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朋友写:谭校长一九五 年出生,七十岁了(实足六十九岁),还这麼卖力,又唱又跳,满头大汗,直接看哭。 我吓了一跳,谭校长已经七十岁了?

  2. 2020年4月20日 · 2020-04-20 04:23:43 大公报. 字号. 50年不变还没到一半,对2047后“一国两制”能否延续的忧虑已在香港浮现。 儘管邓小平讲过“50年后也不会变”,许多人还是担心,香港纷争不止,“港独”思潮冒起,中央能容忍这样的“两制”吗? 要回答50年后变与不变的问题,首先要看看50年不变的根据是什麼? 这个根据是不是发生了改变? 邓小平当年提50年不变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两个不变”。 他是这样讲的:“说不变不是一个方面不变,而是两个方面不变。 ”“要真正能做到50年不变,50年以后也不变,就要大陆这个社会主义制度不变。 ”这就是说,内地不变,香港也会不变。 “改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香港会是怎样? 香港的繁荣和稳定也会吹的。

  3. 2019年2月24日 · 七八十年代香港本土作家的另一派别,是“《诗风》─《诗网络》”派。 他们始於《诗风》(1972),延至《小说散文》(1978)、《新穗》(1981)、《诗双月刊》(1989),直至《诗网络》(2002),诗人包括黄国彬、羁魂、胡燕青、何福仁、陈德锦、锺伟民、王良和、洛枫、吴美筠等。 与“《大拇指》─《素叶文学》”派一样,“《诗风》─《诗网络》”派也是香港本土派,不过他们较受诗人余光中影响,追求古典主义。 如果说,“《大拇指》─《素叶文学》”派认为,香港文学的本土性就是表达本土民间的声音,那麼“《诗风》─《诗网络》”则认为,香港文学的本土性恰恰在於其开放性,能够融合古今中外。 黄国彬(1946-)是“《诗风》─《诗网络》”一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有一个发展过程,然而整体上形成了雄伟宏大的风格。

  4. 2018年11月16日 · 从上海到香港,从外电翻译到副刊编辑,对他来说,1948年来香港工作,1955年开始写作新派武侠小说,这两次人生的重大契机,都发生在《大公报》。 在这样一个舞台上,他奠定了一生事业的根基,人生画卷自此翻开熠熠生辉的一页。 回首往事时,金庸曾充满感情地说:“我现在拥有的一切,虽有自己的辛勤努力,但更多是香港这一环境所赐。 我要感谢《大公报》派我来香港!”/大公报记者 李磊泽. 金庸与大公报. 1924年3月. 金庸(查良镛)出生於浙江海宁,是海宁查氏第二十二代孙。 海宁查氏世居海宁县袁花镇,为书香门第。 明清兴盛期,查家共出了22个进士,康熙年间创造了“一门十进士,叔侄五翰林”的科举神话。 金庸本人是清代翰林、书法家查昇的后裔。 1947. 金庸考入上海《大公报》。

  5. 2020年2月5日 · 剧本改编自著名英国小说《傲慢与偏见》,讲述中产家庭的少女与上流社会的绅士,如何从鬥气冤家发展成亲密爱侣。 二人的性格南辕北辙,社会地位悬殊,因而产生不少戏剧衝突及矛盾。 陈氏将故事背景移植至香港的跑马地与半山区,展现了当年香港社会的门户之争。 藉着绅士自以为是的高傲态度,少女更进一步表扬中国的传统艺术和饮食文化。 另一方面,陈氏一向对粤语甚有研究,角色不时将歇后语挂在嘴边,例如“阎罗王探病:问你死未? ”又或是“太监骑马:冇得顶! ”充分展示了陈氏对粤语方言的深厚认识,并将之与角色灵活结合,让角色的个性和形象栩栩如生,令观众看得格外亲切。 网友观点. 请输入内容... 大公网小公园.

  6. 2018年6月11日 · 细看小说,虽然与《花样年华》都是发生在一九六 年代香港的故事,内容与结构却完全不同:小说男女主角一个年近花甲,一个青春年华,一个沉湎往日,一个憧憬未来,两条线索偶尔交叉却从未并行。 总的来说,刘以鬯的《对倒》,不“花样”却更“年华”。 刘先生写作有两大“绝技”,令笔者倾慕不已。 首先便是“能写”。 刘先生一九一八年生于上海,四十年代移居香港。 初到港时人地生疏,刘先生只能靠稿费度日,笔耕不辍。 他说自己日写六七千字乃常有之事。 六十年代最高峰时,更开设了十馀个专栏,每日须写一两万字。 刘先生说,除了白天写专栏“娱人”之外,也还要晚上写文章“娱己”。 日积月累,刘以鬯先生一生写了超过七千万字! 刘先生的第二“绝技”是“能删”。

  7. 2024年5月3日 · 警方并以涉嫌黄赌毒等罪拘捕72男70女,年龄介乎15岁至61岁,当中最小的被捕人仅15岁,涉嫌“邀请他人成为三合会社团成员”而被捕。 行动共检获约2.8公斤,市值近70万港元的各类型毒品、现金、各类非法赌具、武器及大批含有酒精的饮品。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