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1月14日 · 未來城市:社會不公可「攞命」 按梯度分資源 為99%人爭健康平權. 文章日期:2021年11月14日. Share. 馬穆將社會地位與健康的關聯稱為「健康的社會梯度」,提倡調查梯度的成因、梳理政策對健康不平等的影響,從而促進改變。. 《致命的不平等》書中以大量研究 ...

    • 疫症下各國面對的共同課題
    • 疫症改變空間設計
    • 民主政制與抗疫
    • 疫症揭示人權問題
    • 一個修正社會問題的機會
    • 香港難出現巨型社會改變
    • 以智慧堅守大學自由空間
    • 長於香港,但仍是外人
    • 外人身分是優勢

    陳錦榮開宗明義表示,這次疫症的討論主題不在科學或公共衛生,而是人文與文化,浸大為此舉行大型研討會,「想法源於副校長(研究及拓展)郭毅可,他說作為科學家,這場疫症很大的啟示,是在科學領域上幾乎沒有爭拗,全球共識十分一致,共同目標就是出產一個疫苗,其他藥物大家配合去做。但在科學以外,在社會文化,甚至在哲學上,世界上有好多分歧」。 研討會定於本月十五和十六日舉行,題為「疫情以外:新冠肺炎的文化剖析」,透過網絡連繫多國專家溝通交流,從文化層面上尋求解決新冠疫情危機的方法。翻開研討會時間表,由早上九時到翌日午夜十二時密密麻麻的討論環節,陳錦榮作為策劃人,他解釋因為要配合各地專家的時差。研討會有四大議題,第一個談論疫情中的生與死,到底在不同國家,人命是什麼。「籠統而言,西方社會對於治療一些年紀大的、受感...

    陳錦榮認為無論是在避忌死亡的中國人社會,以至是部分會為死亡慶祝的西方國家,在疫情之中兩頭極端中間還是有一個需要面臨的共同課題——痛苦,而這次痛苦將形成人文學科的重大轉捩點。他預期在空間設計的硬件上,以及人與人關係的軟件上,均會在短時間內迎來重大改變,譬如醫院的ICU(深切治療部)或隔離病房中間增建玻璃牆;辦公室、餐廳、戲院、家居大規模使用透明式隔離方法,亦有人已重新思考飛機座位設計,在維持社交距離之下,容許人性化的改變。就如同二○○八年經歷金融海嘯之後,香港銀行分行進行改裝、增加獨立房間,以應付監管機構要求銀行職員在銷售投資產品時,需要為客戶做足風險評估及在確認交易時錄音。不論改變是好或壞,人類終將適應。 不少人認同相比其他國家,香港疫情控制得非常好,除了因為港人自律,亦因為香港醫療體系與隔...

    綜觀而言,陳錦榮相信各國抗疫表現之差異,在於政府有否戰略性地集中處理疫情、有否向社會釋出正面信息和人口密度三個方面,而前兩者都關乎民主政制。「民主對於疫情控制,一定有幫助,包括資訊流通對於公共衛生控制十分緊要,遲一日和一星期公布消息是不是差好遠?所以這亦是為什麼人們說武漢最早期所出現的問題,就是在一個不民主的社會下,好多資訊不透明、資訊流動得不快和不順。」 但同樣在民主國家,美國似乎走向另一個極端,不少香港人都不理解為何始終有美國人不相信新冠肺炎疫情的存在,亦不相信戴口罩有用。在回港教書前,曾在美國生活二十年的陳錦榮說,他對此並不驚訝,「我認為某些美國地區的人的情操就是這樣,有些人真的自我主義得十分緊要。所以他們不會認同原來我戴口罩不是為了保護我,是保護你呀?反而香港在SARS後已有好根深柢...

    陳錦榮的辦公室不大,中間放了深棕色弧形電腦桌,零碎物件整齊收納,沒任何雜物,左側是一列放滿人權書籍的高櫃。談到疫情,陳錦榮總是回到人權問題。記者不明所以,他闡釋新加坡就是絕佳例子。 直至八月底,新加坡錄得逾五萬六千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大部分確診者是外籍勞工。其中,疫情重災區是榜鵝S11外勞宿舍,錄得逾二千八百宗確診,揭示了當地外勞在擠迫的環境中生活的問題。「外勞一直被新加坡政府忽略,他們長期付出,做着最低層、新加坡人不願做的事情,幫你建立整個國家,但幾十年來生存空間一直惡劣。當講到不同國家的抗疫,我會形容大家都坐在不同的船,經歷同一個風暴。船隻的質地很關鍵,如果本身已經千瘡百孔又漏水,即是我們對老人家、對窮人、對移民、對少數族裔的關懷不夠的時候,一病發,最受害的就是他們,就是窮人好慘囉。」 ...

    但我們同時需要承認,無比尖酸的真實現况,是「針唔拮到肉唔知痛」,正因為其他國家遭受疫情一記重擊,才迫不得已處理社會問題,正因為香港疫情相對受控,反倒會白白錯失今次契機。 「在疫情這件事上,見到人民如此守規矩地聽話,一強制就(得到)配合的時候,他們(政府)對於公共衛生下不同階層的對待,更加不會着手去處理。所以政府在如此強烈的(反修例運動)訴求下,在如此亂糟糟的情况下都不讓步半寸的話,在這些事情(解決社會問題)上更加不會,可能更相反地覺得沾沾自喜。不出奇的,加上在香港,我們的確有很先進的醫學科學家,所得出的研究成果和結論獲世界參考,政府更覺得香港人某些東西比其他國家先進。」

    陳錦榮說相信香港很難出現巨型的社會改變,如果將疫情和去年反修例運動作比較,運動所帶來的核心意義是有些事情政府長期忽略不顧,市民不可以再繼續沉默接受,因此要發聲;但其實發聲是告訴政府,希望他改變,但奈何政府沒作出任何改變,反而「企得更硬」,而當國安法生效後,現在於香港提出改變的聲音亦愈來愈危險,抗衡的聲音亦變得難以在香港扎根。「但都有人會好開心,就是那些建制,因為他們是既得利益者,這些人在香港是不少的,而且他們是掌權的。」

    但黑暗中還是會有光,他說當這個社會的自由空間正在萎縮,大學這個自由的空間還是要守,而且能守。「大學在香港來說是privileged(優越)的,當社會每個人都在想要如何生存,大學是沒有這種生存問題的,我們都停擺,但不會失業,外國都會向大學開刀,但我估計香港在可見將來都不會因為經濟下滑,而向大學開刀。」所以他不會放棄,但強調要有智慧地守。「未來香港情况是嚴峻了,但就像疫情,我們人是會adapt(適應),知識分子都會適應,不是說要妥協什麼,而是順應這些改變,在自己的教學中尋找一些依然存在的自由空間,然後繼續經營。」他仍然相信即使是港獨等敏感議題,以探索和學術方式研究,而不附帶行動是不會犯法。 訪問轉眼兩個半小時,臨別前他說:「我比較擔心的是學生啫。」他擔心在疫情之中,人與人之間存在距離感,而此時的...

    訪問陳錦榮,總好像不應該略過他的外表和裝扮。梳得貼服的頭髮、米褐色短襯衣配以米色球鞋。陳錦榮皮膚黝黑,左手手臂紋有曼陀羅圖案,手戴佛珠串,記者總覺得他氣質有點像郭富城。在浸大,沒有人叫他陳教授,都稱他為Professor Erni。他父親是有西班牙血統的菲律賓人,母親是有中國血統的越南人,父母在越南相識相愛並誕下他和另外五兄弟姊妹。不久越戰爆發,全家移民到香港,他的童年和少年都在香港度過。他直言父母選擇移居香港純粹因為貪玩和熱愛自由:「在一九五○、六○年代,香港是整個亞洲中最現代的城市,粵語長片中女明星穿旗袍、好窄的短裙和高跟鞋,而現代化象徵自由。」 小時候就想做老師?他聽到問題後不禁大笑:「我有變態的事分享。」原來他約六、七歲時,已經會要求鄰居的小朋友來他家坐好聽他教書,「真的是說上堂學到...

    一九八四年他得到全額獎學金獨自到美國讀書,直至二十年前獲邀到香港城大做訪問教授。多年來他一直專注香港的少數族裔研究,或多或少是因為自己的血統,令他自覺身處何地都是外人,「香港其實是嚴重歧視外人的地方,尤其是南亞裔。我exactly是南亞裔啦,但我不是那種南亞裔,所以經驗不同,有時好慶幸我父母和家庭好着重教育,而教育帶來的轉變是別人對你的觀點會好不同」。 他一直相信外人是一種優勢,因為人們會不期然會對你產生好奇,當然自己亦要爭氣,他就是一個對自己很有要求的人,在美國教書時要說比當地人更流利的英語,在香港時堅持不說中英夾雜的廣東話,而更重要的在於心態,「你要活出你的不同,而且覺得好快樂」。

  2. 2024年4月14日 ·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下稱《綱要》),單純的禁慾教育無效的,而且對年輕人的性與生殖健康和權利帶來潛在傷害。 雖然禁慾預防懷孕及性病傳播的一個重要方法,但很多年輕人不可能永遠禁慾。 蔡嘉莉大學時讀過一科性別課程,其中一份功課以香港性教育為題,對比外地採納全面性教育的例子,她發覺後者無法阻止性行為,但有效推遲學生發生性行為的年紀,並教導他們保護自己、預防性病的知識。 女生哭訴分手 頓變情緒支援. 好奇蔡嘉莉怎樣入校講talk,她糾正記者現時團隊少了用講座形式,「講talk大家都經歷過,很單向,同學都睡覺」。 每次四五個導師一齊出動,一人入一班。 事前會經老師向學生派發匿名問卷,收集他們想知道的知識。 即使主題並非完全切合,團隊都會盡量在過程中插入相關內容。

  3. 2021年10月17日 · 成員Ada和Jenny化名認為旁聽本身是一場社會公民運動,《基本法香港人權法案保障香港居民在面對刑事審訊時有公開審訊的權利亦有必要確保公眾能見證法律程序。 觀乎各地,在司法落後的地區也有團體發起旁聽行動,關注與性小眾權益、人權或傳媒相關的案件。 荷李活影星佐治古尼與其人權律師太太艾瑪於2019年創辦了TrialWatch,為義工提供訓練,到第三世界國家監察人權狀况,確保審訊公平。 香港亦有群旁聽者,記錄抗爭案件的聆訊,Ada說:「有負責案件的大狀也好欣賞、好敬佩這班沒受專業法律訓練的旁聽者,竟可一字不漏、撮要重要內容」。 律師有時見到旁聽者「手抄狂書」,上完庭已在網上見到摘要,甚至有同事會以此為參考資料或補足筆記之用。

  4. 2020年9月6日 · Share. 《什麼是民主》內頁(出版社提供) 【明報專訊】教育局的通識科教材專業諮詢計劃下,有出版社把「本土」改為「本地」,又刪除寫上普選訴求的連儂牆相片。 來自6間出版社的8套高中通識書,更將書中原有「三權分立」內容刪去或更改。 教育局長楊潤雄日前回應稱香港回歸前後也沒有三權分立,修訂非政治審查,樂見現在的教科書有更精準的內容。 如何書寫當下,影響我們怎樣理解歷史。 民主與自由是什麼? 當教科書上有了不一樣的表述,更小的學童,甚至還未上學的小朋友又在童書裏領略到什麼? 教子女民主 順應生活不迴避. 一套三冊的「明日之書」最近獲許多香港爸媽網上查問價錢,系列包括《什麼是民主》、《這就是獨裁》和《關於社會階級》三本,於一九七 年代的西班牙首次出版。

  5. 2021年3月28日 · 一般人都會以世俗角度衡量事物的有用或無用,就如上述提到的大樹,因為製造什麼都不適合而被木匠不屑地批評為「散木」。 在《莊子》裏,「無用」有時只對他人而言,但正因不會被利用,無用之用卻在其自身得到體現,對他人無用,但大樹自己因此得以長壽。

  6. 2021年10月17日 · 這一年來,國安法作為基本法附件於香港實施,加上林鄭於《施政報告》說要落實基本法第23條的本地立法、加強反恐等等,也只暴露了政治權力的角色。 有學者說這政治主導的平行制度,如果真確,律師與捲入漩渦的人們只能極力把劣勢盡量拉回到常理,當中包括陳辭應維持既有法律原則,以及建議當事人抗辯審訊或不服上訴。 說回實務層面,律師也是身處大時代的平凡人,也會有自己的憤怒、無奈、沮喪以及樂觀。 我們給予法律意見,讓被告了解這由繁文縟節堆砌而成的制度中,他們有什麼選擇及空間。 他們必須主導自己是否抵抗,律師如工具,只能幫他分析法律策略。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