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3年1月20日 · ‍2023-01-20. 乙型肝炎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香港人口中大約7-8%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慢性乙型肝炎是肝硬化和肝癌最常見的病因。 患病原因. 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的感染途徑. 絕大部分為母嬰傳染,即母親在分娩時經血液傳染給嬰兒。 成人亦會因血液、體液接觸感染乙型肝炎,例如: 共用容易蘸血的物品,例如鬚刨、指甲鉗等。 在不夠注意衛生,未妥善消毒的地方紋身、穿耳等。 共用針筒。 與患者性接觸。 餵哺母乳及社交接觸,如不使用公筷共饍、親吻等,感染乙肝機會微乎其微;握手擁抱更肯定不會傳染乙肝。 乙型肝炎的症狀. 急性乙型肝炎. 有嘔心、嘔吐、食慾減退、發燒、腹部疼痛以及黃疸(皮膚和眼睛變黃)等。 九成以上患者會完全康復,但約5-10%患者會演變成慢性乙肝。 慢性乙型肝炎.

  3. 乙型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病徵. 乙型肝炎病毒可引致急性肝炎在患者當中少於5%的5歲以下兒童以及30至60%的成年人會出現症狀。 常見症狀包括發燒、食慾減退、噁心、嘔吐、腹痛、眼白變黃、小便深色及大便呈泥土色或變淺色。 不管出現症狀與否,大約5至10%的成人患者及95%受母體感染的嬰兒均不能清除這種病毒,因而變成慢性帶菌者,並可能在日後患上慢性肝炎,肝臟永久損壞或肝癌。 傳播途徑. 乙型肝炎病毒可存在患者的血液及體液中,並通過下列途徑傳播給他人: 1. 母親在分娩時或在分娩期間傳給嬰兒。 2. 血液接觸. I. 直接接觸帶病毒血液. II. 與人共用受污染的個人物品,例如牙刷、剃刀及指甲鉗. III. 與人共用受污染針筒. IV. 使用帶病毒的工具穿耳孔、紋身或針灸.

  4. B型肝炎 ( 拉丁語 : hepatitis B ),中國大陸、新加坡譯作 乙型肝炎 ,台灣譯作 B型肝炎 ,常簡稱 乙肝 ,是由 乙型肝炎病毒 感染 後,引起的 肝臟 急性或 慢性 發炎之疾病。. 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潛伏期,可從30天至180天不等,平均約75天。. 大多數人初次感染 ...

  5. 2023年3月23日 · 概述. 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严重肝脏感染。 大多数人的乙型肝炎为短期(急性)病症,持续时间不到六个月。 对其他人来说,感染会变成慢性病症,即会持续六个月以上。 患有慢性乙型肝炎会增加患肝功能衰竭、肝癌或肝硬化(一种在肝脏中形成永久性瘢痕的疾病)的风险。 大多数成人乙肝患者可以完全康复,即使他们的症状很严重。 婴儿和儿童更容易长期感染乙型肝炎(慢性感染)。 疫苗可以预防乙型肝炎,但如果您已患有乙型肝炎,则无法用疫苗治愈。 如果您已被感染,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可以防止将病毒传染给他人。 症状. 急性乙肝的症状从轻度到重度不等。 这些体征和症状通常在感染后 1 到 4 个月左右出现,但也可能在感染后两周内出现。 有些患者(通常是幼儿)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6. 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後可持續沒有症狀直至肝臟已被嚴重損害後才出現徵狀乙型肝炎的流行情況. 按照 20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 結果作推算全港整體人口當中約5.6%即約41萬人患有乙型肝炎. 20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顯示, 35歲或以上人士即於1988年實施普及兒童免疫接種計劃前出生的人士的乙型肝炎感染率明顯較高. 請 按此 瀏覽病毒性肝炎主題性報告20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 於二零二三年,香港有約2.4%的孕婦已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的傳播途徑. 患有乙型肝炎的母親於分娩期間把病毒可傳播給嬰兒。 在慢性乙型肝炎流行的地區,大部份患者是經 母嬰傳播 感染乙型肝炎。 請 按此 瀏覽有關乙型肝炎母嬰傳播的資訊. 乙型肝炎病毒亦可透過接觸感染者的 血液或體液 而傳播:

  7. 2024年4月9日 ·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损害肝脏的病毒感染可引起急性或慢性疾病。 乙肝病毒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是在出生和分娩期间以及幼儿期由母亲传给孩子,还有就是通过与受感染的伴侣发生性行为时接触血液或其他体液、不安全注射或接触尖锐器具传播。 世卫组织估计,2022年,有2.54亿人有慢性乙肝感染,每年有120万新发感染者。 2022年,乙肝导致约110万人死亡,主要缘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原发性肝癌)。 乙肝可以通过安全、能够获得且有效的疫苗得到预防。 概述. 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导致的肝脏感染。 感染可以是急性(短期且严重)或慢性(长期)。 乙肝可造成慢性感染,感染者死于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很高。 乙肝可通过接触受感染的体液(如血液、唾液、阴道分泌物和精液)传播。 它也可以由母亲传给婴儿。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