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11月. 逸夫書院大講堂在10月10日下午迎來了大埔、沙田、馬鞍山、青衣及深水埗等區的二百名學童,還有八十位嘉賓,欣賞一場繽紛的匯演「 音樂遊蹤 」。 音樂會由E&R Foundation與中大合辦,為大學的 博群計劃 籌得近港幣三十五萬元。 E&R Foundation其中一項主力工作是贊助學音樂的青少年在暑假到海外交流,基金會創辦人 莫華昇 律師有感於香港學音樂的學生不少,可惜很多只是着眼於考級和比賽,未能真正體會音樂的精妙,所以積極為他們開拓進修和公開表演的機會。 所有表演都是慈善性質。 在「音樂遊蹤」演奏鋼琴、弦樂、豎琴、長笛,演唱歌劇的,都是土生土長的青少年,有中學生、大學畢業生、中大現屆學生和校友,也有曾獲基金會支持的年輕音樂家和友好團體。

  2. 在今天的大學課堂上播放《殘花淚》(Broken Blossom,又譯《嬌花賤血》),青年男學生 的反應無一例外皆針對片中主角程桓(Cheng Huan)的萎靡不振、毫無陽剛之氣而發。

  3. 本文關注的蔣維喬案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既有研究的不足。. 蔣維喬(1873-1958),字竹莊,號因是子,是近現代著名教育家、哲學家、佛學家、養生學家,江蘇武進(今常州)人,清末在商務印書館編譯所編輯小學教材,開辦師範講習所;辛亥革命之後短暫出任教育部秘 ...

  4. 因此,本片最大的成就正在於,它提供了不同以往抗日影片的視點,提出對中日戰爭的新思考,深刻地反省中國本身的問題。. 參考資料. 〈姜文的十個為甚麼〉,http://www.filmsea.com.cn/movie_review/200207240034.htm. 殷之光:〈從《生存》到《鬼子來了》──討論一種民族主義情緒 ...

  5. 無論戲曲改良是否成功啟蒙了大眾,這一主題卻是貫穿二十世紀中國政 治的一條線索。 傳統戲曲文化在現代性革命中遭遇如何,特別是 1949年之後

  6.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7. 穆旦詩歌:滴穿時間的黑血. ⊙ 潘靈劍. 在較為冷峭的外表下,穆旦(1918─1977)的詩中湧動著噬心、黑暗的血液。 這種「黑暗」根源於詩人自由、獨立的品性,是詩人面對強大的黑暗現實或儼若聖明的強光之時所作的痛苦質詢、申辯、自省和孤獨的抗爭,一種獨立於「黑暗與光明」之外的另一種存在,是強勢話語籠罩下的一處佑護生命本真的幽黯之所,同時又是詩人探索真理時所處的精神焦困、灼痛和黯然神傷。 生命內在的本真力量不斷地要求著詩人在喧囂的時代激流或現實境遇中適時地掙脫出來,作冷冷旁觀的姿態,發出對世界的質疑,尋覓詩性的真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