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機構歷史. 1965年 - 1974年. 香港公教婚姻輔導會由耶穌會郭年士神父 (及後易名郭樂施神父)創立的。 1967. 註冊成為志願機構,總部位於香港堅道明愛大廈。 全港首間機構推行自然家庭計劃。 創立專業婚姻輔導服務,推廣「美滿婚姻,幸福家庭」。 發展「婚前講座」課程,成為提供婚前準備的先驅。 為學生及年青人提供人倫生活教育。 1971. 訓練教友義工夫婦協助推展婚前準備課程及家庭生活教育活動。 1975年 - 1984年. 1977. 創辦「橋」婚姻與家庭季刊,用文字傳遞婚姻及家庭教育。 1978. 於瑪利諾書院部份地方成為九龍中心。 1983. 邀請國際知名的家庭治療大師沙維雅女士 (Virginia Satir)為本會及業界同工進行專業訓練。

  2. 4 天前 · 呂幹堅. 婚姻的七大危機及化解方法. 過去兩年,筆者因工作關係為超過300對夫妻提供家事調解諮詢及服務,當中可以總結一些導致婚姻破裂的危險,並建議一些及早挽救夫妻親密關係的保鮮方法給大家。. 婚姻常見的七大危機:. 夫妻原本期望婚姻美滿 ...

  3. 2023年6月26日 · 我們率先推出了各種嶄新的家庭及婚姻服務,如為天主教未婚夫婦而設的教友婚前培育計劃。 在2000至2001年,FOCCUS婚前評估服務、性障礙治療服務和教友補禮亦相繼成立。

  4. 2023年3月8日 · 本會是一所天主教志願機構,於1967年正式註冊為服務社團,並以促進美滿婚姻及促使父母善盡天職為宗旨。 我們率先推出了各種嶄新的家庭及婚姻服務,如為天主教未婚夫婦而設的教友婚前培育計劃。 在2000至2001年,FOCCUS婚前評估服務、性障礙治療服務和教友補禮亦相繼成立。

  5. 4 天前 · 1. 觀察. 許多時候,夫婦開始溝通時便運用了許多判斷的說話,例如「你成日都唔執野」,對方聽到評價的時候,很容易就會啟動自我防衛機制還擊,亦難以將對方的說話聽入耳。 「觀察」就是將判斷放下,先客觀描述所見到的事,例如,「當我回家見到地下仍有許多衣服」。 2. 感受和需要. 情緒本身沒有對錯,而是反映我們內在的需要,可惜,我們在溝通時未必可以完全清楚地向對方表達感受,而是用了許多判斷的說話,例如「我覺得你好懶! 」。 「感受和需要」的原則是我們向對方集中講出自己的感受。 例如:「當我回家見到地下仍有許多許多衣服,我感到勞累。 」因為我今日工作很累 (感受),想休息一下 (需要) 。 3. 請求就是具體提出對方當下可以回應的事,而非用命令的態度迫對方服從。 例如:

  6. 4 天前 · 香港公教婚姻辅导会近日接受TVB《星期日档案》-《婚姻保鲜》节目访问,节目邀请了本会两对从事婚前培育的义工夫妇,分享他们婚姻生活中的高低起跌和相处之道,并出夫妇在冲突中沟通,聆听彼此感受的重要性。

  7. 2023年7月24日 · 我們率先推出了各種嶄新的家庭及婚姻服務,如為天主教未婚夫婦而設的教友婚前培育計劃。 在2000至2001年,FOCCUS婚前評估服務、性障礙治療服務和教友補禮亦相繼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