,現代醫學將腰痛大致分為五類︰.

  5. 2009年10月6日 · 一項調查顯示40%受訪的長期痛症患者的痛楚已持續逾10年游寶榮()指不少患者對治療痛症沒耐性41受訪者沒有定期覆診

  6. 2014年1月12日 · 放大圖片. 痛經是指凡在經期或經行前後,出現周期性小腹疼痛,或引腰骶,甚至劇痛暈厥、面色蒼白、手足冰冷、噁心嘔吐。 經常持續數小時至兩天,一般經血暢流後腹痛緩解。 痛經是婦女常見病之一,尤以年輕婦女較為常見。 現代醫學把痛經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前者又稱功能性痛經,即生殖器官無明顯器質性病變,病程較短,後者多繼發於生殖器官某些器質性病變,病程較長,如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病、慢性盆腔炎等。 文:藍永豪(香港醫學會副理事長) 痛經的病因病機. 痛經的病因包括情志所傷、起居不慎、六淫侵襲等,並與體質因素有關。 痛經的病機在於邪氣內伏或精血不足,於經期前後衝任二脈的氣血變化較大且急驟時,胞宮的氣血運行不暢,即「不通則,或胞宮失於濡養,即「不榮則」。

  7. 2009年1月31日 · 資料圖片. 文:馮婷婷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過了一個漫長的農曆新年假期後,又要再埋首工作,不期然覺得疲累,周身骨。 「在香港這個生活節奏急促的社會,很容易患上慢性疲勞綜合,無論怎樣休息,疲累感覺總是揮之不去。 」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助理教授姚韌敏博士表示。 疲累痛症長達半年. 慢性疲勞綜合(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其實是在1988年才正式定名的新病,意指一種慢性或反覆發作的疲勞,起因與某種勞動或動作無關,患者亦無腫瘤、貧血、內分泌失調、抑鬱症等其他病症,在身體機動運作正常的情況下,經常感覺疲累,休息亦無助恢復精神,而情況維持半年以上者,就有機會患上慢性疲勞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