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0月12日 · 登山新手裝備不足狀況多,專家建議初學者跟、輕裝上陣. 行政院去年宣布開放山林,加上疫情影響民眾不能出國旅遊,登山人數大幅成長,卻因經驗與準備不足屢生事故;據內政部統計,今年 1 月到 8 月的山難件數明顯增加,空勤總隊出勤架次中 ...

    • 「做任何事情前,都應要有所準備」—— 登山不是說走就走的旅行
    • 下撤、打 119!從醫師角度分享台灣 3 大高山疾病
    • 高山症有機會「零死亡」!王士豪:學會 Pac 助人也利己
    • 高山症防護網」進入 2.0
    • 推薦閱讀

    曾自嘲是「主修爬山,副修醫學」的王士豪從大學二年級開始爬山,至今超過 20 年,談起過往在登山社的經歷,王士豪說,那時的訓練是非常扎實的,像是要先爬過郊山才能登百岳;若有需要紮營、過夜的行程,也都必須先在郊山上實作過。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們一定會結伴同行。 王士豪進一步解釋,所謂的結伴是指找認識的人,不是像現在網路上揪團出發,看似結伴但其實大家根本互不認識,彼此間沒有感情,萬一出事也無法完全期待對方會伸出援手。 在網際網路發達的世代下,不論是商業登山團或網紅們,為了增加點閱率,多會選擇寫比較正向、誘人的一面;在版面受限下,鮮少有人會去著墨事前準備、可能面臨的風險等相關議題,這容易讓許多剛入門的民眾以為「他做得到,我也做得到」,看完這些影音和文章後,欠缺完善的準備就直接出發。 王士豪說,很多人在...

    回歸醫師本業,王士豪說若民眾真的沒有時間去了解完整的高山醫學,請一定要清楚三件事: 王士豪說,基本上這三件事情就是台灣在高山會碰到的疾病大宗;另外,若是在淺山或郊山的話,則需要再加上蜂螫及蛇咬。 所謂的高山症是指,因為大氣壓力降低產生低血氧所引起的疾病,多因為身體適應環境的速度趕不上海拔上升的速度而致;多好發於海拔 2,500 公尺以上的地區,而海拔 2,750 公尺以上的區域更是常見。相關症狀包含:頭痛、頭暈、虛弱無力、腸胃道症狀(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 據王士豪在 2010 年發表的《高海拔醫學與生物學》資料顯示,登玉山者發生高山症的機率高達 36%,但高山症並非不能預防!像是能事前到高山旅遊或登山活動特別門診取得預防或治療高山症的藥物,或是學習高山急救利器——攜帶型加壓袋(PAC,...

    如前述所提,若在山上真面臨嚴重高山症(高海拔腦水腫、高海拔肺水腫或症狀持續加重的急性高山病)發作,除了服用正確的藥物,一定要做的就是「下撤」;但是若無法下撤,則可靠以下兩種方法來模擬下撤。第一是吸氧氣,但就算有醫療用的氧氣鋼瓶,吸一個小時也會耗盡;第二個則是使用加壓艙。但是一旦可以實際下撤,則還是以下撤為主。 攜帶型加壓袋(PAC,簡稱加壓艙)是長 220 公分、內徑 85 公分的長體,材質為橡膠製,使用時不需要充電,僅需用腳踩踏,便能在 15 分鐘內加壓 2 psi,等同於模擬下降高度達到 1500 公尺。談起加壓艙時,王士豪強調最重要的是它(加壓艙)可重複使用。 目前全台高山山屋,除了極接近登山口的七卡山莊外,全數都配有加壓艙,但是有硬體後,該怎麼用?王士豪說,不論是山屋管理員、國家公園...

    當層出不窮的山難事件發生時,網路上總會掀起無數的討論,然而最根本的問題就在國人的山林教育不足!因此當我問起有關台灣高山症防護網的議題時,王士豪直接說,台灣「高山症防護網」目前已經有了硬體,也就是加壓艙。現在,應該要進入 2.0 階段。 所謂的「高山症防護網」2.0 是指提升每一位登山者的知識,包含是否學過相關課程,是不是真的會使用;再來就是有計劃地廣招志工,針對設置在高山上的加壓艙進行巡查、養護、測試或更換。王士豪醫生說,要讓高山症防護網 2.0 健全,必須達到「有設備、設備是好的、人知道怎麼用,且心中具備正確觀念。」

    【報橘專訪】侏羅紀時期的蕨類就在台灣!一窺讓日本人驚嘆的美麗生態:淡蘭古道 【報橘專訪】充滿血淚的八通關古道!從台灣山岳職人的角度,帶你一窺「資深山友的樂園」 別讓「向山致敬」淪為口號!山難量暴增 2 倍後,政府不得不面對的 4 問題 (本文歡迎合作夥伴轉載分享。首圖來源:王士豪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2. 2018年2月6日 · 宜蘭太平山為台灣山大林場之一,擁有眾多的天然資源,又被網友封為『人間仙境』,太平山上有著一條被 CNN 評選為全球最美小徑之一的『見晴古道』,踩著過去運送林木的鐵道,漫步於白茫茫的迷霧中,非常的夢幻。 另外太平山上還有著全台最大的高山湖泊-翠峰湖,天晴時翠峰湖湖水湛藍,當遠方山嵐落下翠峰湖則消失在一片迷濛中。 『休閒踏青』路線#2- 棲蘭神木園區. 宜蘭棲蘭神木園區。(圖/攝影者Jminghou, Flickr CC License) 棲蘭神木園區亞洲最大的檜木聚落,這裡佈滿了大大小小的紅檜與台灣扁柏神木群,其中五十一棵依照與歷代古聖先賢來命名,除了神木園區之外,棲蘭森林浴步道可是棲蘭的一大特色,在佈滿白霧的巨大的神木間漫步,非常的療癒與放鬆。 『休閒踏青』路線#3- 福山植物園.

    • 台灣行山團1
    • 台灣行山團2
    • 台灣行山團3
    • 台灣行山團4
    • 台灣行山團5
  3. 2018年12月22日 · 雖然說玉山的高聳海拔,可能會讓台灣百登山健行新手容易產生高山症和低溫不適,且假日時間抽到山屋的機率甚至只有一成,但當你成功登頂成為全台最高點時,心中的成就感無法言喻,此時無論是揮舞著國旗還是大聲向心愛的人求婚,在近四千 ...

  4. 2020年12月21日 · 臺灣山域分級分高山、中級山、郊山、百岳、小百岳(請自行Google)各級山域各有不同危險,本人以北大武山為例,與新進初學山友分享。 一、體能: 我總是喜歡把體能擺在第一位,不管任何山域,體能絕對是保護自己安全的第一道防線,太過於勉力而為,危險就如影隨形, 體力放盡,會導致錯誤判斷 ,肢體不協調,這危險最容易發生在下坡。 但體能也是最容易掌控的一個環節 ,因為體能不足而發生山難事件,是最不應該,偏偏最近的案例大都如此。 二、裝備: 重裝到山莊過夜, 在雨季注意三層防水。 輕裝單日登頂者請注意 a 雨衣,高山雨衣不離身,可防雨可保暖 b 保暖衣,要進入寒冬季節,稜線風寒效應,體感溫度會在 0 度以下,要考慮大休息時候的保暖,羽絨外套可以在迫降的時候保你一命。

  5. 2020年9月8日 · 熱愛跑步與台灣山林的 Petr,後來放棄台大學業,夫妻倆創立「台灣跑山獸」網站(Taiwan Beast Runners),和大家分享山林越野路跑的經驗,同時舉辦山林越野路跑。

  6. 2019年1月11日 · 合歡群峰登山路線-合歡主峰。 (圖/ Tripbaa趣吧! 亞洲自由專家 ) 合歡主峰雖名為主峰,但卻不是合歡群峰中最高的或最難以登頂的,而是因為其絕佳的視野與景色,從合歡群峰、奇萊峰群、中央尖山到玉山都能一覽無遺! 而且合歡主峰的登山步道大多為水泥地的緩坡,讓登山就像散步一樣輕鬆,想要看日出夕陽雲海等的遊客,千萬不可以錯過路途上的觀景,這裡可是合歡山的拍照聖地! 推薦行程: 百岳登山-合歡山小奇萊入門. 合歡群峰登山路線#2. 合歡東峰. 合歡群峰登山路線-合歡主峰。 (圖/ 太魯閣國家公園 ) 合歡東峰登山口位於松雪樓附近,可以同時通往奇萊山與合歡東峰,而且合歡東峰雖為身為合歡群峰中的第二高峰,但是其中的為木棧道十分平緩,是條老少咸宜的登山路線。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