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avg antivirus 相關

    廣告
  2. 上個月有 超過 1 萬 名用戶曾瀏覽 bitdefender.com

    Protect Your Digital World With Our Award-Winning Security Solutions. Special Offer. 50% Special Discount for all our Bitdefender solutions. Feel safe starting today!

搜尋結果

  1. 2023年9月23日 · 繼8月數碼港系統遭黑客入侵釀資料泄漏,消委會電腦系統日前亦遭黑客入侵,數據被盜,恐被公開。【八成系統破壞 消委:被盜資料未明 料涉員工8000信用卡訂戶 黑客入侵7小時】今次事件有什麼人或受影響?受影響的人應怎麼辦?消委會解答疑問整理如下:

  2. 2020年12月15日 · 進入醫院前要戴好口罩? 醫生話你知. 許樹昌:戴外科口罩足以阻隔飛沫防疫 長戴N95易不適頭痛. 正確使用口罩 (衛生防護中心) 外科口罩Q&A:顏色面向外勿重用 布口罩「虛假安全感」難防病菌. 相關字詞﹕ 口罩 消委會 報告 選擇月刊 測試報告 消費者 細菌過濾效率 顆粒過濾效率 含菌量 編輯推介. 上 / 下一篇新聞. 明報報料熱線﹕ 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明報即時新聞.

  3. 2021年11月15日 · 消費者委員會 調查市面上的5G流動電話服務月費計劃,明報電子平台組整理了有關5G及4G資訊,以及消費者在考慮服務月費計劃要注意的事項。 問:5G與4G服務的分別? 答:5G傳輸速度較4G快5至10倍,4G網絡時延約20至40毫秒,5G則可低至約10至20毫秒;5G適合用於直播和實時通訊,畫面「窒格」的情況較少。 問:5G穿透力較4G差? 答:5G的頻率較4G高,波長較短,穿透力較4G遜色,相信網絡商將增強訊號發送能力,以改善用戶在家中使用5G服務的體驗。 不過,本港現採取非獨立組網式提供5G服務,在4G的覆蓋範圍加上5G覆蓋,故5G通訊質素理應較4G更佳。 當5G訊號較弱,手機會自動轉用4G。 問:5G服務網絡較穩定?

  4. 2024年4月27日 · 消防處長楊恩健指,處方2021年起推出名為「AED 睇得到 用得到」計劃,至今有282個機構參與;又指每年有不少人因心臟驟停而猝死,但只要及時為患者施行心肺復甦法(俗稱CPR)及AED急救,可大大提高患者生存機會。 消防處今(27日)在荃灣愉景新城舉行「有心.救心」頒獎禮暨嘉年華,表揚參與上述計劃、推動裝設AED的26個機構,向他們頒發全年大獎及傑出表現獎。 計劃鼓勵公私營機構在轄下處所及設施設置AED,處方同時推出網上資訊平台,讓公眾獲取AED位置及其他相關資料。 另外,消防處助理處長(救護)郭健民今在活動中,亦向遇到緊急情况出手救人的市民頒獎。 頒獎禮上播放部分得獎者的分享短片,鼓勵更多市民出手救人。 相關字詞﹕ 消防處 自動心臟除顫器 心肺復甦法. 上 / 下一篇新聞.

  5. 2024年5月2日 · 機電署表示,該署正跟進一宗網上伺服器平台系統安全事故,涉及機電署於2022年3月至7月間,為應對2019冠狀病毒病而執行「圍封強檢」行動時所收集的資料。 有關系統收錄14幢大廈內約17 000名市民的姓名、聯絡電話、身分證號碼及住址等資料,有關資料存放於特定的網上伺服器平台,只有獲授權人員以密碼登入方可使用。 機電署上周二(4月30日)傍晚接獲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通知,指有市民報告,有關資料可在該伺服器平台瀏覽。 機電署即時查核並發現密碼登入系統失效,有關資料可在無需輸入密碼的情況下瀏覽,但不能下載。 按機電署要求,網上伺服器平台供應商當晚已從平台移除有關資料。 機電署已就事件向警方報案,並通報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和保安局。

  6. 2022年4月8日 ·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副教授任卓昇接受明報電子平台組訪問,講解長時間使用手機或平板電腦對眼睛的影響,提供六個護眼方法。 他表示,日常良好生活習慣和均衡飲食,亦有助護眼及減低患上眼疾的風險。 任卓昇稱,長時間專注睇電子產品,眨眼次數會減少,容易患上「電腦視覺綜合症」(Computer Vision Syndrome),出現眼乾、視力模糊、頭痛等徵狀。 小朋友未完全發育,更可能加深近視,令眼球變長,增加患視網膜脫落、黃斑點變等眼疾風險。 護眼六招. 1. 盡量減少使用電子產品時間。 若必須使用電子產品,應每使用30分鐘便休息一次,用30秒望遠景。 當新冠疫情放緩適合出外活動時,建議每日戶外活動最少兩小時,尤其有助小朋友護眼。 戶外活動時,記得佩戴合適太陽眼鏡,防止紫外線傷害眼睛。

  7. 2022年11月4日 · 近日財政司長陳茂波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Ct值成為討論焦點,究竟核酸檢測Ct值代表什麼? Ct值多少才算「安全」沒有傳播力? 一般市民可否知道自己的檢測Ct值?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以及政府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接受明報電子平台組訪問,解構上述問題。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