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12日 · 【明報專訊】何潤東、明道、陳都靈和孟子義昨日現身灣仔會展宣傳內地劇《金庸武俠世界》,擔任武術指導的袁和平也有出席助陣。 4主角在台上表示今年是原著作者金庸誕辰100周年,能參與演出覺得很榮幸,久未在港露面的何潤東稍微發福,透露劇中飾演段 ...

  2. 2020年10月27日 · 孟子就什麼議題迫不得已地辯論?與誰辯論?〈魚我所欲也〉一章出自《孟子?告子》篇,前文是孟子與告子有關人性的一連串辯論。告子認為,人性天生如同白紙,無所謂善或不善,受後天影響,才有了善與不善的分殊。

  3. 2021年4月27日 · 句子一般有四大部分,如「孟孫問孝於我」,先是句子活動「問」,詢問者(又稱主體、主語或話題),「問」的內容(又稱賓語),以及詢問對象(修飾成分,又稱情境成分)。

  4. 2020年12月15日 · 這個故事說明了孔子創造性地以仁——即人關懷他人的內心情感,尤其對親人生命消逝的悲慟,來解釋禮——即對行為的外在規範,「把原來是外在的強制性的規範,改變而為主動性的內在欲求」 (李澤厚《美的歷程》)。 以生活為例,交通工具上見老弱或孕婦站立,不忍心他們辛苦,主動讓座,放棄一時舒適,乃內心情感表現在外的行為,久而久之,形成一種合理的規範,而不是沒有道理的強制律令。 仁內禮外,孔子把二者鑄成一個錢幣的兩面。 孔子回答宰我問喪,是從仁到禮;回答愛徒顏淵問仁,則是從禮返仁。 禮是關懷別人有諸內而形諸外的行為表現,人只要遵循禮的規範 (復禮),便能克制自己對享樂物慾的追求 (克己),盡情呈現和發揮對他人由衷的關懷,達至仁的境界 (為仁)。

  5. 2022年11月29日 · 孟子當時就回答破壞仁愛的人叫做「賊」,破壞道義的人叫做「殘」,這樣的人稱作「一夫」,即失掉群眾支持,成為孤立者。 儒家認為君主應有君主的表現,當時紂王無道,是眾叛親離的暴君,紂王的「行為」已不符合儒家對「君主」身分的要求,所以武王不是臣子弒君,他是誅殺「一夫」,而非弒殺「君主」。 有過則去. 《孟子.萬章下》「君有大過則諫,反覆之而不聽,則易位……君有過則諫,反覆之而不聽,則去。 《孟子.離婁下》「無罪而殺士,則大夫可以去;無罪而戮民,則士可以徙。 孟子認為如果是王室同宗族的公卿,在君主有足以亡國的重大錯誤下,應加以勸阻,但如果反覆勸阻了還不聽從,為了不坐視其亡,就該以宗廟為重,把他廢棄,另立親戚之賢者。 而如果是非王族的公卿遇到同樣情况,則該離職。

  6. 2020年12月9日 · 孟晚舟通過律師團隊針對「認罪換自由」發表措辭強硬聲明,指出她不接受私下調停,強調如果不滿足「無條件釋放」、「公開道歉」、「賠償」等三個要求,她本人寧願把美國和加拿大的牢底坐穿。

  7. 2021年5月11日 · 士人與皇帝共治天下,是宋人集體政治文化觀念。. 范仲淹發願,不能當良相,便做良醫 (按:古時行醫地位卑微,參韓愈〈師說〉),志在都能救濟天下人 (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三)。. 〈岳陽樓記〉在中國文化史上重要,因為它聚焦地發揚了「士以天下為己任 ...