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黃大仙區議會 (英語: Wong Tai Sin District Council )是 香港 十八個區議會之一,成立於1981年5月6日,至1997年 香港主權移交 共歷六屆在1997年至1999年成立黃大仙臨時區議會 [1] 。 負責就 九龍 黃大仙區 的事務向政府提供意見。 此區議會由4名民選議員、8名地區委員會界別議員及8名委任議員組成,最新一次的黃大仙區議會選舉在 2023年12月10日 舉行。 政治派系 [ 編輯] 自2000年起,該區議會由以下政治派系所控制: 圖例. : 建制派. : 民主派. : 中間派. 組織 [ 編輯] 領導層 [ 編輯] 委員會 [ 編輯] 現屆議員 [ 編輯] 議員列表 [ 編輯] 政黨組成 [ 編輯]

  2. 黃大仙區議會 (英語: Wong Tai Sin District Council )是 香港 十八個區議會之一,成立於1981年5月6日,至1997年 香港主權移交 共歷六屆在1997年至1999年成立黃大仙臨時區議會 [1] 。 負責就 九龍 黃大仙區 的事務向政府提供意見。 此區議會由4名民選議員、8名地區委員會界別議員及8名委任議員組成,最新一次的黃大仙區議會選舉在 2023年12月10日 舉行。 政治派系. 自2000年起,該區議會由以下政治派系所控制: 圖例. : 建制派. : 民主派. : 中間派. 組織. 領導層. 委員會. 現屆議員. 議員列表. 政黨組成. 過往議員. 2020年-2023年.

  3. 黃大仙區議會 (英語: Wong Tai Sin District Council )是 香港 十八個區議會之一,成立於1981年5月6日,至1997年 香港主權移交 共歷六屆在1997年至1999年成立黃大仙臨時區議會 [1] 。. 負責就 九龍 黃大仙區 的事務向政府提供意見。. 此區議會由4名民選議員、8名地區 ...

    • 地理
    • 本區歷史沿革
    • 行政區劃
    • 公共設施
    • 經濟發展
    • 交通

    黃大仙區位於九龍半島東面,北方背靠獅子山、大老山及慈雲山,東臨飛鵝山,包括竹園、黃大仙、馬仔坑、元嶺、牛池灣、彩雲、彩虹、富山、瓊山、宏景花園、鑽石山、慈雲山、斧山、樂富、橫頭磡、新蒲崗、翠竹等地方,因此本區亦成全香港唯一無海岸線的行政區。 啟德明渠源自慈雲山,至蒲崗村道成為明渠,沿彩虹道至太子道東,經啟德下的暗渠流入前啟德機場跑道和觀塘間水道。 黃大仙區以住宅為主,工業樓宇集中在新蒲崗北部工業區。 牛池灣原名「龍池灣」,明朝時被意大利傳教士訛稱為「牛屎灣」,到了清朝時期改名為牛池灣。 樂富原名「老虎岩」,簡稱「老虎」,因原名帶有「煞氣」,遂雅化成現有名字。 鑽石山本是一個石礦,名字是「將石塊鑽出」的意思,香港政府把此地名繙譯成英文時,誤解了鑽(動詞)石山為鑽石(名詞)山,把它命名了做「Di...

    宋代至明代

    根據族譜及《新安縣志》,南宋時,蒲崗村(今新蒲崗)、衙前圍村已陸續開村;而大磡村也曾發現兩宋時期的銅錢。至於宋代以前的情況,由於未有相關文物出土,目前未能證實。

    清朝

    康熙廿七年(1688年)刊行的《新安縣志》中,新安縣下分三鄉(恩德鄉、延福鄉及歸城鄉)、七都、五十七圖,合共509條村莊,黃大仙區屬延福鄉五都,五都中有「衙前村」(衙前圍村)及「莆岡村」(蒲崗村)。而到嘉慶廿四年(1819年)刊行的《新安縣志》中,新安縣下分四區,黃大仙區一帶由官富司管轄,其下有「衙前村」、「莆岡村」及「牛池灣」(牛池灣村)三村。 1866年意大利傳教士佛倫特里(Volonteri)繪制中英對照的《新安縣全圖》,在今日黃大仙區範圍內標示了「竹園」(Chuk-ün,即竹園村)、「寶岡」(Pau-kong,即蒲崗村)、「衙前」(Nga-ts'in,即衙前圍村)、「大庵」(Tai-um,即大磡村)、「圓嶺」(Un-ling,即元嶺村)、「牛屎灣」(Ngau-shi-wan,即牛池灣村)及沒有英語標示的「弘莆」(疑為彭莆圍)。

    英治初期

    光緒廿四年(1898年)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界限街以北到深圳河的地區包括大嶼山等235個離島租借予英國99年,黃大仙區自此劃歸英國殖民地香港管治。 1937年香港政府劃分新九龍4區,分別為「九龍城區」、「九龍塘區」、「深水埗區」及「荔枝角區」,黃大仙區在「九龍城區」內。

    民政事務專員

    現任黃大仙區民政事務專員為胡鉅華,於2023年9月3日接替黃智華出任該區專員。

    區議會

    黃大仙區議會負責就該區的社區設施、衞生環境、運輸及交通、房屋政策及居住環境改善等事宜,向政府反映意見。第六屆黃大仙區議會有25名直選議員,現時黃大仙區議會主席及副主席皆為懸空。黃大仙區議會是香港十八個區議會之一,負責協助處理黃大仙區的事務,共有25名議員,現屆黃大仙區區議會由民主派主導,現任2名議員全數為民主派議員。

    分區委員會

    現時黃大仙區分為四個分區會,包括:中分區,西南分區,東分區及北分區。

    教育

    1960年代黃大仙區的教育機構與公共房屋緊密相連,不少學校建於七層徙置大廈的天台,其中部分包括: 黃大仙下邨 1. 為道學校暨幼稚園(第24座) 2. 黃大仙信生幼稚園(第27座) 樂富邨 1. 培靈小學(第1座) 2. 青年會小學(第2座) 3. 使徒信心會小學(第7座) 4. 生命堂小學(第8座) 5. 慕光幼稚園(第20座) 橫頭磡邨 1. 潮光小學暨幼稚園(第5座) 2. 橫頭磡信義會小學(第10座) 3. 橫頭磡神召會康樂幼稚園暨小學(第22座) 位於慈雲山的「蒲崗村道學校村」是香港首個最大型的學校村,於2002年9月2日正式啟用。學校村佔地3.75公頃,有3間小學、1間中學及1間私立音樂中小學,包括: 1. 保良局錦泰小學 2. 聖博德天主教小學(蒲崗村道) 3. 慈雲山天主教小學 4. 保良局何蔭棠中學 5. 國際基督教優質音樂中學暨小學 各校共用小型足球場、有蓋籃球場、綠化緩跑徑、跳遠沙地及停車場等設施。

    醫療服務

    1961年由「瑪利諾醫藥福利會」創辦的聖母醫院是區內首間醫院,其後「東華三院」於1965年創立東華三院黃大仙醫院,主要服務老人,現時已發展成一所康復醫院。香港佛教醫院則於1970年由「香港佛教聯合會」創辦。「嗇色園」在建立初期即開設藥局贈醫施藥,1980年擴建的醫藥局落成,增設西醫診所,而在1998年啟用的嗇色園社會服務大樓更設有護理安老院、西醫及牙醫診所、物理治療中心等。 公營醫院(九龍中醫院聯網) 1. 聖母醫院– 非緊急醫院,提供不同專科的非緊急服務。(原屬九龍西醫院聯網) 2. 東華三院黃大仙醫院– 延續護理醫院,提供復康及胸肺科服務。(原屬九龍西醫院聯網) 3. 香港佛教醫院– 社區醫院,設有普通科和延續護理服務。 公營診所 1. 東九龍普通科門診診所 2. 柏立基普通科門診診所 3. 伍若瑜普通科門診診所 4. 橫頭磡賽馬會普通科門診診所

    安老殯葬

    早在1926年天主教會「安貧小姊妹會」已開辦聖若瑟安老院,是香港首家獨立建築的安老院。1957年「志蓮淨苑」成立安老慈幼院。1950年政府在鑽石山撥出一塊土地給「東華三院」以換取其市區義山土地供發展用途,東華將原位於柴灣、何文田、牛池灣、茶果嶺等義山的骨殖遷葬鑽石山,於山頂設置「東華義塚」供總理行春秋二祭。1973年再獲撥地興建鑽石山殯儀館,於1977年正式啟用。

    商業

    旅遊業 不少旅客喜歡前往黃大仙祠、志蓮淨苑等景點參觀,加上該區有不少地道美食和茶餐廳,亦帶動了附近商鋪的營業額。

    工業

    採石業 鑽石山石礦場有超過一世紀的開採歷史,於1993年才停業。 製造業 新蒲崗工廠區,位於彩虹道及太子道東之間,主要為製衣廠。 電影業 1940至1950年代黃大仙區有多個製片廠,位於鑽石山的「大觀片場」是早年粵語片主要拍攝基地,九龍城則有「世光」、「友僑」等。而位於牛池灣斧山道的「永華片場」於1970年代租給嘉禾電影,並改名「嘉禾製片廠」,吸引無數日本影迷在外守候成龍。

    港鐵

    1. █ 觀塘綫:樂富站、黃大仙站、鑽石山站、彩虹站 2. █ 屯馬綫:鑽石山站

    道路

    幹線道路 1. 2號幹線:大老山隧道 2. 7號幹線:龍翔道 市區道路 1. 彩虹道 2. 太子道東 3. 清水灣道 4. 蒲崗村道 5. 東頭邨道

    巴士

    巴士 專線小巴 紅色公共小巴 1. 約有12條公共小巴路線。部分於區內行走,亦有路線往來佐敦道、旺角、紅磡、青山道甚至荃灣等地。

  4. 分類:黃大仙區議員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討論. 說明. 有關本 分類 的更多資訊請參閱黃大仙區議會 」。 「黃大仙區議員分類的頁面. 此分類包含以下 40 個頁面,共 40 個。 C. 鄭梓健. 陳婉嫻. 鄭德健. H. 許錦成. 黃金池. L. 林文輝. M. 莫嘉嫻. N. 伍周美蓮. S. 施德來. 蘇錦樑. T. 陶君行. W. 溫子衆. 胡志偉 (1962年) Y. 尤漢邦. 楊勵賢. 劉珈汶. 岑宇軒. 廖成利. 張嘉宜. 張茂清. 徐百弟. 李德康. 梁銘康. 沈運華. 胡.

  5. 香港繁體. 工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黃金池, BBS , MH , JP (英語: Wong Kam-Chi [1] ,1948年 — ),曾任 香港 黃大仙區議會 龍趣選區 議員。 香港 建制派 人士、前 香港自由民主聯會 、 東九龍居民委員會 、 九龍社團聯會 成員。 簡歷 [ 編輯] 2008年5月獲選為 北京2008年奧運會香港區火炬接力 火炬手。 政治生涯 [ 編輯] 黃金池自1985年起任黃大仙區議員,長期為 東九龍 居民服務,特別是積極推動青少年發展及慈善服務,並積極於地區推廣老人健體運動。 2000年至2003年任 黃大仙區議會 副主席。 2004年至2007年任 黃大仙區議會 主席。 2008年至2011年任 黃大仙區議會 副主席。

  6. 黃逸旭 (英語: Wong Yat-yuk ,1978年7月17日 — [1] ), 香港 社工 香港 黃大仙區議會 副主席兼前 正安 選區議員,是前 民主黨 成員及 泛民區選聯盟 成員 [2] 。. 1998-2003大師兄黃逸旭、二師兄 呂永基 、三師弟 溫子眾 一同跟隨李華明服務社區。. 2003年尾黃逸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