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0月9日 · 其中以下8項初生嬰兒皮膚問題就最常見皮膚科醫生陳厚毅就指出大部分初生嬰兒皮膚問題都會自行痊癒家長無需要過份擔心亦建議一些注意事項給予父母。 1 嬰兒粟粒疹 (Milia) 嬰兒粟粒疹即針尖般大小的白色或黃色小丘疹,是初生嬰孩常見的皮膚症狀,通常出現在嬰孩的額頭、面頰、下頷和鼻子。 成因與嬰孩皮脂腺未完全發育有關。 陳厚毅醫生表示,嬰兒粟粒疹並不會導致痕癢或痛楚,通常於出生後二至三周便會自然消失,家長無須擠壓和塗抹任何藥膏。 2.新生兒痤瘡(Neonatal Acne) 新生兒痤瘡即一些細小凸起的紅疹,多出現於嬰兒的額頭和面頰等部位。 常見於嬰兒出生後首數天或數周,主要因為母親懷孕期間荷爾蒙經由胎盤傳至嬰兒而引起。

  2. 2020年10月27日 · 皮膚科專科醫生陳湧指濕疹常見於3個月至1歲的小朋友一歲以下小朋友的濕疹常見於面部一歲以上的話面部之外也見於關節內側如手肘腳肘位以及頸耳背他補充隨著孩子年紀漸長病發的嚴重性及次數亦會隨之而下降惟病況大多反覆。 「可以持續好耐,例如有幾日犀利啲,隔一段時間又有幾日犀利啲。 去到比較嚴重嘅例子,會有持續嘅濕疹患處,甚至去到成年都仲有濕疹。

  3. 2024年5月21日 · 皮膚科專科醫生陳厚毅為孕媽皮膚問題講座擔任講座 (黃寶瑩攝) 濕疹四大成因. 1. 遺傳因素. 大約七成病人有家族過敏歷史,若其中一位家長有過敏歷史,濕疹機會率會增加兩至三倍。 如果父母都有過敏歷史,濕疹機會率會增加三至五倍。 2. 環境因素. 氣溫及濕度變化,或者接觸致敏原都會引致過敏反應,例如塵蟎,塵埃,貓毛,金屬,橡膠。 而接觸化學物質同樣引致刺激反應,例如清潔劑,水,火酒,汗。 3. 自身免疫失調. 情緒困擾以及睡眠不足狀況也會引發濕疹。 4. 藥物及飲食. 藥物引致濕疹狀紅疹十分常見,例如血壓藥,去水丸,膽固醇藥;食物過敏;食物添加劑,例如防腐劑,味精,色素。 濕疹症狀別輕視 隨時引起急性紅疹及慢性紅疹.

  4. 其他人也問了

    • 蚊蟲叮咬
    • 口水疹、尿疹
    • 曬傷
    • 異位性皮膚炎
    • 脂漏性皮膚炎

    尤其在濕熱的環境裏,嬰幼兒被蚊蟲叮咬的狀況更是普遍,許多人會想用樟腦油、薄荷油等擦在孩子的患部,用來緩解搔癢。王筱涵醫師強調,針對含有薄荷醇成分的藥膏,食藥署有明文規定 2 歲以下的幼兒不建議使用,主要是因為可能會引發神經或呼吸系統的問題;加上小孩的皮膚比較細緻,吸收量大且代謝緩慢,便會提高刺激性傷害的機率。 那麼,要如何避免幼童亂抓、發炎的惡性循環呢?王筱涵醫生建議,可用清水清洗、冷敷或是塗抹適合的類固醇藥膏緩解免疫系統,必要時也可以請皮膚科醫師開立針對幼兒的止癢消炎藥膏。

    口水疹、尿疹都是一種刺激性的皮膚炎,前者是經由口水、後者則是經由糞便與尿液所造成的反覆性皮膚刺激,甚至後續引發細菌或黴菌的感染,好發於 3 歲以下的嬰幼兒。想要改善症狀,最好的方法就是要保持乾爽清潔,例如用軟布巾沾清水擦拭孩子嘴角的唾液、勤換尿片、換尿片時為小孩以清水沖洗、避免過度使用濕紙巾、花個幾分鐘打開尿片讓屁屁透氣乾爽。 王筱涵醫生說:「對小朋友來說,清潔用品用愈少愈好。」如濕紙巾,太頻繁使用容易皮膚摩擦受損,而濕紙巾裏頭多半含有防腐劑和添加物,過度使用會引起刺激或過敏反應;而長輩們常使用的痱子粉,可能引起寶寶的呼吸道不適,排泄物遇到痱子粉會結塊、變質,黏在肌膚上洗不乾淨,更加刺激皮膚。

    多曬太陽能促進維他命 D 合成,有助人體免疫力,對嬰幼兒來說則更是如此。為了避免孩子曬傷,避免中午日正當中外出曬太陽,曬太陽每次 10 到 15 分鐘,以不超過 30 分鐘為限度;而曝曬的位置以手腳為主即可,其他像頭部、身體可以用帽子、薄外套等來防曬,而 3 歲以下的孩童可以衣物遮蔽、或物理性防曬乳為主,避免化學性防曬乳較易皮膚刺激或過敏反應。 如果有皮膚泛紅、起水泡等曬傷症狀出現,也不要任意塗抹藥膏,輕微的話可用冷敷、冰水、冷毛巾等濕敷緩解,要是無法改善建議儘速就醫。

    王筱涵醫生說明,嬰幼兒的異位性皮膚炎和體質、遺傳有關,一半的孩童過了 5 歲後會緩解,七八成到青春期會改善,只有 10 至 20 % 的人會持續影響到成年;而 2 歲以下患部多為手肘、膝蓋,2 歲之後則多為肘窩、脖子、曲側皺褶處,皮膚粗糙、紅癢的疹子為主要的表徵。 甚麼東西不能吃?站在皮膚科醫生的角度,多數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其實對環境(冷熱、塵蟎)比對食物還敏感,除非有明顯觀察到吃某種食物就發疹子,不然不需要飲食限制,讓孩子均衡飲食更重要。而在清潔上如肥皂、皂鹼類的產品都不適合,容易破壞皮膚皮脂膜;冬天時建議選擇不含香料或香精、不含植萃或酵素、成分單純的保濕乳霜,而像馬油、綿羊油等動物性乳霜也有引起過敏反應的疑慮,需要特別留意。 至於如何預防嬰幼兒的異位性皮膚炎呢?王筱涵醫生表示「建立好孩子...

    若眉間、頭皮上出現一塊塊看起來像是結痂、脫屑的現象多半是脂漏性皮膚炎。其實,這個症狀多半是因為嬰幼兒的荷爾蒙和身體上的菌種尚未完全平衡,通常過了 3 個月後會自動痊癒 針對 3 個月以下的寶寶,若眉間、頭皮上出現一塊塊看起來像是結痂、脫屑的現象多半是脂漏性皮膚炎。其實,這個症狀多半是因為嬰幼兒的荷爾蒙和身體上的菌種尚未完全平衡,通常過了 3 個月後會自動痊癒,如果還是持續有紅疹,則要進一步確診是否為異位性皮膚炎。另外,如果想要清潔,可以塗抹一些橄欖油或油性的清潔乳將塊狀痂屑軟化,再輕輕擦洗就可以了,千萬不要用力摳除。 王筱涵醫生提醒,嬰幼兒的皮膚自然是比較脆弱的,爸媽平常要多花些心思關心他們的皮膚狀況,一有不對勁並無法確認的情況下,還是要求助專業醫生,不可擅自隨意塗抹藥膏,避免不必要的後遺症...

  5. 2022年4月28日 · 親子. 小朋友皮膚出紅點究竟係濕疹定熱痱? 皮膚科專科醫生教認5大分別. 撰文:王淑君. 出版: 2022-04-28 07:00 更新:2022-04-28 07:00. 濕疹令小朋友的皮膚痕癢難當,又難以斷尾,是很多家長的惡夢。 每當見到孩子的皮膚出現紅色疹子,難免心中一慌,擔心是出現濕疹。 近來本港天氣炎熱,小朋友的皮膚出現紅疹未必與濕疹有關,可能是較易處理又常見的熱痱。 皮膚科專科醫生盧景勳拆解兩者5大分別。 近日天氣炎熱,小朋友活動量大、新陳代謝快,很易出汗。 父母有時會看到小朋友的頸項、背脊、手肘位出現皮疹,先別自亂陣腳,認清「熱痱」和「濕疹」的分別,自然能給予孩子最合適的處理,回復光滑肌膚。 拆解5大分別: + 1.

  6. 2020年6月17日 · 皮膚科專科醫生盧景勳拆解兩者5大分別。 近日天氣炎熱,小朋友活動量大、新陳代謝快,很易出汗。 父母有時會看到小朋友的頸項、背脊、手肘位出現皮疹,先別自亂陣腳,認清「熱痱」和「濕疹」的分別,自然能給予孩子最合適的處理,回復光滑肌膚。 拆解5大分別: + 1. 1.成因. 熱痱: 天氣炎熱或穿衣太多,令皮膚出汗,但未能及時抹走而刺激皮膚、堵塞汗腺,引起皮炎。 濕疹: 受多種因素影響,如氣溫、濕度、接觸到的化學物、食物等,也會因汗水刺激而誘發濕疹,但並非導致濕疹的主因。 2.出現位置. 熱痱: 主要在頸、胸口、背部、屁股,容易出汗並有衣服遮蔽的位置。 濕疹: 全身皆可,一般在手腳關節較為常見和嚴重。 3.疹子外貌. 熱痱:未發炎時,在皮膚上可見白色一點點,汗腹發炎則為紅色,疹子排列均匀,較易散去。

  7. 2020年7月6日 · 皮膚科專科醫生陳湧指脂溢性皮炎一般較常出現在幾個年齡層包括3個月內的初生嬰兒剛發育的青少年以及三四十歲的人士。 「病情會比較反覆在天氣轉變精神壓力大的時候會常見一點暫時未有一個很有效的方法去根治。 他表示,皮膚發炎時會有紅腫、脫皮、痕癢,多出現在油脂分泌較旺盛的部位,如眉心、鼻翼、上胸、上背,當出現在頭皮,則會有較多頭屑。 「辨症時會看是否在這些特定位置脫皮。 暫時未能很確切知道病因,但有研究顯示可能與真菌滋生有關。 真菌會分解皮膚上的油脂,形成脂肪酸,令皮膚容易發炎、脫皮。 按圖即睇注意事項: 注意個人衛生. 陳醫生指,如患上脂溢性皮炎,要注意清潔及個人衛生。 「如有頭屑,宜盡量日日洗頭,採用市面上具去頭屑功能的洗頭水,減少油脂堵塞皮膚的情況。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