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09年12月4日 · 國際無害拆船公約 生效.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為推動拆船業安全與無害環境,「國際安全與無害環境拆船公約」於今年制定完成,全球 ...

  2. 2023年9月25日 · 簡單而言,CSRD旨在優化永續報告揭露的品質並確立適用對象;ESRS橫向整合各方標準的適用性並確立報導範圍;CS3D用意在於使企業組織的營運活動對供應鏈的社會與環境面向需要負連帶責任。 歐盟頒布永續資訊揭露規範之施行時程表。 整理/製表:陳建佑. 於2024年啟用的CSRD與ESRS,經歷幾次的更迭與強化後,直接釐清過去幾個框架於揭露定義上的曖昧地帶,成為目前歐盟通用的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明定超過10個類別、超過100項指標的揭露指引,並擴大涵蓋範圍的ESG揭露維度,要求企業組織說明包括政策、目標、行動計畫、過度計畫(transition plans)和潛在財務影響(potential financial impact)等「具有實質效益」的資訊。

    • A. 當前趨勢與狀態
    • B. 未來氣候變遷、風險和長期應對
    • C. 近期應對

    A.1 觀察到的暖化及原因

    1. 全球陸地平均增幅比海洋的增幅更大。而且自1970年至今,全球地表平均溫度上升的速度,比過去至少兩千年間的任何時間都來得更快。 2. 從1850-1900年到2010-2019年期間,由人類造成的全球地表增溫估計為1.07°C(0.8°C-1.3°C),其中各種溫室氣體約導致1.0°C-2.0°C的增溫,其他人類驅動因素如氣溶膠導致降溫0-0.8°C,自然驅動因素改變地表溫度的範圍從-0.1~+0.1°C。 3. 從1850年到2019年的歷史累積淨二氧化碳排放量來看,有一半以上是發生在1850-1989年間。至2019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410ppm)是過去兩百萬年來最高,甲烷、一氧化二氮是至少八十萬年來最高。 4. 2019年全球人為溫室氣體淨排放量中,佔比最大的是化石燃料燃燒和工業製成產生的二氧化碳;其次是甲烷。相對增長最高的是氟化氣體。2019年全球約79%的溫室氣體排放來自能源、工業、交通、和建築部門;22%來自農業、林業和其他土地利用。 5. 二氧化碳排放有很大的地區差異。2019年全球約35%的人口生活在人均碳排放量超過9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國家;41%的人口則...

    A.2 觀察到的改變和衝擊

    1. 1901-2018年間全球海平面上升了20公分。上升的速度從每年0.13公分至2018年已經增加為每年0.37公分。人類影響很可能是驅動增長的主因。 2. 觀察到極端天氣事件可歸因於人類影響的證據,且證據力比第五次評估報告更強。人類影響可能增加了複合式極端天氣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包括同時發生熱浪和乾旱的頻率增加。 3. 目前預估約有33-36億人生活在極易受氣候變化影響的環境中。越來越多的極端天氣事件使數百萬人面臨嚴重的糧食不安全,以及飲用水安全性下降。2010-2020年間與極低脆弱性的地區相比,高度脆弱地區因洪水、乾旱、風暴造成的人類死亡高出15倍。 4. 氣候變遷已經對陸地、淡水、冰凍圈、沿海和海洋生態系造成重大破壞,且損失越來越不可逆。極端高溫強度的增加導致數百種在地物種的消失,同時也在陸地與海洋都記錄到大規模的物種死亡事件。此外,某些生態系統受到的影響已接近不可逆轉,如北極生態系統、冰川消退帶來的水文變化。 5. 氣候變遷降低糧食安全與水安全。儘管農業生產率有提高,但氣候變遷減緩了生產率的增長;負面的影響集中在中低緯度地區,如海洋暖化與酸化對漁業、水產養殖業的影響;...

    A.3 調適的當前進展、差距與挑戰

    1. 所有部門和地區的調適都取得進展,目前已有170個以上的國家和許多城市將調適納入其氣候政策與規劃。 2. 調適在特定的背景和部門有效地減少氣候風險,如品種改良、灌溉、生態農業、永續土地管理等。以自然為基礎的調適方法,例如城市綠化、恢復濕地、恢復上游森林生態系統等有效的降低洪水風險與城市高溫。 3. 預警系統,包含災害風險管理、早期預警系統、氣候服務、社會安全網等具有廣泛的適用性與有效性。 4. 但目前多數的調適策略仍是零散、漸進的,並且存在部門間的不平等。且有越來越多的部門與地區出現不當調適的狀況,不當調適會對邊緣化與弱勢群體產生不良影響。 5. 一些低窪沿海地區,因為金融、治理、政策等條件有限,已面臨調適的軟限制;熱帶、沿海、極地與山區生態系統則已達到硬限制。 6. 調適的主要障礙是資源有限、缺乏私營部門和公民參與、資金不足(包括用於研究)、氣候素養低、缺乏政治承諾、調適科學的研究有限,緊迫感低。

    B.1 未來氣候變遷

    1. 全球即便處於非常低排放的情境(SSP1-1.9),近期升溫也很有可能達到1.5°C,但在某些情況下,在本世紀末升溫可能將降回1.5°C以內。 2. 持續排放將進一步影響所有主要氣候系統組成的成分。隨著全球暖化程度增加,極端事件的變化持續變大。預期全球持續暖化,將進一步加強全球水循環、全球季風降水、極濕和極乾天氣和氣候事件。 3. 在二氧化碳增加的情境中,預期幾乎所有的冰凍圈範圍或體積近一步縮小、海平面進一步上升,以及海洋酸化與脫氧加劇。 4. 隨著氣候進一步變暖,每個地區預計將會發生越來越多,受到多重氣候影響因子驅動的事件。複合熱浪雨乾旱變得更加頻繁;百年一遇的極端海平面事件發生機率增加;熱帶氣旋或溫帶暴風強化;乾旱與野火增加。

    B.2 氣候變遷影響與氣候相關風險

    1. 短期內預期全球每個地區面對的氣候危害都將增加,增加生態系統和人類面臨的風險。 2. 隨著暖化程度增加,氣候風險將變得越來越複雜,多種氣候和非氣候風險驅動因素將產生相互作用,例如城市擴張、和糧食生產、流行病之間的土地衝突。 3. 對於任何假設的暖化水平,人類和生態系統的風險程度也取決於脆弱性和暴露度。人類的脆弱性將集中於非正規和快速增長的小型居住區;農村地區的脆弱性則受高度仰賴對於氣候敏感的生計影響;生態系統的脆弱性來自過去、現在與未來不永續的消費和生產模式、不斷增加的人口壓力、土地、海洋與水的不永續管理影響。

    B.3 不可避免、不可逆轉或突然變化的可能性和風險

    1. 限制全球地表溫度上升,並不能阻止氣候系統部分組成持續變化,例如海平面上升是不可避免的,但深度與快速的減量可以限制海平面上升的速度與長期上升的幅度。 2. 氣候系統突然變化或不可逆變化的可能性與影響,可能在達到臨界點時觸發,並隨著全球暖化加劇而增加風險。隨著暖化增加,物種滅絕或生態系統中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風險也增加,包括森林、珊瑚礁、北極地區。 3. 若暖化持續加劇,潛在且發生機率很低,但影響非常嚴重的風險,發生機率會增加且不排除可能的發生性,例如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的崩潰。如果發生將會導致區域天氣模式突然的改變。

    C.1 近期綜合氣候行動的急迫性

    氣候變遷對於人類福祉和地球健康構成威脅。為所有人確保一個宜居和永續的未來機會之窗正在迅速關閉。氣候調適發展整合了調適與減緩,以促進所有人永續發展,並通過加強國際合作,改善獲得充足的財政資源的機會。這十年中實施的選擇和行動將會對現在,乃至往後數千年產生影響。

    C.2 近期行動的益處

    在這十年內、快速和深度持續的減緩,和加速實行調適行動,將減少人類和失態系統的損失和損害,並帶來許多共同利益,特別是空氣品質和健康。延遲減緩與調適行動,將在高排放基礎設施上發生鎖定效應,增加成本上升的風險,降低可行性,並增加損失與損害。近期行動涉及高額前期投資,和潛在的破壞性變化,這些變化可以通過一系列政策扶持來減輕。

    C.3 跨系統的減緩與調適選項

    所有部門和系統都需要快速和深遠的轉型,已實現深度和永續的減量,並確保所有人都擁有一個宜居與永續的未來。這些系統轉型涉及廣泛的減緩和調適選項組合的顯著升級。現今已有可行、有效和低成本的減緩和調適方案,但系統和地區間仍存在差異。

  3. 2018年5月28日 · 產品第三類環境宣告(Environmental Product Declaration; EPD)是因應全球暖化、氣候異常等議題所延申出來的,基於產品生命週期之特性,依據ISO 14025標準(產品環境標誌與宣告)提供消費者量化且可比較之環境績效結果。. 主要是針對產品/服務生命週期各 ...

  4. 2024年1月18日 · 從第一屆舉辦至今,從陳水扁、馬英九至現在蔡英文總統,每年皆於舉辦日「世界地球日」當天或前夕跟環保團體見面聽取建言。 這20年累積累積的成果,在民主國家也屬少見。

  5. 2024年1月25日 ·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劉祐君報導. 環境保護團體昨(24)日上午舉辦《環團與總統有約》新書發表記者會,該書記錄從2004年起每屆「全國NGOs環境會議」的主題、籌劃經過與結論,以及與陳水扁、馬英九與蔡英文三任總統見面的詳實經過。. 總統府副秘書長張惇涵 ...

  6. 2022年1月20日 · 2021年的平均二氧化碳濃度創下414ppm的新紀錄。 在工業革命和大規模燃燒化石燃料之前,平均濃度為280ppm。 儘管全球因COVID-19封城,但自2010年以來的二氧化碳上升速度並未因此減緩。 2021年甲烷的濃度加速成長,大約是十年前的三倍。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