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三顧茅廬 是指 东汉末年 刘备 三次到 诸葛亮 的住处,请他出山辅佐自己的事件。 此事件最早见于諸葛亮的《 出師表 》,该文提到刘备「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 《 三国志 》中对此仅有“凡三往,乃見”的简略记述 [1] 。 《 三国演义 》 [2] 对此事件进行了扩写。 三顾茅庐后来成为形容求贤若渴的 成语 。 建安 十二年(207年)冬,当时駐軍 新野 的 刘备 在 徐庶 的建議下,三次到 卧龙岗 拜访 诸葛亮 。 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第三次终于相见。 谈话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 荆州 为家,再取 益州 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 中原 的战略构想,这就是著名的《草庐对》。 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出山成为刘备的 军师 。 刘备集团後來的種種攻略皆本於此。

  2. 2024年5月26日 · 漢昭烈帝劉備 (161年—223年6月10日),字 玄德 ,東漢 幽州 涿郡 涿縣 (今 河北省 涿州市 )人, 漢景帝 之子中山靖王 劉勝 後裔,亦稱 蜀先主 ,是 三國時代 蜀漢 的開國 皇帝 ,在位三年。 諡號 昭烈皇帝 ,廟號 烈祖 。 劉備與同宗劉德然、遼西人 公孫瓚 一起拜 盧植 為師學習。 東漢末年 起兵參與鎮壓 黃巾軍 。 後顛沛流離,多次轉投他人門下,先後依附於公孫瓚、 陶謙 、 曹操 、 袁紹 、 劉表 等人。 後「 三顧茅廬 」請 諸葛亮 出山,開始在眾多軍閥中嶄露頭角。 208年,劉備遣諸葛亮向南與 孫權 聯合,促成 孫劉聯軍 ,於 赤壁 大敗曹操。 戰後佔領 荊州 之地,實力逐漸雄厚。 後得 張松 獻圖, 進軍益州 成功,並北上 奪取漢中 ,呈現三足鼎立之勢。

  3. 三顧茅廬 是指 东汉末年 刘备 三次到 诸葛亮 的住处,请他出山辅佐自己的事件。 此事件最早见于諸葛亮的《 出師表 》,该文提到刘备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 《 三国志 》中对此仅有“凡三往,乃見”的简略记述 [1] 。 《 三国演义 》 [2] 对此事件进行了扩写。 三顾茅庐后来成为形容求贤若渴的 成语 。 建安 十二年(207年)冬,当时駐軍 新野 的 刘备 在 徐庶 的建議下,三次到 卧龙岗 拜访 诸葛亮 。 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第三次终于相见。 谈话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 荆州 为家,再取 益州 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 中原 的战略构想,这就是著名的《草庐对》。 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出山成为刘备的 军师 。 刘备集团後來的種種攻略皆本於此。

  4. 三顧茅廬 之後,諸葛亮出山成為劉備的 軍師 ,劉備集團與 蜀漢 建國之後種種戰略皆基於此。 發生時間 [ 編輯] 《 三國志 》記載《 前出師表 》有言「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裴松之 據此認為:「劉備以建安十三年敗,遣亮使吳,亮以 建興 五年抗表北伐,自傾覆至此整二十年。 然則備始與亮相遇,在敗軍之前一年時也。 」《 後漢紀 》及《 資治通鑒 》亦記三顧茅廬在建安十二年冬,即西元207年末。 後世評論 [ 編輯] 崔浩 論說:「委棄荊州,退據巴蜀……此策之下者也。 」 [2] 蘇洵 稱:「棄荊州而取西蜀,吾知其無能為也。 」 [3] 田余慶 在《<隆中對>再認識》指出:「後人評論諸葛亮及其《隆中對》,由於種種原因,往往出現溢美和回護之詞。

  5. 隆中對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隆中對策圖. 《 隆中對 》,是指 東漢末年 諸葛亮 與 劉備 初次會面的談話內容,又稱為《 隆中三策 》、《 草廬對 》 [1] ,是刘备集团日后行动的战略方针,为刘备集团三分天下指明了方向。 根据《 三国演义 》中隆中对情节绘制的 颐和园 长廊 彩绘.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軍閥混戰,國家分裂。 劉備勢單力薄,力圖復興漢室,無力與 曹操 、 孫權 抗衡。 根據《 三國志 》,建安十二年(207年)冬, 徐庶 受駐軍於 新野 的劉備器重,推薦劉備尋訪「臥龍」 諸葛孔明 ,劉備「凡三往,乃見」,前兩次到 隆中 (今 襄陽市 古隆中 或 南陽市 臥龍崗 )拜訪諸葛亮都沒見到,第三次終於得見。

  6. 4 天前 · 劉備 三顧茅廬 始見之,為劉備畫據荊益、聯合 孫權 、抗拒 曹操 之策,輔佐劉備取 荊州 ,定 益州 ,遂與 曹魏 、 孫吳 鼎足而三 [2] :2902 。 草廬對 及後為蜀漢基本國策。 不久諸葛亮使江東,與 魯肅 說服 孫權 ,成就 赤壁之戰 。 關羽 攻打 襄樊 ,威震 華夏 ;後曹操與孫權暗地勾結,孫權偷襲荊州並將關羽斬首,孫劉反目,諸葛亮調整國策。 曹丕 代漢,劉備稱帝於 成都 ,以諸葛亮為 丞相 [2] :2902 。 劉備伐吳戰敗,命諸葛亮留守成都。 劉備死,諸葛亮輔助後主 劉禪 ,以丞相封武鄉侯,兼領益州牧 [2] :2902 。 諸葛亮整官制,修法度,志復中原 [2] :2902 。 諸葛亮改善經濟,休養生息,打壓益州豪族,平定 南中叛亂 ,控制 南中 。

  7. 建安十二年207年劉備三顧茅廬拜訪 諸葛亮 [1] ,因此博望坡之戰時諸葛亮仍未出山。 戰後影響 [ 編輯] 劉表雖有襲取許都之心,然經此一役,劉表再無主動出擊之作為。 日後劉備雖勸劉表趁曹操遠征 柳城 之際出兵,但劉表卻不允許,終致錯失問鼎中原的良機;也在其死後,荊州的基業瞬間被曹操所佔據,迫使劉備必須採納新晉軍師 諸葛亮 的 提案 ,尋求江東 孫權 的幫助,促成後來的 赤壁之戰 。 藝術創作 [ 編輯] 在 三國演義 中,博望坡之戰一向被視為 諸葛亮 登場後的第一戰,也是俗諺「 新官上任三把火 」的第一把火。 諸葛亮受劉備三顧茅廬後答應出仕,當時曹操已平定河北,決心南征,乃派遣夏侯惇為主將, 于禁 、 李典 等為副將,領軍十萬直逼新野而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